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祁贵仲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02):104-117
本文首先介绍了舒斯特(Schuster)以及别科娃(Benkova)日变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了利用“逐次近似法”分析日变经度效应的新方法;然后介绍了利用“逐次近似法”对中国地区1959年sq场分析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逐次近似法”对于局部地区日变分析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舒斯特(Schuster)以及别科娃(Benkova)日变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了利用“逐次近似法”分析日变经度效应的新方法;然后介绍了利用“逐次近似法”对中国地区1959年sq场分析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逐次近似法”对于局部地区日变分析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地磁匹配用于水下载体导航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磁场模型的日趋完善和滤波技术的不断成熟,地磁匹配方法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它一般用于近地卫星,还未用于海洋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地磁场特点和海洋地磁测量的现状,分析了水下地磁匹配的可行性.分别从匹配的地磁模型和测量值中存在干扰磁场两方面,指出了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磁用于水下载体定位的两条技术途径,一是用小波变换滤去地磁异常,与大尺度地磁模型匹配定位;另外,也提出了利用地磁异常,结合同时定位与构图(SLAM)算法实现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地磁长期变化中地磁急变事件的识别方法,分析地磁急变的特征,本文基于多个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地磁场X,YZ三个分量的年变率,对近年来发生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显示:Y分量能对分析时段内已报道的地磁急变事件进行很好的识别,其中1999年的地磁急变事件,在我国区域内发生的时间可能为1998年,此外2017年可能存在一个新的地磁急变事件;Z分量年变率整体变化平缓,2001年和2013年前后发生两次显著的地磁年变率变化,并且分别早于2003年和2014年两次显著的地磁急变事件时间,这与下地幔的高电导率层对不同分量地磁信号从核幔边界传播至地表过程中的延迟作用有关;X分量年变率出现多次地磁急变事件特征,其变化与Dst指数年变率变化具有相关性,可利用其去除X分量年变率中存在的外部空间电流体系影响成分,更可靠地辅助Y分量对地磁急变事件进行识别。总体上,地磁子夜均值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与基于第12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2)模型计算的地磁数据年变率的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变化特征在总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地磁台站子夜均值数据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征,而分别由子夜均值数据和IGRF12模型计算的2003年Y分量年变率空间分布均存在的显著局部特征,可能与地磁急变事件的区域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尤伟  施发奇  倪喆  李春光 《地震研究》2012,35(1):98-103,158
详细论述了《2005.0中国地磁图》、《2010.0中国地磁图》西藏测区的两次测点点位勘选及测量工作过程,通过大量的、与规范指标要求相关的数据分析,说明了野外观测质量的可靠性,并对通化后的2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在西藏测区覆盖范围,磁偏角零等值线向西偏移,偏移量约为0.4°;地磁场总强度平均增加值为206 nT,磁倾角的平均增值为0.45°.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台站地磁资料质量现况及各评比单基在综合评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华北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处理了华北及其邻近地区以及日本三个地磁台1960——1977年的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和总强度(F)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华北地区Z的逐年变化在1974————1976年呈现一个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折,但华北南部和北部的转折时间和速率存在着局部性差异,同时,等变线在空间上亦有由南向北的移动现象。H和F同样具有类似的区域性特征。 华北地区的上述差异,曾被一些作者认为是唐山地震的磁效应。他们提出:北京、昌黎地区地震前出现约数伽马至十几伽马的负异常。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负异常并非局部性的,它只不过是长期变化大尺度区域性特征的一种表现而已。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于1985年1月至2月在南极洲中国长城站进行了地磁脉动观测。作者采用微型计算机和数字声图仪对记录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Pc1—4以及Pi2等类型脉动的形态和动态谱。同时,统计了Pc1脉动发生频次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与K_p指数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Pc1脉动中H和D分量的不对称性等某些不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于1985年1月至2月在南极洲中国长城站进行了地磁脉动观测。作者采用微型计算机和数字声图仪对记录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Pc1-4以及Pi2等类型脉动的形态和动态谱。同时,统计了Pc1脉动发生频次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与K_p指数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Pc1脉动中H和D分量的不对称性等某些不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地磁数据的空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HD磁力仪观测数据作空间相关分析,采用不同整点值的相关、不同时间段的均值相关、分钟值数据的直接相关和不同台站观测数据存在的相位差等方面的分析处理,发现每日整点值的相关系数最高的时间段为09时至15时之间,其他时间段相关系数都相对较低,但就地震预报而言,最合适的时间段为23时~05时,而不是采用21时的数据;用分钟值作相关处理,可以更加突出异常的连续性和演化性特征,异常时间段能够更加清晰;另外,利用分钟值能对不同台站间的观测结果进行较好的相位校正。结果表明:随着地磁观测数字化的普及,数据信息量的大幅增加,我们应该采用更加灵活与合理的方法处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响应比法的地磁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应用于地磁方法中,取太阳日照为加载,地磁垂直分量Z为响应,应用马陵山地震台1993年1月~1995年11月对相观测资料计算其响应比值。得出结果:响应比的变化在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前明显异常显示,分析认为,这一异常变化是苍山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泾阳台地磁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加卸载、差值、斜率法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各地磁台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较大范围内的地磁场变化稳定;泾阳台、乾陵台的地磁场,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存在异常现象,且对省内近期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有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13.
