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中国的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已经历了问题提出、信息产业和电信专题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性课题研究和主题研究4个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中国信息与通信地理学进入了相对活跃的主题研究阶段.通过对11种发表人文地理论文的主要地理刊物10年发文检索,对国内信息与通信地理学主题研究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探讨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网络虚拟信息空间的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崭新问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广的综述,并提出近期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近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地理学“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国外儿童地理学研究兴起。2003年Children’s Geographies诞生,成为儿童地理学的旗帜性刊物,标志着儿童地理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借助可视化工具,系统梳理国外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国外儿童地理学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研究所属区域都呈现高度集中性,欧美国家占据主导地位;(2)核心研究主题包括移民与流动身份、伦理与地区差异、教育与青年志向、童年与多元空间以及游戏与情感体验等;(3)亚洲儿童地理研究成为近期研究热点,聚焦于“跨国儿童移民”以及“亚洲青年教育及就业问题”两部分;(4)研究方法历经探索期、发展期、繁盛期以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期的演进,技术手段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4.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间地理学及时应对了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基本特征,包括破碎化、多任务与时空替代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试图回答ICTs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机制的阐释。时间地理学应对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最新研究包括理论扩展与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发展等方面,这为理解与刻画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有效工具。研究发现,首先,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扩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时空间去耦合是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内在机制。其次,基于GIS开发了物质—虚拟混合空间行为的可视化和测度方法。最后,新时间地理学对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直观揭示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时空去耦合机制与破碎化、多任务、时空替代等基本特征,并提出前后台活动、ICT介导的活动束、ICT介导的秩序口袋等理解移动ICTs影响下日常活动转型的创新概念。最后,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提出以实虚活动系统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研究框架,并从数字生活、智慧社会和安全城市等方面讨论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已在众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该文对虚拟现实技术作概括性介绍,并讨论和评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学中三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在地学理论研究及环境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二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是在旅游中的应用。同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中伟  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66-1275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相似文献   

7.
西方劳工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新古典工业区位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论将工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和抽象劳动力不同,劳工地理学将工人视为具有能动性的社会主体,研究工人如何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有助于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空间。这种劳工认识论的转变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产生了极大和持续的反响,促使劳工地理学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概念体系的经济地理子学科。本文梳理了近20年西方劳工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围绕工人能动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它与空间、尺度、地方、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最后基于劳工地理学前沿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劳工地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特色工会体制下工人能动性的构成、经济地理影响与形成的地域条件,并探索有助于社会升级的制度安排。开展劳工地理研究有助于拓展经济地理学的劳动力研究范畴,对认识中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期面临的劳资矛盾和探索共享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展示工业时代的空间组织模式,给出了一个包括时空背景、组织主体、组织客体、要素组成、要素状态、空间效率和技术7个部分的概念性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逐步分析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空间组织其他6个部分的具体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判定空间组织效率的新视角。研究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导致了传统空间组织模式的根本性重构,其对空间组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过去的30多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显著,这也证明了其作用下空间组织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而非洲正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边缘,信息化的挑战源自边缘化与依附性并存。非洲面临贫困和数字鸿沟双重困境,使得信息通信技术在非洲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在综述了非洲信息技术项目进展和学者研究进展之后,从非洲东、西、南、北、中部5个地区分别选择3个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好的国家,对比2000年、2008年两个时间点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情况,分析信息通信技术在非洲的应用特点,并提出发展措施。得出结论:非洲的技术应用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服务成本却远高于其他国家、地区,移动电话应用快于固定电话,互联网发展迅速但起点太低。因此,需要从政策、减贫、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非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交通建设,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影响居民出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共识背景下,由于"智慧交通—可达性—出行行为(碳排放)"间复杂的影响作用机制,已有的研究难以判断智慧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可达性提高将增加抑或减少出行碳排放。如何通过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并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减少出行碳排放是当前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为研究案例地,研究了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林煦丹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35-1245
伴随着“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的出现,物质地理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中新兴且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而追踪物质(following the things)是物质地理学中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它强调人文地理学所重视的“流动性”,通过追踪特定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物质性的变化以及能动性,揭示物质流动中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学界中物质地理学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阶段在追踪物质视角下该领域的主要议题为:物质的象征研究、物质与认同研究、生产与消费研究以及权力博弈与协商研究等内容。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当下物质地理学存在的研究局限与空白,展望了未来中国物质地理学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话题与方向,以期打开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物质地理学的对话窗口。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山地综合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及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的涵义、结构、功能和建立路径。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MFIVS)技术手段,对山区综合区划进行具体尝试,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客观准确,也说明该是一种简洁实用而又行之有铲的综合区划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信息技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s) has been argued to be critical to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firms.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along this line have challenged traditional location theory.The existing literature,however,focuses mainly on the impacts of ICTs on loc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dustrial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dynamics behind such changes have not yet been given sufficient attention by geographers.Given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new ICTs on traditional location theory and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that are enabled by new ICTs,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an investigation of 178 firms.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CTs has been a key location factor in the information age,and that the time-cost is becoming critical to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firms,particularly as a result of a shorter product life and mass customization,among other dynamics.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景观格局敏感性、适应性及人口压力指数构建景观格局脆弱性指数,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研究区域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景观类型提取的基础上,借助地统计学理论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区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脆弱度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0.4761、0.3978和0.4671,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Z-Score值分别为50.21、41.96和49.26,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2)景观脆弱度高-高聚集分布由中东偏南区域向中西部转移,低-低聚集分布区域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深度聚集状态;3)三期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自2010年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6.
17.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的"DNA",对于研究水分的传输和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分耗散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水分耗散研究中应用的主要原理和比较新的一些技术方法,主要对其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蒸散发分离,植物水分来源区分、叶片水同位素富集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做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和探讨,最后指出国内此类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分循环和水分耗散方面的应用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白湖沉积柱中硅藻、孢粉、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等指标记录,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松孢粉的百分含量、沉积物磷浓度、频率磁化率及有机碳含量是能显著解释水环境变化的最小变量组合,解释的硅藻变率百分比达51.5%,仅比所有沉积指标共同解释的信息量少6.4%。主要根据该4指标的古环境意义,对该湖近200年来的营养演化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太白湖近代富营养化过程表明:在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较高营养背景的湖泊极易在人类活动的驱动下发生富营养化,因此对湖泊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人为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邵梅  罗万银  车雪华 《中国沙漠》2020,40(3):151-158
沙丘移动与形态监测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测量方法对大范围的风沙地貌进行动态监测存在很大的困难。光学影像配准与关联(Co-registration of Optically Sensed Images and Correlation,COSI-Corr)技术的出现为区域风沙地貌的动态演化与监测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讨论了COSI-Corr技术在沙丘移动和形态监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无人机野外地面实测结果检验了COSI-Corr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最高,月测量误差0.01~0.53 m,达到影像分辨率的1/30像元;在沙丘背风坡底缘,COSI-Corr测量精度与沙丘底面积呈线性关系,底面积越大,COSI-Corr测量误差越大;个别沙丘脊线部位出现极大异常点,与沙丘脊线部位的光噪影响有关。COSI-Corr技术在风沙地貌监测中尚属起步阶段,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检验和改进,但它确实极大提高了野外风沙地貌动态监测的效率,为研究大尺度范围内风沙地貌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风沙地貌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