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贺州市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对贺州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霾天气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霾天气日数占全年的75%以上.市内各县区年平均霾天气日数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的原因与辖区内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性质密切相关.年平均霾天气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胡亚旦  周自江 《气象》2009,35(7):73-78
利用1961-2007年全国721个气象站的霾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霾天气主要分布在100°E以东、42°N以南地区,且"浊岛"现象非常明显;霾天气的季节分布基本为冬多夏少;近47年中国霾天气的总体趋势为波动增多,线性倾向率为3.19d/10a,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处于少霾的负位相,1976-2000年在很弱的正位相内振荡,但近5年霾天气显著增多;47年间中国霾天气序列有2次明显的突变,分别位于1970年代中期和2000年之后;在年际尺度上,霾天气与风力条件具有很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f≥5 m·s-1日数和f≥10m·s-1日数与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和-0.734,表明风力条件(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的变化对霾天气增减趋势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南阳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阳市气象观测站197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阳市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2001年以前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霾平均日数很少,80年代呈明显增长趋势, 90年代是急剧上升阶段,2001-2007年年霾日数没有增长,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不同月份霾日数明显不同,霾日数最多为1月,最少为8月.南阳市秋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64.7%,春夏季仅占35.3%.南阳市霾天气多出现在风速一般比较小(≤2 m/s),吹西南风的情况下.正变湿和负变压时,霾出现最多,相对湿度的增强和气压场的减弱更有利于霾的形成.连续不降雨的日数越长,出现霾的概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南京霾天气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魏建苏  孙燕  严文莲  陈曲  吴洁 《气象科学》2010,30(6):868-873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2004年1月—2008年7月逐日观测资料,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点2004年1月—2007年12月SO2、NO2、PM10的逐日实测资料,对南京市霾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霾现象多发生在中午前后,11时出现的次数最多;春秋冬季霾天气出现时次多,夏季少。(2)南京霾天气时能见度多在4~8 km范围内;静小风,风速主要在1~3 m/s,偏东风时霾天气发生较多;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3)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加剧,很可能是南京霾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及霾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丽  陈斌  崔洁 《浙江气象》2013,34(2):6-9,F0003
利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1993-2011年大气水平能见度及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杭州市能见度和霾的气候分布特征,从一个角度反映杭州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水平能见度具有规律性的日、月、季变化特征,且21世纪以来已经比上世纪90年代明显降低;同时,霾的出现次数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微霾占主导。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霾气候特征分析及其与地面形势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济南市1951~200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济南市霾日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地面风速和气压场形势对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80年代~1990年代霾日数最多,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秋冬季霾日数较多,夏季较少;霾发生的天气型主要有冷高压型、低压槽型等;污染物PM10的浓度与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1981—2013年京津冀持续性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娟  张培群  王冀  曲恩杉  刘秋锋  李刚 《气象》2015,41(3):311-318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多的霾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持续性增强,为此,本文利用1981—2013年京津冀霾日统计资料,对京津冀持续性霾事件(定义为连续2 d及以上有烟或霾发生的天气)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981—2013年非持续性霾日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持续性霾日数及其所占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持续性霾日数的增加是总的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持续性霾天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西南部,年平均持续性霾日数占到霾的年总日数一半以上。持续性霾高发区的范围呈现年代际增大趋势,2000年之后扩展趋势显著加速。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3年至2012年南宁市观测站资料,分析了南宁市近20年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00年以来南宁霾日数上涨明显。霾的出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在冷锋经过后气温下降、地面被冷高压控制,风速减小,近地层形成逆温时出现;夏季主要在热带低压外围的下沉气流影响下出现。南宁市出现的霾绝大部分为轻度霾(能见度在3km至10km),并且发生霾天气时,相对湿度六成以上介于70%~80%之间。  相似文献   

