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2日,随着隆隆炮响,衢州市常山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常山县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规划面积2.9万亩,总投资约24.3亿元。常山县在全省属山区小县,区域总面积164.85万亩,耕地仅有24.24万亩,耕地资源有限,村庄规划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
传统土地整理规划与景观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在对土地整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及其规划异同进行分析梳的理基础上,就传统型土地整理规划与景观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行理念、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相对于传统规划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土地整治活动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目的是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诸城市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6个试点县之一。结合诸城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探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首先准确定位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进行前期研究,总结上轮规划情况,分析土地现状,开展专题研究,然后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最后规范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
日前,笔者在江山市贺村镇山底村的一个低丘山坡上看到,数台挖掘机上下摆动、铲车来回穿梭,机声轰鸣,好一派繁忙景象.这标志着贺村镇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启动.据了解,贺村镇万亩土地整治项目位于该镇吴村片,分为山底、佛堂、吴村、南塘4个区块,涉及13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37万亩,整治面积1.23万亩,建成后可新增水田面积约6000亩,其中“旱改水”2300亩.届时,通过连片规划、连片整治、连片流转、连片整合、连片造景“五连片”开发,吴村片区将建设成为江山西部的“田园综合体、生态大花园、乡村振兴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白玉 《国土资源》2013,(6):48-49
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和形态迥异的地理风貌塑造了山水、田园、文化和历史等不同景观类型的村庄。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村庄用地是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我国美丽乡村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和乡村规划的弱化,导致村庄出现了破败和杂乱等问题,村庄用地也出现了粗放、无序利用等现象。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村庄用地正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为了避免在土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余姚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以“土地整治+”统领项目建设、盘活土地资源、腾出发展空间、创造美丽环境,构建农地集中连片、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优美、资源集约高效的用地空间新格局,形成“土地整治”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价值链、增值链。2020年,该市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获得浙江省政府督查激励,其中梁弄镇的典型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在全国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土地整治始于2002年,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2002年至目前,全省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16个,投资17.27亿元,建设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规模近100万亩,新增耕地30万亩。在全省的土地整治项目中,以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进行的综合整治约占84%。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农田普遍成为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改善农村使用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且理论与实践也均证明,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丘陵山区土地整治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现状的思考,分析了当前丘陵山区土地整治技术不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因素,即水平梯田田面宽度确定、田间道路的平纵线型设计、机械下田与田间转移设施设置等,之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化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是生态化土地整治理论的有益探索。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自然要素/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景观要素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逻辑框架,解析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土地整治区及其相关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产生影响,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从而影响土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综合整治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土地综合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实施,全省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正式启动,翻开了青海省土地整治新的篇章。《规划》的实施将保障全省土地整治活动健康推进,是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的基本依据,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省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将引领土地整治走出符合青海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一、《规划》出台时机大好,顺应了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国外土地整治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参阅法,分析了开展土地整治较早的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家土地整治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并由此得出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保障措施、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渠道、规范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强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注重提升乡村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特别是1998年全省土地整理造地改田现场会后,我县全面开展了造地改田、标准农田建设和建设用地复垦.到目前为止,共投入2.67亿元资金,完成土地开发(造田)5353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4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3.3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20万亩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一等奖.通过造地改田、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开发了未利用土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水平.近年来,我县又把土地整理复垦与农村的村庄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浚县国土资源局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农村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薄、农民人口多的基本县情,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挖掘农村土地潜力,科学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全县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浚县实施土地整治(整理)项目10余个,已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近3亿元,开发整理各类土地20余万亩,新增耕地近1万亩;正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个,涉及村庄44个,申请到位建新区基础设施补助资金2407万元。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复垦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城市建设、产业区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地置换土地指标近万亩。  相似文献   

18.
“眼下,校尉营村东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正在推进之中,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我们立足于将该项目打造成田园综合体,不仅可新增1748.98亩优质耕地,而且有利于实现“田园美”“乡村兴”目标。”近日,在沁阳市土地整治项目区,该市土地整治综合指挥部项目组负责人詹建武说道。  相似文献   

19.
磐安'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只有21万亩,人均不足1亩,耕地后备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规划用地空间不足、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打造身心两安'大花园'的最大瓶颈。去年来,磐安县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尽早谋划实施'双万工程',实行'四个转变',采取'四大机制',创新实行'3+30年'的模式,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全域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鸡西市全而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可喜成效。截止到目前,该市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个,争取资金总额累计达8646万元,项目区总规模为5683.53公顷,新增耕地977.12公顷;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9个,争取国家资金总计185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而且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人居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为鸡西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