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出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2.
超新星SN1987A中央可能存在的致密天体(如中子星),通过吸积那些超新星爆发时抛射速度小于逃逸速度的物质而产生的吸积光度,对SN1987A晚期的热光度演化有重要的贡献.本文改进了以前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定量计算,对所提出的特殊的吸积机制作出了仔细分析,特别强调,这种吸积是膨胀包层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引起的长时期内的连续回落,它有别于其它的吸积模型,并给出直接的观测证据.假设致密天体是14M⊙,半径为106cm的中子星,我们的计算表明,它的吸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形成SN1987A热光度曲线在1050天左右时的鼓包,并且使热光度曲线从800天以后下降变缓  相似文献   

3.
超新生SN1987A中央可能存在的致密天体(如中子星),通过吸积那些超新星爆发时抛射速度小于逃逸速度的物质而产生的吸积光度,对SN1987A晚期的热光度演化吸重要的贡献。本改进了以前的理论模型,给出更为合理的定理计算,对所提出的特殊的呼积机制作了仔细分析,特别强调,这种吸积是膨胀包层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引起的长时期内的连续回落,它有别于其它的吸积模型,并给出直接的观测证据,假设致密天体是1.4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其热光度演化的研究情况。爆发后的前800天,观测的热光度曲线与由超新星爆发时合成的放射性元素的放射衰变加热模型符合得很好。但900天以后,观测的热光度曲线比考虑了所有放射性元素贡献后的理论曲线下降得还要缓慢。这可能表明有新的能源在起作用。我们认为这个新的能源可能是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中子星的吸积。通过吸积超新星爆发时抛射气壳中小于逃逸速度的部分物质而增大SN  相似文献   

5.
为解释Be/X射线双星波段联合观测结果,已发展了许多理论模型。在本文中简述这些Be/X射线双星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包括枞两个正常的B型星组成的密近双星演化成为Be/X射线双星的演化模型,描述Be星气壳的物理模型,Be星和中子星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子星吸积方式的吸积量及Be/X射线双星X射线源光变曲线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首先介绍关于热光变曲线演化的研究情况,其次,介绍超新星 SN1987A的光谱形成及其演化(重点介绍星云相期间)。最后,讨论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并展望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解释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的观测数据和理论结果之间的差异,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中子星的自转演化.在计算中,分别考虑了辐射压和中子星辐照引起的物质交流的不稳定性对系统的影响.结果如下:(1)吸积盘内的辐射压会使自转周期有小幅增加,中子星辐照导致的物质传输率的变化会缩短演化路径中自转减慢的阶段;(2)同时考虑辐射压和中子星辐照时在物质传输的高态阶段吸积会被辐射压抑制;(3)吸积的质量和快参数影响达到自转平衡的系统数目.  相似文献   

8.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αsx)分布与“直线”连接紫外1050A和软X射线0.5keV的幂指数(αuv-sz)分布,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分布是类似的。因此,在1050A至0.5keV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A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  相似文献   

9.
频繁的超新星爆发可用以解释活动星系核与类星体的超高金属丰度。星团中的恒星与吸积盘相互作用导致致密天体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率很高,这些致密天体与红巨星很容易形成双星系统,而后形成(NS/BH,NS/BH) 双星由于引力辐射最终导致并合而形成伽玛射线爆发。我们估计了伽玛射线爆的爆发频率,发现与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10.
超新星SN 1987A的热光度演化──内部中子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其热光度演化的研究情况.爆发后的前800天,观测的热光度曲线与由超新星爆发时合成的放射性元素的放射衰变加热模型符合得很好.但900天以后,观测的热光度曲线比考虑了所有放射性元素贡献后的理论曲线下降得还要缓慢.这可能表明有新的能源在起作用.我们认为这个新的能源可能是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中子星的吸积.通过吸积超新星爆发时抛射气壳中小于逃逸速度的部分物质而增大SN1987A的热光度.这一模型能很好地解释900天以后的光度曲线的下降变级以及900至1200天之间光度曲线的凸起,这也为内部中子星的存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为统一解释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与暴后再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伽玛暴中心引擎模型一“奇异星-NDAF”模型(NDAF:Neutrino Dominated Accretion Flow,中微子主导吸积流),并计算了奇异星周围NDAF的结构.与其他中心致密天体不同的是,奇异星会向吸积流反馈以中微子为载体的奇异化相变能量.不考虑NDAF与奇异星的摩擦,结果表明:奇异星周围NDAF的结构对吸积率非常敏感;当吸积率大于0.18 Mo.S-1时,“奇异星-NDAF”模型能统一解释伽玛暴与暴后再活动,这个范围大于无摩擦的“中子星-NDAF”模型能统一解释的范围;在统一解释的情形下, “奇异星-NDAF”模型湮灭总能量的分布非常宽阔,当吸积率大于0.3 M0.S--1时,湮灭总能量大于1051 erg;最后,当吸积率大于0.3 M0.S-1时,“奇异星-NDAF”模型的湮灭光度超过同等吸积率下“黑洞-NDAF”模型一个多量级,有利于解释某些光度极大的伽玛暴.  相似文献   

