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铁星核在坍缩、反弹和激波传播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性.发现在铁星核内区出现中子指状对流,外区出现Schwarzschild对流,而在声速点和中微子俘陷球之间的过渡区出现Ledoux对流.在0.74-0.91M间的区域是对流不稳定的活跃区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专门讨论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 ,还存在次级激波 ;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最大点之间 ;并给出激波能量的不同定义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3.
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激波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专门讨论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激波形成点,激波波阵面的位置、激波速度和激波能量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外星核区除存在首级激波外,还存在次级激波,激波波阵面的准确位置应用熵变化的最大点和外星核区中人为粘性压的最大点之间,并给出激波能量的不同定义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成功爆炸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据,即成功爆炸的必要提铁星核外区的质量小于0.43M⊙(Moc=Mcore-MIC〈0.43M⊙);充分条件是激波的能量大于铁核外区的质量乘以20foes。采用“等效厚度”的方法,由数值计算结果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对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成功爆炸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据,即成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铁星核外区的质量小于0.43M(M=Mcore-MIC<0.43M);充分条件是激波的能量大于铁星核外区的质量乘以20foes(Eshock>(Moc/M)x20foes).采用“等效厚度”的方法,由数值计算结果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7.
我们早就从教科书中得知,当大质量恒星的寿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它们将发生猛烈的爆炸,在我们看来,这颗原本可能毫不起眼的恒星陡然增亮数千万甚至上亿倍,就好像天上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新星,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超新星”——星星并不是新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与Tsujimoto类似的方法,根据观测到的极贫金属星中各元素与Si丰度的相关性,利用WW95和FM2004给出的Ⅱ型超新星Si的理论产量,计算了极贫金属环境中各种质量超新星α-元素,铁族元素的产量,并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博 《天文学报》2011,(1):89-90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10.
Ia型超新星作为测量遥远星系距离——从而测定宇宙膨胀速率——的“标准烛光”,已经成为宇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天体。从某些方面来讲,Ia型超新星仍属于神秘天体(或爆发事件),其前身星及爆发模型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当前的观测不足以对理论模型作出精确的限制。然而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大多数Ia型超新星可能是由接近钱德拉塞卡质量极限(≈1.39M⊙)的碳—氧白矮星通过聚变中心的碳和氧所引发的热按爆炸产生的。至于这一爆发通过何种机制完成,例如具体到Ia型超新星爆发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仍存在分歧。最近爆燃阶段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似乎表明,在Ia型超新星爆发晚期引入爆轰机制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尽管当前的多数证据表明,C—O白矮星 主序星(或红巨星)的演化模式比C-O白矮星 C-O白矮星的演化模式可能更合理,但双简并白矮星的前身星模型并不能被排除,因为它们能解释一些特殊的Ia型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11.
本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  相似文献   

12.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13.
宇宙膨胀的发现 1923年,俄罗斯宇宙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首先用∧=0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建立了宇宙学膨胀模型(∧为宇宙学常数),他发表论文阐述了膨胀宇宙的思想,即曲率分别为正、负、零时的三种情况,称为弗里德曼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超新星遗迹是银河系内高能宇宙线粒子的主要源,粒子(轻子和强子)在超新星遗迹中通过扩散激波加速机制被加速到极相对论性能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测特别是X射线和γ射线波段的观测支持了这一观点.阐述了超新星遗迹多波段非热辐射的含时模型的研究情况,并将模型应用于4颗超新星遗迹G347.3-0.5,G266.2-1.2,G8.7-0.1和G23.3-0.3,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4颗SNRs的多波段观测.  相似文献   

15.
珀尔马特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CP)小组最初对超新星观测研究中的许多困难并不完全了解,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成功,天文学家们开始看到此项研究的前途并出现竞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施密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里斯等人也实施超新星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Li提出的k-ω模型应用到一般的恒星环境中,有必要研究其中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以便限定它们的取值范围.研究表明,模型参数c'_μ的变化对湍流的Peclet数、湍动能、特征时标和特征长度都有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它的增加,底部对流超射区中湍动能的衰减速率明显加快;模型参数c'_μ与等效混合长参数α都与对流传热效率成正比,它们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模型参数c'_μ和底部对流超射区中湍动能的衰减指数θ之间取对数后也存在线性关系.对于太阳,可得到一组合适的模型参数值:c'_μ=0.004,α=1.7.  相似文献   

17.
恒星耀发是剧烈的恒星活动过程,对恒星周围行星的大气构成和生命演化有重大影响.恒星耀发的辐射主要分布在光学和X射线波段,其中耀发时X射线波段流量可以增大数十至数百倍.M型耀星是最有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宿主恒星,因此,研究M型耀星的X射线耀发分布对寻找宜居的类地行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可以为即将发射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in...  相似文献   

18.
针对前身星模型Ws15M⊙,采用程序WLYW89数值模拟了超新星瞬时爆发过程;数值结果表明,在不增大压强的前提下,适当调节坍缩和反弹阶段的压强梯度,超新星瞬时爆发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有限的引力释放能量的情况下,压强梯度的调整增加了对流传能机制,可以缩短瞬时爆发所用的时间,提高爆发能量,使得瞬时强爆炸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