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量岩石测量结果表明,百福堂地区铅锌矿成矿过程中存在有机烃气参与,已知矿体上方地表有良好的烃气异常反映.为了确定成矿靶区以及对矿体外围进行成矿预测,运用有机烃类综合地球化学方法对百福堂地区铅锌矿进行成矿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圈定了百福堂地区成矿靶区,与传统地球化学晕圈相吻合.该方法弥补了传统地球化学方法的不足,也证实了利用有机烃气测量方法在该区开展深部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厂锡矿烃气测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发现 ,大厂锡矿的成因与生物有机成矿关系密切 ,烃气异常在矿体周围具有空心晕圈结构 ,反映矿体埋深达 60 0 m以上。有机烃气测量技术对该区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具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征等 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 ,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 ,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解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生晕找盲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泛收集和充分研究AQ铜矿三号矿体地表及钻孔岩石地球化学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对该矿体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作了详细描述。矿体周围原生晕发育,由Pb、Zn、Ba、Mn、Co、Mo、Cn组成,元素垂直分带明显,通过分带指数计算,元素自地表至深处排列顺序依次为:Pb-Zn-Ba-Mn-Co-Mo-Cu。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地球化学找矿指标,对在矿体边部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及邻区两矿化点异常作了解释和评价,均具有实际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将油气扩散原理与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以解决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问题。文中除了对Fick第一定律进行数学推导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要考虑油气生成年龄和开始向地表运移至今的时间。这个时间等于或超过烃气从油气藏扩散到达地表所需要的时间,说明烃气扩散流已经到达地表,在该面积上进行化探可获得良好的结果。根根文中计算公式,对大庆和胜利等油田进行了计算,大庆油田的白垩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Ⅰ型,生油层年龄约110Ma。采用D=10~(-6)cm/s计算,烃气扩散到达地表所需的时间为39.45Ma,生油层沉降到生油门限深度所需时间为6.65Ma,计算烃气开始扩散至今的时间为103.35Ma,说明大庆油田白垩系生油层的烃气已经扩散到达地表,在该区进行化探可获得较好结果。又如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Ⅱ型,计算结果说明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的烃气尚未扩散到达地表,只在断裂带处有扩散烃气。据根据本文的原理预测克拉玛依和南阳等油田,最后,例举了二连盆地阿南凹陷化探成果及阿36井烃气纵向分布资料,松辽盆地南部的大安-黑帝庙凹陷松南3井纵向烃气分布资料以及任丘油地下水烃气平面分布资料等,验证了油气田上方确实有烃气扩散作用的存在,这些烃气扩散到达地表并形成了地化球学异常。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区某探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成因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等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学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白云金矿区典型的Ⅰ-1号金矿体11线的地表及井下不同标高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各指标异常在空间上与金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白云地区地表土壤次生晕与坑道原生晕的关联性,发现烃气测量法在辽宁景观条件下完全适用,总结出了本区进行找矿预测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通过对姚家岭北部地区进行烃类组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异常展布特征分析,并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找矿潜力评价,圈定了相关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烃气测量技术为主导,结合部分传统的微量元素测量技术,在建立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和总结其找矿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控制矿体深部的钻孔进行钻孔原生晕测量,分析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时空结构,并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区内深部进行了成矿评价,发现该矿床部分地段的深部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体现了烃气测量新技术在锌铜多金属找矿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文献中未见有铂矿原生晕研究的报道,通过对大岩子矿区地表和不同中段坑道原生晕的研究,发现在铂-钯矿体周围有清晰的F、Sb、Cd、Hg、As、Ag、Au、Pd、Pt、Cu、Ni元素的原生晕,其中F、Sb、Cd、Hg、As为前缘指示元素,Au、Ag为近矿指示元素,Pt、Pd、Cu、Ni为成矿指示元素.元素的垂直分带序列为(地表至矿体):(F、Sb、Cd、Hg、As)-(Ag、Au)-(Pd、Pt)-(Cu、Ni).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发现的Ⅲ号Pd、Pt异常带,具有多元素异常组合特征,判断为矿致异常,推测在该异常带下方可望找到隐伏矿体.坑道原生晕研究发现,在PD4中段出现浓集中心醒目、浓度分带清晰的F原生晕,推测在PD4中段下方可能存在新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0.
烃气测量法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区找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拉嘎金矿是一个大型金矿床,随着生产对探明储量的不断消耗,保有资源已近枯竭,在矿床深部及周边寻找新的隐伏矿体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该矿床形成后,其上覆盖了一层第三系的凝灰岩,以至于在地表使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效果很差。基于烃类气体具有挥发性强、运移距离远、能穿透深厚的盖层、反映深度大,并可在地表形成异常场等特点,我们将烃气测量技术应用于该地区的找矿预测。本文在分析该区烃类气体的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区烃类组分在空间上与已知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异常的分带序列,测区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时空结构,并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区内的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定了相关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1.
马鞍桥金矿的有机烃气结合原生晕测量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马鞍桥金矿为例,介绍了矿区找矿潜力和深部成矿预测等方面利用有机烃气结合原生晕的综合地球化学测量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拓宽金属矿床(尤其是深部隐伏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尝试;对深入认识矿体周围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完善找矿地球化学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裂谷盆地的火山热液活动和油气生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强  翟庆龙 《地质科学》2003,38(3):342-349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力烃源岩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并且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山热液活动会给烃源岩带来热量,促使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玄武岩活动期间的热液作用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周围泥质岩富含碳酸盐和有机质,可以形成优质烃源岩;热液活动向烃源岩提供了大量过渡金属元素,作者的实验证明了过渡金属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使烃源岩在较低温度下生成较多数量的油气;火成岩周围的烃源岩可以提前进入生烃门限。  相似文献   

