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同步自康普顿机制(SSC)来解释1994年5月在BLLac天体Mrk421中观测到的TeVX射线爆发.认为此TevX射线爆发是由一个高能成分产生的,它具有平坦的电子能量分布,其低能段上能谱指数αe≈025.这个爆发成分独立于另一个低能成分(或宁静成分).此宁静成分具有较陡的电子能量分布,它产生宁静态的辐射能谱.大多数射电爆发表明电子能量分布有坦谱,能谱指数αe~02-04.与这个事实一起,上述结果意味着活动星系核中粒子加速的基本机制产生平坦的电子能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太阳软X射线耀斑与微波爆发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分析RXTE卫星PCA探测器对CygX-1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其处于高态及高低高转换时的X射线短时标爆发(Shot)结构。在所观测到的三种态中是不对称的,并且不同的状态中Shot的结构有明显差异。Shot前后沿可分别由双指数函数近似拟合。Shot中的快时变过程是由慢的上升前沿和快的下降后沿构成。在所观测态中Shot平均宽度约为0.11秒(FWHM),比低态时的宽度窄。同一状态中高能段的Shot宽度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SGD上1989年四个大活动区中选取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耀斑(SXR 耀斑>C5级)的相应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一般都有0.9≤|R|<1,从而说明了SXR耀斑同微波爆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也证实了耀斑期间由微波爆发源区(磁环顶部)流出的大量非热电子束沿磁环两翼在下倾注到色球层时,因爆发性碰撞加热而引起色球等离子体蒸发,蒸发的高温物质沿磁环上升而发出波长为(1—8A)的SXR 耀斑辐射(10~6K相似文献   

5.
利用日本“Yohkoh”卫星的资料及北京天台2840MHz的射电观测资料、对1992的6月7日的太阳爆发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爆发的脉冲相期间存在着大小两种时间尺度的脉动分量,大尺度的脉动周期约为30s;小尺度脉动周期为1 ̄4s,利用硬X射线成像观测结果,发现大尺度的脉动与硬X射线源区的一系列变化相对应。中给出了一个环-环相互作用的MHD振荡调制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本“Yohkoh”卫星的资料及北京天文台2840MHz的射电观测资料,对1992年6月7日的太阳爆发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爆发的脉冲相期间存在着大小两种时间尺度的脉动分量,大尺度的脉动周期约为30s,小尺度脉动周期为1-4s。利用硬X射线成像观测结果,发现大尺度的脉动与硬X射线源区的一系列变化相对应。文中给出了一个环-环相互作用的MHD振荡调制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7.
用非均匀模型,对1981年4月27日0800UT大耀斑进行了分析,从硬X射线和微波爆发的观测频谱出发,在假定周围离子密度ni=3×10^10/cm^3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两的总电子数NX和NR是近似相等的。这表明,至少对这个耀斑,两的非热电子可能有同样的分布。此外,中也分析了NR提高了10^3-10^4倍的原因可能在于磁场的非均匀性和源中的磁场值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9.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9,40(2):149-155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但有γ射线耀斑)2种不同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用非均匀模型,对1981年4月27日08001T大耀斑进行了分析。从硬X射线和微波爆发的观测频谱出发,在假定周围离子密度ni=3×1010/cm3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两者的总电子数NX和NR是近似相等的。这表明,至少对这个耀斑,两者的非热电子可能有同样的分布。此外,文中也分析了NR提高了103-104倍的原因可能在于磁场的非均匀性和源中的磁场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了CGRO卫星上BATSE探测器对硬X天空监测过程中触发和记录到的1000多个γ暴和4000多个太阳硬X射线暴的强度和时间性质,发现它们的强度分布相似,这也许意味着硬X射线天空中两种主要的爆发现象机制相似,同时对将γ暴的强度分布作为其宇宙学起源的证据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GRO卫星上BATSE探测器对硬X天空监测过程中触发和记录到的1 0 0 0多个γ暴和 40 0 0多个太阳硬X射线暴的强度和时间性质 ,发现它们的强度分布相似 ,这也许意味着硬X射线天空中两种主要的爆发现象机制相似 ,同时对将γ暴的强度分布作为其宇宙学起源的证据提出了疑问 .对太阳暴的持续时间分析表明 ,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而γ暴是弱负相关 .