用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在野外进行地磁场总强度测量的流动地磁测量工作已在地震部门许多单位开展多年,取得了不少经验。为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制定了有关规范,对仪器的标定、比测、野外观测以及资料通化等重要环节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对野外测量资料误差的来源、性质、量级等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南极长城站和北京台1986年1—3月的地磁日变化、磁暴、磁亚暴以及太阳耀斑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仅获知两地日变化一致和差别的条件,大磁暴和磁亚暴发展过程的全球一致性,而且获得太阳耀斑效应在背阳面也有所反映的有意义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极长城站和北京台1986年1-3月的地磁日变化、磁暴、磁亚暴以及太阳耀斑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不仅获知两地日变化一致和差别的条件,大磁暴和磁亚暴发展过程的全球一致性,而且获得太阳耀斑效应在背阳面也有所反映的有意义结果。  相似文献   

16.
马亮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3):763-769
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主要特征是随着经度变化而变化。为了求出这种变化关系的解析式,首先使用国家地磁台网的数据计算甘肃省近三年13个地磁台站的低点时间序列和低点时间的期望,并绘制了低点时间序列的频次分布图和概率密度曲线;然后对低点时间与台站经度的关系做线性回归,并指出这个线性回归方程应无限趋近于“格林尼治时间-经度”关系式。文章第一次提出台站经度与地磁Z分量低点时间的关系式,并提出它的趋近方程。各台站低点时间的期望就是地磁低点时间的正常背景值,它是判定地磁低点时间异常与否的参考标准。本文的工作完善和发展了丁鉴海先生的地磁低点位移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磁台站数据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特点,研究了地磁数据获取、处理和存储的规范和流程,并根据规范和流程,利用可视化交互数据语言(IDL)和DataMiner接口实现了一个地磁台站数据频谱分析处理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先处理存储后读写显示的方案,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改善了显示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1973—1977年北京、红山、昌黎、青光地磁台2206个急始型与湾扰型的短周期变化事件,以及80个磁暴的资料。在周期与视周期为1分钟至24小时的频率域内,分析了各台△Z/△H 及其随周期的变化,以及 Wiese 矢量的变化,比较了各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的 H、Z、D 分量相对于红山台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唐山震区周围的渤海地区确实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频率特性相当稳定,似乎不受唐山地震的影响。(2)从各台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只有昌黎台地磁短周期变化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在唐山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唐山地震前,昌黎台的 Wiese 矢量及其偏差矢量的变化较大,可能反映了在唐山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电导率的变异,上述昌黎台地震前后1—5分钟(?)的显著差异,也许与地震前后地下电导率变异有关。综合考虑异常的时空特性、频率范围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上述差异性可能是唐山地震短周期地磁效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佘山地磁台百年磁暴的第二部分,对其极大磁暴(主相ΔH≥400 nT)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三组由不同地磁活动指数定义的极大磁暴对比,表明佘山台用主相幅度差对极大磁暴的定义与之基本相符.同时结合几个典型磁暴,对磁暴与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和电离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吉林省长春、盘石、通化等地磁台的急始型、湾扰型短周期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台站的转换函数、感应矢量、方位角以及反映地下导体界面的倾角等参数,分析了短周期变化的频率特性,并与有关地区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本省上述地区不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的明显异常现象。此外,根据南从北京、北至满州里等8个地磁台的济料推断:沈阳—大连之间可能存在一条近东西向高导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