13.
兰坪思茅盆地第三纪矿床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兰坪思茅盆地第三纪矿床富含有机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矿床中的有机质片地未成阶段或低级成熟阶段,其分布受中轴断裂带的控制,有机质为少相、陆相的有机沉积物,生物标志显示盆地第三纪成矿为裂谷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确证了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源于赋矿地层中的菌藻类生物。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富含有较多的杂原子,流体中的Zn含量高达200.4×10-6,表明成矿元素能以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形式搬运。矿石中的Pb、Zn总量与S/C比值存在一定关系,有机质通过还原SO2-4而为矿质沉淀提供S2-。并由此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矿床赋存于石炭-三叠系中与有机质、有机流体的这些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甘肃厂坝铅锌矿床喷气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厂坝铅锌矿床矿体为层状,具有韵律性沉积层序,矿体内发育喷气沉积岩,并且在矿体下盘发育特征的网脉状矿化蚀变带,在矿体外围有富阳起石蚀变岩。这些地质特征充分说明矿床由喷气沉积作用形成。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硫,碳-氧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的硫和碳来源于古海水,成矿金属来源于矿体下伏地层柱。  相似文献   

16.
对十几个典型金属矿床进行试验研究后,初步总结了各类金属矿床上方,有机烃气和汞气的常见模式,即不对称对偶双峰式、对称对偶双峰式、顶端单峰(或峰丛)式和双峰、单峰混合式。并从烃气和汞的运移通道,成矿期的热差效应,金属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剖析了这些异常模式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孔牧  杨少平  刘应汉 《物探与化探》2003,27(6):452-454,461
在东北森林沼泽区的几个矿区(点)上,通过以泥炭、腐殖层土壤为采样介质的区域化探异常追踪查证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发现Au、Ag、Cu、Pb、Zn等主要成矿元素的测量结果与水系碎屑沉积物、残坡积物的基本一致,对矿体均有良好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类景观区化探找矿工作中有机质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木里地区侏罗系窑街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木里坳陷侏罗系窑街组煤系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 窑街组煤系泥岩为好的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 处于成熟阶段, 以生油为主, 生气为辅; 煤为差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Ⅲ型, 处于成熟阶段, 富氢基质镜质体含量高, 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综合其它层位烃源岩分析结果, 认为窑街组煤系泥岩和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湖相泥岩为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岩。   相似文献   

19.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Ⅱ)--煤成烃类与层控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煤物质被埋藏以后,在其煤化作用过程中可生成大量气体烃(即煤成气)与少量液体烃(即煤成油)。按照B. JI.科兹洛夫计算值一吨煤产生的甲烷量,褐煤阶段为68M3,到焦煤达270M3,到无烟煤可超过400M3  相似文献   

20.
“岩浆热场”说及其成矿意义(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篇(张旗等[1])初步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概念,本文为下篇,主要谈应用,探讨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岩浆热场说对热液成矿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可能解决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中许多很难解释和争议很大的问题:如钨锡与金铜为什么相伴的问题,矿床为什么大多是多金属成矿的问题,远离侵入体的夕卡岩成因问题,成矿为什么滞后于花岗岩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岩体成矿,有些岩体不成矿的问题,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息息相关的问题等。岩浆热场与煤和油气成藏有关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岩浆热场对煤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烃源岩的热演化,使生油门限变浅,使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使烃源岩中残余有机质丰度降低。令人感兴趣的是,岩浆热场说还导出了一个"成矿组合"的概念,所谓成矿组合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它包括下述4种类型的矿床: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层状热液矿床及生物有机质矿床等。岩浆热场说对于找矿也有启示:首先,我们可以从3个不同的级别上(大规模岩浆活动级别;成矿带、成矿区、矿集区级别;单个矿床级别)规划找矿布局;其次,在岩浆热场的统一影响下将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无机质矿床和有机质矿床联系起来;第三,推进不同类型矿床研究的互补和交流。看来,岩浆热场对于成矿的作用是最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它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推进矿床学研究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