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艾比湖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222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3.19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29hm^2。表明艾比湖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需求结构看,耕地、建筑用地、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出现人均生态赤字,表明艾比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消耗当地土地和能源资源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域、草地虽出现人均生态盈余,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生态供给丰富,主要与地方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菲  张小平 《干旱区地理》2020,43(6):1486-1495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甘肃全省及14个市(州)2003—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其生态盈亏和生态足迹强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7年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导致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态势,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基本一致,而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供需矛盾有所缓解;(2)生产用水尤其是农业用水是最大的足迹账户,且呈下降趋势;生态用水足迹虽然占比很低,但呈快速增长态势,用水结构趋向合理;(3)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的区域差异也较大,但呈缩小的态势;(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差异也十分显著,其高水平区和较高水平区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呈现出向低值区发展的趋势;(5)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土地资源少而分散的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而土地资源丰富的河西地区水资源生态赤字严重。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的一种宏观测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已对甘肃省2000-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并且通过实例的分析,探讨了这种方法在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应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黄芳倩 《西部资源》2012,(5):98-101
生态足迹模型是用于计算人类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本文运用此方法对广西南宁市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南宁市当前社会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峻的矛盾,进而提出了减轻生态赤字、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试为该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2001年最高,为285×10^6hm^2,2009年最低,为175×10^6hm^2,而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明显;(2)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0.5306hm^2/人~0.5669hm^2/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3)各用水指标中生产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所占份额最大,均大于21.0×10^6hm^2,生态环境用水所占份额最小,均小于1.0×10^6hm^2。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17,自引:6,他引:117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估算2000年广州市的生态足迹,并分析了1995~2000年间广州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0年广州市生态足迹为2.5ha/人,当地生态承载力为0.2ha/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2倍半;近5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但人均生态足迹略有上升。这说明广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今后仍需注重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其生态足迹,逐步迈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依据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尝试性地运用了生态服务价值的有关理论,运用西安市2002年统计资料,对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西安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3402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0.2972hm^22,生态赤字1.0430hm^2,反映了西安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西安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之下。通过分析西安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可为城市生态研究、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可云  傅帅雄  张文彬 《地理科学》2011,31(9):1084-1089
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型行业,导致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样,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破坏在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间接转移。一个地区使用了大量的生态资源,但其绝大部分资源都可能是靠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输出资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却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通过实证研究,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比较了200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生态承载力,并讨论了区域间生态破坏转移问题,为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承载力是测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系统压力程度的重要标尺。基于生态足迹法,构建生态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模型,分别评价和预测了2010年与2015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结果表明: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足迹组分以草地和能源用地为主,约占足迹总量的93%,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高于人均生态足迹;2015年生态承载状况仍然总体盈余。但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以及人均消费能力提高,201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已经低于2010年水平,城镇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形成用地总量供给的增加可能是维持生态盈余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需要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定量度测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有效的生物物理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应用该方法对我国有色金属基地白银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白银市人均生态赤字达1.341 28 hm2,超出生态承载力的186%,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已对生态系统平衡构成威胁;生态足迹的需求空间以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其需求空间占全部需求空间的65.5%,是生态足迹总供给面积的1.52倍.通过生态度足迹的分析,有利于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最后提出白银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分县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空间格局分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A balanc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understanding are importan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an kind.Here,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has been used for measuring the dependencie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China’s ec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and is widely debated.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pply-demand balance of China’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Firstly,the ecologica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as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and secondly,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ECCI) was derived for each county of China in 2007,and final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upply-demand balance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deficit appeared to b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upply-demand balance in 2007 of China at county scale.In general,more than four-fifths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as concentrated in less than one-third of the land area and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land area was inhabited by less than one-fifth of the popul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mand-supply was unbalanced ranging from significant overloading to affluence from southeastern to northwestern part of China.It appeared to be more dominant in regions located at coastal areas which are attracted by migrants and had a generally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rends in China,ecological deficits in these regions will become more severe.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测算了1997-2009年甘肃省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佳耕地资源容量,运用ARIMA模型对甘肃省2010-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按照《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997-2009年,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基本低于实际耕地面积,2003-2009年,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均高于实际耕地面积,出现耕地利用负荷现象;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年,甘肃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75%,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少趋势,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从2011年成为负值,并且逐渐增加;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容量与实际耕地面积差距愈来愈大,预计到2015年,为实际耕地面积的2.42倍,耕地利用负荷现象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结果如下:(1)吉尔吉斯坦14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0900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0.9388,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土库曼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3303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1327;哈萨克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379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2320,都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3)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总承载力由1994年的28807119ha下降到2005年的28527138ha,而区域总生态足迹有所增加,即从44598092ha增加到51761368ha;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181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7540,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根据计算结果,中亚4国的多年平均生态安全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不安全程度有所差别,吉尔吉斯坦的生态安全处于相对较好状态,其次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安全相对其他中亚国家而言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Wackernagel and Rees in the mid-1990s (Wackernagel and Rees W, 1996; 1997),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This method tracks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p…  相似文献   

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rimary objective for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now.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is a kind of concise method of quantifiably measuring the natural capital consumption and it can reflect the goal of sustain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re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brings forward 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pacity prediction. The method is employed for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rediction combining consumption model with population model and the technique is adopted for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EC) prediction uniting the Geographical Cellular Automata (Geo CA)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above models and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EF and EC in 1995 and 2000 and predict them in 2005 in Hexi Corrid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EF is continually increasing, and EC ascended in the anterior 5 years and will descend in the posterior 5 years. This suit of method is of the character of accuracy and speediness.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生态承载力评价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琰玮  甄江红  马晨阳 《地理研究》2021,40(4):1096-1110
生态安全水平对区域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增强,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为间断点,建立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甄别生态优势斑块,结合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斑块组建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