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全部为石灰岩,按岩石性质自下而上分为五层,最下的C_l层为硅质薄层灰岩,厚148米;其上C_2层为条纹灰岩,厚26米;再上逐渐变为C_3层,为致密细条纹灰岩,厚仅9米;C_3层之上为C_4层(主要合矿层),岩石为粗粒结晶白云岩,厚50米;最顶部C_5层为大理岩状及乱网状灰岩,厚16米.C_3层属中石炭纪,其上下的灰岩则分别属于上、下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共分四层,自下而上为P_1基底砾岩,厚83米;P_2为页岩,厚35米;P_3为灰岩层,厚250米;顶部P_4为玄武岩,厚600米.此外,尚有第四纪的残积、坡积及冲积层.  相似文献   

2.
发育在台地上碳酸盐系内的蒸发岩的成因已经为国内外学者所注视。对现代及古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观察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蒸发岩形成机理,而且能促进盐类矿床成矿理论的更新。本文以山西临汾膏盐矿床为实例,具体论述古代碳酸盐台地上一种潮坪膏盐的形成。一、地质概况临汾盆地位于华北地台山西陆台南部坳陷区,面积达几千 km~2。区内中奥陶统灰岩广泛出露,其中发育了多层石膏(硬石膏)。在盆地中部大王地区还发现了石盐沉积(图1)。(一)含膏碳酸盐系沉积环境中奥陶统灰岩厚约400余 m,可分七个岩性段。其岩性大致分两类:灰岩—白云岩类,包括 O_2~2、O_2~1、O_2~7 段;白云岩—石膏类,包括 O_2~1、O_2~3、O_2~5、O_2~6 段。主要石膏层分布在 O_2~3、O_2~5 两段内(分别简称为下石膏段、上石膏段)。岩段内沉积  相似文献   

3.
肖术安 《地质与勘探》2016,52(2):228-238
易门铜厂矿床是滇中易门铜矿带中的Cu品位较低的大型矿床,是矿带中的一种代表性矿床。矿区发育沉积-成岩型铜矿(铜厂式)和热液脉状铜矿(大尖山式)两种矿(化)体,成矿地质作用较特殊。本文系统分析两类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铜厂式矿石中白云石的δ~(13)C_(PDB)=-3.7‰~1.4‰,平均值-0.1‰,δ~(18)O_(SMOW)=19.7‰~21.7‰,平均值20.8‰,与赋矿碳酸盐地层(落雪组)中的白云石C、O同位素组成一致,均在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范围,且受成岩期后作用的影响小,具有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标志。尖山式矿体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的δ~(13)C_(PDB)=-3.7‰~0.1‰(均值为-1.5‰),δ~(18)O_(SMOW)=11.9‰~17.0‰(均值为14.1‰),与沉积-成岩型矿体和赋矿碳酸盐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在δ~(13)C_(PDB)-δ~(18)O_(SMOW)图上集中于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的狭小范围内,指示其成矿流体与幔源或深部岩浆活动有关,为壳-幔混合流体。其中壳源组分可能主要由矿区碳酸盐地层提供,而幔源组分则可能与晋宁-澄江期基性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去气作用有关。C、O同位素组成证据说明,铜厂矿区层状铜矿和脉状铜矿的成矿作用类型不同,成矿流体也不具同源性,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型+热液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扬子地台北缘的陕西西乡县穆家沟地区志留系底界界限年代.此区古生代沉积有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及二叠系一套滨海浅相地层,化石丰富,可与国内外对比.区内以造陆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除奥陶系与志留系整合接触外,其余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同期岩浆活动,岩石基本未变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10m,含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及Orthograptus vosiculosus三个笔石带.主要为砂质页岩、页岩,常夹有硅质岩条带.上与崔家沟组(S_1~1)页岩(厚82m)、下与观音桥组(O_3~3)砂岩(厚0.25m)呈过渡关系.主要物源来自北部的汉南古陆.对龙马溪组页岩进行全岩及分粒级对比研究,选取6个样品的不同粒级共8个点测试Rb-Sr等时线年龄t=438Ma,~(87)Sr/~(86)Sr初始比为0.7146,推荐此值为志留纪底界年龄.  相似文献   