12.
本给出了改进的一维吸积柱模型,探讨了在大吸积率下吸积柱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并理论推导吸积柱内下落物质的温度、密度及速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它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冲击区(辐射压减速压)、理想气体压减速区、简并气体压减速区、外流区。作为例证,详细计算了吸积率M≈10^17g/s,极区磁场强度Bm≈10^8T的中子星吸积柱。探讨了吸积柱内的热核反应,认为它可能与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低频QPO(准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改进的一维吸积柱模型,探讨了在大吸积率下吸积柱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并理论推导吸积柱内下落物质的温度、密度及速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它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冲击区(辐射压减速区)、理想气体压减速区、简并气体压减速区、外流区.作为例证,详细计算了吸积率M≈10~17g/s,极区磁场强度Bm≈10~8T的中子星吸积柱.探讨了吸积柱内的热核反应,认为它可能与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低频QPO(准周期振荡)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吸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证实了在星风吸积中吸积盘的存在。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具有早型伴星的X射线脉冲星吸积过程中吸积盘与球吸积流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盘吸积率和球吸积率的相对变化可以导致吸积盘和吸积矩的改变,从而解释了这类脉冲星脉冲周期的复杂变化,我们以典型星VelaX-1和A0535+26为例分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Ⅰ型X射线暴是发生在中子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表面的不稳定核燃烧过程。Ⅰ型X射线暴的辐射可对中子星周围的物质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回顾了Ⅰ型X射线暴与中子星周围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包括坡印亭-罗伯逊效应引起的吸积率增加、Ⅰ型X射线暴能谱中的吸收限特征、吸积盘反射、千赫兹准周期震荡信号的变化、冕冷却导致的硬X射线缺失等;此外,还介绍了NICER卫星相关观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回归功率普研究Cyg X-1 X辐射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Cyg X-1转换态和高/软态时变频谱的连续成分,可以统一由有截断的幂律的成分描述,转换态存在小地3HZ的宽峰结构及准周期振荡(QPO)成分(4-12HZ),而高/软态完全可由截断幂律普描述,不存在显著的QPO。截断频率在各态相相当,在不同态的演化与平流为主的吸积流模型(ADAF(预期的情形一致。本文结果表明,自回归功率 研究X射线双  相似文献   

18.
银河系内的X射线双星暂现源大多是吸积的黑洞或中子星系统。最近十几年以来,还探测到几十颗具有极低爆发光度(2~10 keV的光度约10~(27)~10~(29) J·s~(-1))的X射线暂现源,称为甚弱X射线暂现源(very faint X-ray transient,简称VFXT)。根据观测和理论分析,VFXT的长期平均物质吸积率约小于10~(-13)~10~(-12) M_⊙·a~(-1),这样低的吸积率无法用传统的X射线双星演化理论解释。首先总结了VFXT的观测特征,指出其族群多样性的特征。评述了现有可能的机制,并指出还需要更多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来揭示这类奇特的暂现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本给出了ROSAT PSPC对NGC548定点观测的分析结果,在ROSAT观测期间,NGC5548的计数率显示出大振幅的变化,变化高达14倍,硬度比与计数率呈负相关,这是由于NCG554的软X射线辐射除幂律分量外还有一个“软超”分量,分别用黑体辐射和热韧致辐射来拟合这个“软超”辐射,得出“软超”的热温度分别为:黑体辐射模型是0.08keV,热韧致辐射模型是0.23keV。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ROSATPSPC对NGC5548定点观测的分析结果.在ROSAT观测期间,NGC5548的计数率显示出大振幅的变化,变化高达14倍.硬度比与计数率呈负相关,这是由于NGC5548的软X射线辐射除幂律分量外还有一个“软超”分量,分别用黑体辐射和热韧致辐射来拟合这个“软超”辐射,得出“软超”的热温度分别为:黑体辐射模型是0.08keV,热韧致辐射模型是0.23k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