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纳雍气候资源、灾害性天气与农业关系的分析,从而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和农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威宁气候资源、地域分布和气象灾害的对农业生产影响,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和种植业发挥优势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台州的气候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变暖迹象,但是自1987年以来,暖冬现象却十分明显。这一现象对于台州的农业生产利弊兼而有之。特别是暖冬导致病虫害频发、高发,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陕西气候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气候与农业发展吕从中(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农业是一种生物的自然和经济再生产过程,除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外,还受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生态条件的制约,与工业生产相比,除市场风险外,还要承受气候风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尹世勋 《气象》1977,3(7):24-25
贵州位于伟大祖国的大西南,居云贵高原东部斜坡面上,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多民族省区。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月来到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从此以后,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我省除在中部平坝地区实行一年大小春两熟制外,广大山区和热坝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复种指数很低。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在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7,(4):11-12
当前,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我省农业战线上的一场大革命。特别是河西是我省农业“五·五”计划建设的重点,耕作制度的改革,直接关系着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改制中,怎样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多熟制,发挥出最大的增产效果,使单位面积的农业产量大幅度地增长,这就是农业改制中需要考虑的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8.
1.前言以1972年全球性的大干旱作为转折点,持续约二十年的气候稳定期结束了,从而进入新的气候变动期。八十年代以后,气候变化不仅没有减弱,相反倒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从超级农业大国的美国、苏联开始,进而到其他大小国家,农业生产都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同时,由于约连续十年的非洲中部干旱,受旱地区的许多人处于饥饿状态,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和发展。而且,由于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与农业的关系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了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切的热门话题。有着许多的疑惑。1概念世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指出,全球的温室气体浓度按“正常排放”,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在下个世纪的50年代前有效地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以八五六农场农业和气象资料,通过历史产量曲线、气候调和量的规律对比,具体分析了该场历史农业产量的波动情况及与调和气候的关系,得出了八五六农场的农业发展潜力主要是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1.
1前言农业生产主要是自然条件下栽培绿色植物。‘手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说明气候(光、热、水)、土地和人的生产劳动是构成农作物生产力的三大因素。在这三在因素中,土地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人为劳动(包括政策、投入等)加以定向改变,气候因素则无论是时间或空间都是变化的,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松原市做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的波动性较大,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近一…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与内蒙古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暖,3-9月积温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几年增幅速度加快,水分蒸发量加大,而降水趋势基本不变;积温的增多虽然给目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势必加剧土地的干旱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13.
天气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气候的冷暖变迁,旱、涝、霜、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近几年来,为了使工农业生产等有关部门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更好的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我们根据一些史料和有关资料,对陕西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和陕西近五百年的旱、涝、雹灾作了一些分析探讨,并对今后的气候演变趋势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4.
15.
论生长季气候寒暖变化与农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三十年来,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寒暖变化,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对气候变化愈来愈关心,竺可桢同志曾根据动植物变迁,冬季冰雪等现象,估算了我国近5000年来冬季温度的变化。在他的方法启示下,本文主要依据春秋季节的物候现象讨论我国历史时期以来生长季长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秀清  李志隆 《山西气象》2001,(2):20-21,63
本文就朔州市2000年降水不多而粮食获得丰收,分析了年内4-9月光、热、水对农作物的利弊影响,提出了预报服务中应重视作物关键生育期的天气预报,以利于农业生产巧用天时,趋利避害,夺取丰收。  相似文献   

17.
王效瑞 《气象科技》2000,28(4):28-3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特别是中高纬度的气候在变暖,安徽尤其是淮北地区呈现类同趋势。利用目标决策方法,探讨了安徽未来农业生产发展与气候变化间的适应性及其对策,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羌若县地处南疆东部,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属干旱荒漠气候区.农区海拔880-910米,地势平坦,有耕地3.3万亩,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1978年前基本上是一年一熟耕作制,全县粮食产量一直在500-600万斤左右,粮食不能自给,人民生活困难.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普及和推广应用,特别是通过农业资源和气候资源的调查,调整了作物布局,充分合理地发挥了当地农业气候优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4年粮食产量翻一番,成为自治区农业生产先进县.本文就调整作物布局的依据、思路及其效果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山丹县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制约。我们根据“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的思路,重点调查、整理、研究、分析沿山地区(海拔2600米)的自然条件,发现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旱作农业”的优势。一、土地资源优势沿山地区有耕地57.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9%。其中早地45.1万亩,占耕地的77.97%,旱地是水地的3.5倍。历年耕作  相似文献   

20.
涪陵市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较足,立体气候和局地小气候十分明显,各农事季节灾害性天气频繁。山系垂直方向上气候变化大,阳坡与阴坡气候差异明显,河谷地带逆温层,平坝,宽谷自然条件优越,大水体附近气候较温和,高山脊岭冷凉潮湿,城市有“热岛”效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小气候特征,确定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趋利避害,才能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