9.
2006年冬半年我国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周宁芳  李峰  饶晓琴  杨克明 《气象》2008,34(6):81-8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国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特征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10月、12月、1月和2月是我国霾频发时期,11-14时发生的范围最大.霾主要发生在中阻塞、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不同的环流形势下.霾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分布存在南北区域性差异,其中湿度的差别最为显著.14时华南地区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70%,而华北地区只有60%.24小时气压减弱有利霾的发生.华北地区24小时负变温,而长江以南地区正变温时,霾更容易发生.能见度最小值的分布表明,广东、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霾时能见度较其他区域更小,只有2km左右.这些对于了解霾的发生规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抚州市1959-2009年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大雾年平均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大雾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4月;大雾区域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山区谷地多平原少;大雾日数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以1.8d(/10a)的速度减少;大雾日数存在3-6a、12-15a和19-22a的周期变化;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7时是大雾多发时段。当气温为0-10℃、相对湿度为85%-95%、风速为0-3m/s、气压为1005-1 015 hPa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一年中以辐射雾最多,占77.5%;其次是平流-辐射雾,占17.4%;平流雾仅占5.1%。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郑州城市生态站与郑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4-2007年的温、湿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郑州城市干、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结果发现: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则具有夜间强、白昼弱的特点;干岛强度同样是秋季大于春季,日变化特点也为夜间强,白天弱。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郑州城市生态站与郑州国家基准气候站2004-2007年的温、湿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郑州城市干、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结果发现:郑州城市热岛强度秋季大于春季, 日变化则具有夜间强、白昼弱的特点;干岛强度同样是秋季大于春季, 日变化特点也为夜间强, 白天弱.  相似文献   

13.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刘爱君  杜尧东  王惠英 《气象》2004,30(12):68-71
根据广州气象观测站1961-2002年观测资料,对广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灰霾日数12月最多,6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末期至90年代中后期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所控制。灰霾能够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减少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4.
乌海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乌海市1971—2009年每天4个时次(或3个时次)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4—2009年的空气质量状况(PM10、SO2、NO2浓度值),统计分析了乌海市灰霾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出现灰霾时的相对湿度、平均水平能见度、2分钟平均风速、风向特征和空气质量状况。得到:(1)乌海市1971—2009年共出现165次灰霾天气,2004年以后出现了161次,最多出现在2007年和2009年;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最少;4月出现最多,1月和2月出现最少;82.4%的灰霾天气出现在08时。(2)当出现灰霾时,相对湿度在60%以下占71%,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绝大部分是与雾同时出现;灰霾天气出现最多风向是偏南风,最多风速是≤3.0 m.s-1。(3)2004—2006年出现灰霾时92%的空气质量出现了三级轻微或轻度污染,2007年以后出现灰霾时,在冬半年空气质量绝大部分为三级轻微或轻度污染,而在夏半年大部分空气质量为良。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1—2014年重庆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候统计法分析重庆地区雾和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重庆雾日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两种雾日观测资料的倾向率分别为为-10.3 d/10a和-7.6 d/10 a;雾日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中西部多,东南东北少,西部偏北地区多于西部偏南地区"。霾日总体趋势与雾日变化相反,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2.9 d/10a,并且霾日发生显著增加的时段与雾日发生显著减少的时段基本一致,2000年前后霾日经历了明显的突变;霾的分布主要呈现"以主城为中心,中西部多,东北部和东南部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近20 a郑州市大雾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1980-2005年郑州市大雾观测记录,统计分析了这一时期郑州市大雾的变化特点及产生大雾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利用河南省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从要素场、大气稳定度等方面,对2007年12月25-27日郑州市大雾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年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每月都可以出现大雾,但12月最多,6月最少.降水后较大的相对湿度、稳定的大气层结以及近地层较小风速等是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温州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州8个气象站点近40年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温州雾、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971—2008年期间,温州市区(平原)地区雾日数显著减少,洞头(海岛)地区雾日数缓慢减少,泰顺(高山)地区雾日数呈波动式缓慢增长,21世纪初有明显增多;温州地区霾日数,除泰顺(高山)地区缓慢增长外,总体呈快速增多趋势,增多开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21世纪初霾日数显著增加,其中永嘉和瑞安增加最快。温州雾日数冬春多,夏秋少;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同时,利用近年来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的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如空气污染指数(API),建立雾、霾预报方法。统计2004—2009年间的雾、霾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并兼及晴雨天气条件,总结出包含晴雨、空气污染指数及雾、霾3要素的线性公式,作为预报雾、霾工具。经检验,效果较好,预报未来24 h雾、霾准确率达57%~66%。并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自动预报。  相似文献   

18.
1961-2006年湖南省霾现象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2006年湖南省97个市(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年霾日急剧增多,极值不断被刷新,强度增强,重度霾出现范围增大。统计分析表明:46 a来湖南年平均风速线性减小,年降水日数波动性减少,年平均日最小相对湿度≤70%的日数增多。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引起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雾与霾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3,他引:3  
周亚军  刘燕 《广东气象》2008,30(2):16-18
利用广州市1974~2005年逐日4个时次的相对湿度、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广州市雾与霾的气候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NCAR逐日850 hPa高度,U、V风以及地面气压资料,归纳出广州市雾与霾的典型天气形势,指出850 hPa西南低压的位置是决定出现雾或霾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