5.
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前缘偏西,瑞昌弧形构造东部,彭山背斜西翼近转折端,为一大型夕卡岩型隐伏矿床. 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震旦系下统硐门群(Z_1 d),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厚约300米. 2.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_2n),为薄层紫红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厚约4米. 3.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_2d),下段为中厚层状灰白色灰岩;上段为硅质岩夹含炭硅质页岩、粉砂岩,本组厚约30米.  相似文献   

6.
巧家茂租铅锌矿是滇东北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地层中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通过对5件不同产状矿体中与成矿有关的热液成因碳酸盐矿物白云石和方解石样品的C-O同位素示踪分析,发现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有3种来源:(1)白云石的δ~(13)C_(V-PDB)值介于0.6‰~3.5‰,δ~(18)O_(V-SMOW)值介于17.9‰~18.5‰,具有明显的海相碳酸盐岩去碳酸盐化来源特征;(2)方解石的δ~(13)C_(V-PDB)值主要集中于-5.7‰~-1.95‰,δ~(18)O_(V-SMOW)值介于13.80‰~17.5‰,来自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3)下层矿的方解石δ~(13)C_(V-PDB)值出现了较大负值(δ~(13)C_(V-PDB)=-28.9‰),同时较高的氧同位素值(δ~(18)O_(V-SMOW)=17.6‰)显示有机物氧化来源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茂租铅锌矿的形成与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浆热液无关,成矿物质除了前人认为的来源于基底地层和赋矿地层,区域上泥盆系碳酸盐岩也是重要的铅锌源。  相似文献   

7.
位于河北、山西两省桑干河、壶流河流域的泥河湾盆地内发育一套中外驰名的晚新生代地层,内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迹。岩石地层的划分是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为了加深对这套地层的认识,2013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泥河湾盆地东部化稍营郝家台打了一钻,钻孔座标:N:40°13'0.4〃,E:114°38'32.3〃,H:938m。据365.82 m厚的钻孔岩心岩石地层分析,自上至下划分为6个组:(1)上更新统马兰组,厚9.64m,以风积成因为主的黄土堆积,与下伏地层有沉积间断;(2)上更新统郝家台组,厚23.46 m,属滨、浅湖相沉积;(3)中—下更新统小渡口组,厚36.08m,属三角洲-滨湖相沉积;(4)下更新统泥河湾组,厚87.92m,属滨、浅湖相沉积;(5)上新统稻地组,厚111.78m,属湖沼相沉积;(6)上新统壶流河组,厚73.02m,属洪泛平原相沉积。孔深341.90~365.82m由白垩纪地层组成(未见底)。此剖面厚度大,连续性好,钻井采取率近100%,岩心在野外按钻井进尺依次进行连续描述,分辨率高,经研究认为泥河湾盆地第四系不仅在泥河湾盆地内可对比,并与黄土高原第四系也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即郝家台组与萨拉乌苏组对比,小渡口组与离石黄土对比,泥河湾组与午城黄土对比。本剖面可作为华北地区河湖相地层层型剖面之一。  相似文献   

8.
唐祥华 《沉积学报》1983,1(2):96-105
廊坊一固安凹陷、大厂凹陷及霸县二台阶,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图1)。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地层厚达5000米以上,是本区油气的生储层。开展古生态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本区的岩相模式和沉积体系、预测有利含油相带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贾炳文 《地质论评》1980,26(3):225-232
一、本区紫斑泥岩的一般特征吕梁山中段交城-古交区,二叠纪地层十分发育,主要为一套陆相泥砂质沉积,由下统山西组陆相含煤建造逐渐过渡为上统石千峰组紫红色砂泥岩建造。总厚550余米。由交城水峪贯地区二叠纪地层简表(表1)可见,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沉积时,无论岩性特征、植物化石及含煤性均属典型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岩性中有机碳含量减少,几乎不含可采煤层,说明当时气候条件已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半潮湿性大陆气候,地层  相似文献   