太阳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BATSE运行过程中有长时标变化 ,最近对γ暴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分析RXTE卫星PCA探测器对CygX-1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其处于高态及高低态转换时的X射线短时标爆发(Shot)结构.在所观测到的三种态中是不对称的,并且不同的状态中Shot的结构有明显差异.Shot前后沿可分别由双指数函数近似拟合.Shot中的快时变过程是由慢的上升前沿和快的下降后沿构成.在所观测态中Shot平均宽度约为0.11秒(FWHM),比低态时的宽度窄.同一状态中高能段的Shot宽度较低能段窄,且更加不对称.转换态的硬度在Shot峰前有明显下降,之后迅速上升,Shot期间的平均硬度低于非Shot期平均值;而高态时峰前硬度没有明显下降,Shot期间的平均硬度高于非Shot期间的平均值.本文还就Shot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释Blazar天体射电爆发的普遍演化特性,本提出一个持续注入的喷流模型。假定在喷流基底上以相对论性速度持续地注入相对论等离子体(由磁场和相对论电子组成)。这一等离子体在沿喷流向外运动时经受绝热膨胀损耗。理论计算表明,射电爆发的频谱演化具有Valtaoja等人所建议的典型的3阶段演化形式。它们非常好地重现了Blazar天体中观测到的射电爆发的普遍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1991-1993年期间,Comptonγ射线天台在射电源PKS0528+134中观测到两次很强的γ射线爆发,都伴随有毫米波射电大爆发。  相似文献   

16.
低频天波信号异常与太阳软X射线爆发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 0 3年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太阳剧烈活动期间在中国陕西临潼接收的低频一跳天波信号的突然相位异常 (SPA)和突然幅度异常 (SFA)事件与美国空间环境中心 (SpaceEnvironmentCenter)提供的由GOSE1 2卫星探测得到的太阳 1 -8 A软X射线耀斑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对SPA及SFA与太阳射电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释Blazar天体射电爆发的普遍演化特性,本文提出一个持续注入的喷流模型.假定在喷流基底上以相对论性速度持续地注入相对记等离子体(由磁场和相对论电子组成).这一等离子体在沿喷流向外运动时经受绝热膨胀损耗.理论计算表明,射电爆发的频谱演化具有Valtaoja等人所建议的典型的3阶段演化形式.它们非常好地重现了Blazar天体中观测到的射电爆发的普遍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日本YOHKOH卫星HXT提供的HXR爆发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台的大亨是射电宽频带动态频谱仪(1.0-2.0GHz,2.6-3.8GHz)提供的微波爆发资料,对共生事件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并对其中两例典型事件:1997年11月28日0503UT事件及1998年5月9日0340UT事件与共生的HXR爆发进行了详细比较,给出了几点有意义的结果及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the result of simultaneous multi-wavelength observations of the TeV blazar Mrk 421 during February - March 2003. We observed Mrk 421 using the Pachmarhi Array of Cerenkov Telescopes (PACT) of 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at Pachmarhi, India. Other simultaneous data were taken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public data archives. We have analyzed the high quality X-ray (2-20keV) observations from the NASA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 (RXTE). We obtained a possible correlated variability between X-ray and J band (1.25 μ) near infrared (NIR) wavelength.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X-ray and NIR correlated variability in Mrk 421 or any high energy peaked (HBL) blazar. The correlated variability reported here indicates a similar origin for the NIR and X-ray emissions. The emission is not affected much by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medium of the central engine of Mrk 421. Th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hock-in-jet model for the e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