10.
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地层区。即独龙江地层区、普拉底地层区和白汉洛地层区。其中独龙江地区的空树河岩组(C_2k)与腾冲地区的空树河组(C_2k)基本可对比,日东岩组(P_1r.)与腾冲地区同时代地层有一定差异;普拉底地区的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及义产独岩组(Cyc.)地层结构与施甸地区的香山组(C_1x)、铺门前组(C_1p)及丁家寨组(C_2d)很相似,但岩性、岩相有明显变化;白汉洛地区的地层可与澜沧小区的温泉组(D_1w)、南段组(Cn)可以进行对比,本区称之为温泉岩组(D_1w.)及南段岩组(Cn.)。  相似文献   

11.
(一)页岩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容矿岩系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容矿岩系的层位及其分布据报道,该类型矿床的容矿岩系主要有下列层位(表4-1,图4-1)(由新至老)。 (1)班格马尔群加普韦尔组及其相应地层,年龄约为11亿年,主要由白云质粉砂岩、粗粒粉砂岩、页岩、碎屑砂岩和生物层组成。岩层中有波痕,含迭层石,是一套潮间-潮下带沉积。该组厚达1000米以上。矿体主要产在白云质粉砂岩-页岩-生物层白云岩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千尼尔”(chenier)一词源于法文“Ie Chene”,系指被栎树覆盖的意思。“千尼尔”沙岗(海沼沙岭)是位于海岸沼泽平原中的弧立沙脊或介壳碎屑脊,在地层中称谓“千尼尔”砂岩体。“千尼尔”沙岗及其与之相关的滨岸沼泽平原构成“千尼尔”平原。笔者对华北地区南部多条石炭系本溪组(C_2b)至二叠系山西组(P_1~1s)完整剖面的剖析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太原组(C_3t)沉积时期滨海平原发育有“千尼尔”沙岗。它们是波  相似文献   

13.
黎家营锰矿是陕西省最早探明的一个中型锰矿.矿床位于南秦岭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北东向复杂构造带的斜接部位.区内出露的震旦系勉略群地层有以下特点: 1.地层两分性明显.中上震旦系断头崖组为一套碳酸岩、碎屑岩、砾岩沉积,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内含磷矿和锰矿.变质轻微.以不含火山岩为特征.厚1000~2000米.中下震旦系郭家沟组为一套由海底火山岩间陆源碎屑沉积岩和钙镁质碳酸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见多期多种岩浆活动,产多种矿产,黎家营锰矿产于其中.岩石变质稍深.厚7000~10000米. 这两组地层系交角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4.
湘赣边境的宁乡式铁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士范 《地质论评》1958,18(6):424-427
在湘赣边境的茶陵、攸县、永新、莲花、萍乡等地的泥盆纪沉积铁矿属宁乡式铁矿,产在上泥盆纪佘田桥系地层中。主要铁矿层有1—2层,中夹以绿泥石页岩,或绿泥石细砂岩,厚0.3~2米。铁矿层共厚0.6~5米,个别为5或8米,为鲕状磁铁赤铁矿石,其成分一般为T.Fe 40—50%,Si O_2 5—15%,S 0.1—1.8%,P 0.3%左右。矿层多来回褶皱,属浅海相胶体沉积,有受变质的现象,有时变质现象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一、福建龙岩煤系煤田地质特点 1.煤系地层特点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龙岩组,其次有上三迭统大坑~文宾山组(闽北叫焦坑组)。龙岩煤系出露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地区。大体可分三个条带,均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两条带南起武平,经过连城、清流直到将乐;中条带自永定、龙岩、章平而至大田;东条带包括华安、安溪至永春天湖山一带。煤系总厚300(西部)至990米(东部),自西向东煤系增厚,可采煤层也逐渐增多。由南往北,富煤层位逐渐向上部移动。总的来看,煤系沉积东西向连续性差,差异性大。南北向(近似北东向)连续性较好,差异性小。原始沉积显然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1)
甘肃礼县王家门上金矿矿体产于C_2~(1-1)、C_2~(1-2)地层中,并其形成受浊流相沉积控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粉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是本区找金的有利岩相、岩性标志;断裂交汇部位是找金的构造标志;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找金的围岩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一、水文地质条件一冲积平原北面为山区,东、西和南三面有一条江流过。某水源地位于平原的北部。北面的山区是由泥盆系石英砂岩(D_(1-2gt),D_(2l))组成的背斜,山坡上的地表水流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均向南流入平原。山区与平原接界处有一断层,该处地表冲洪积裙发育。平原上大部分面积由第四系地层复盖,复盖层厚10~30米,多为粘性类土,並有古河道沉积。湖塘密布。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平原下部为石炭系石灰岩组成的向斜,石灰岩在地表仅局部地区另星出露,为隐伏岩溶地区。主要会水层是石炭系壶天群石灰岩(C_(2-3ht))  相似文献   

18.
对滦河三角洲南部孔深383m的MT04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1)孔深0~90m和244~383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90~244m沉积物携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2)基于208个样品(28个交变样品,180个热退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结果显示,MT04孔记录了Mammoth负极性亚时(C2An.2r)至Brunhes正极性时(Cln)之间的沉积,钻孔M/B界限埋深122.4m,G/M界限埋深为327.2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3.2Ma,而钻孔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83m。MT04孔包括3个沉积阶段:Ⅰ阶段为1.0~3.2Ma,沉积速率平均为92m/Ma,湖相地层为主,为构造稳定期,气候控制了MT04孔的沉积环境和速率;Ⅱ阶段为0.8~1.0Ma,为构造活动期,沉积物以细砂为主,且多为入湖河流和富有机质的粉砂;Ⅲ阶段为0~0.8Ma,构造和气候变化双重作用控制沉积过程,MIS 5阶段T3阶地形成之后河流下切,研究区沉积约30m厚连续砂层,且部分层位受海侵影响形成潮控河流;MIS 3阶段滦河东流并入青龙河入海,在此沉积约15m厚连续砂层;MIS 1阶段滦河摆动至此入海形成典型的两期沙坝-澙湖海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扬子地台北缘的陕西西乡县穆家沟地区志留系底界界限年代。此区古生代沉积有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及二叠系一套滨海浅相地层,化石丰富,可与国内外对比。区内以造陆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除奥陶系与志留系整合接触外,其余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同期岩浆活动,岩石基本未变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10m,含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及Orthograptus, vosiculosus三个笔石带。主要为砂质页岩、页岩,常夹有硅质岩条带。上与崔家沟组(s_1~1)页岩(厚82m)、下与观音桥组(O_3~3)砂岩(厚0.25m)呈过渡关系。主要物源来自北部的汉南古陆。对龙马溪组页岩进行全岩及分粒级对比研究,选取6个样品的不同粒级共8个点测试Rb—Sr等时线年龄t=438Ma,~(87)Sr/~(86)Sr初始比为0.7146,推荐此值为志留纪底界年龄。  相似文献   

20.
潜江凹陷是自垩—第三纪的江汉盆地中次一级的继承性凹陷.凹陷内潜江组(渐新统)盐系地层是一套巨厚的内陆盐湖沉积.盐系地层厚达3500米以上,其中盐类岩石累计厚度达1800米,并广泛分布有钾钠镁的硫酸盐复盐矿物,如无水钠镁矾、钠镁矾、盐镁芒硝、钾芒硝、无水钾镁矾等(图1).由钾芒硝和无水钾镁矾组成的钾矿层,在钾盐矿床中属于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研究这些矿物的形成条件,共生组合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对于查明该盐矿床的沉积条件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