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东部晚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层划分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包括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宁安盆地等。根据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可将晚中生代盆地群划分为4个构造层, 盆地演化经历了3次不同背景下的伸展阶段和3次构造反转。构造层Ⅰ (绥滨组和东荣组) 发育于SN向断陷槽内; 构造层Ⅱ (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 发育于NE-NNE向的弧后伸展走滑环境; 构造层Ⅲ (东山组) 沉积时期, 本区又发生一次伸展减薄裂解作用; 而构造层Ⅳ (猴石沟组、海浪组、七星河组和雁窝组) 则发育于NW-NNW向挤压环境, 充填一套粗碎屑沉积。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形成和演化受蒙古-鄂霍茨克海碰撞闭合的影响和东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若干外来地体的拼贴作用控制, 其中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引起的局部地幔对流和岩石圈显著减薄的拆沉事件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最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岩石地层、砾石统计、同位素年龄以及野外构造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随着猴石沟组时期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被破坏.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成6个阶段:①绥滨组一东荣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北部处于坳陷阶段;②滴道组(裴德组)沉积时期,黑龙江东部进入伸展裂陷阶段,形成一系列孤立的小型断陷盆地;③城子河组(云山组)一穆棱组(珠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整体处于坳陷阶段,形成统一的原型盆地;④东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进入伸展裂陷阶段;⑤猴石沟组时期,随着桦南隆起、密山隆起快速隆升,统一的东部盆地群遭到破坏,转向各个盆地的独立演化;⑥新生代,黑龙江东部各盆地独立演化,现今构造格局最后定位.  相似文献   

3.
鸡西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勘探的重要目标区之一。早白垩世发育有多套煤系地层, 且分布面积广, 储量丰富, 是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在研究鸡西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恢复了鸡D1井区沉降史。沉降史曲线反映出该盆地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断陷沉降, 但其间发生过三次短期抬升与剥蚀。从下白垩统上部猴石沟组沉积开始, 盆地进入了相对稳定沉降时期。海浪组沉积之后, 本地区发生了较长时间(约28 Ma) 的抬升与剥蚀, 而这一时期是鸡西盆地演化史上一次主要的构造变动期, 是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形成期。根据早期的强烈快速断陷阶段形成的煤系相关参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量在0.1、0.5、0.9的概率下分别为81.7 ×1011 m3、5.36 ×1011 m3、2.41 ×1011 m3。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东部下白垩统鸡西群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鸡西盆地下白垩统鸡西群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1个Ⅱ级、3个Ⅲ级层序.Ⅱ级层序代表了鸡西盆地最大一次湖侵→湖退沉积,3个三级层序反映了三次低级别的湖侵→湖退沉积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群的成煤作用特点,其中Ⅱ级层序湖侵背景下的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好;湖退背景下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次之;低水位背景下Ⅲ级层序湖侵体系域聚煤作用较差,Ⅲ级层序低水位与高水位体系域聚煤作用最差.研究结果对探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成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鸡西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西盆地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发育橄榄石包裹体,且造岩矿物中也多含橄榄石晶体;δEu=0.87~0.94(大于0.7),具基性岩浆分异特征.微量元素Nb*值为0.91(接近1)、K*值为1.09,略大于1,表明岩浆与消减作用相关不大,且有非地壳物质加入.总体分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壳源物质的混染.鸡西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是裂谷作用的产物,为大陆裂谷型玄武岩,其形成与敦密断裂在上新世的拉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露头、钻井、钻孔剖面资料对鸡西盆地北部含煤条带中城子河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7个中期、4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构成对称型结构,在不同剖面中对应标志明显;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自盆地中部至盆地边缘基准面旋回个数递减.通过对各级别基准面旋回的分析,讨论了高分辨率层序与聚煤作用关系.长期基准面旋回总体上制约了煤层的分布规律,完全对称型旋回和不完全对称型上升半旋回聚煤作用总体偏好,是找煤远景层位;中-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聚煤作用较好,是重要工业煤层的有利赋存部位.研究结果显示城子河组第①、②、④、⑥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聚煤作用最好,是采煤及扩大远景找矿的首选层位.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沉积层序充填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临津江造山带与胶—辽隆起之间。盆地划分为一凹二隆三坳共6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东部坳陷钻遇中生界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中侏罗统发育2个三级层序,为拉张构造背景下的向上变细沉积序列;上侏罗统发育2个三级层序,沉积序列为拉张--构造反转背景下的向上变细序列。在上侏罗统沉积期末,挤压构造导致部分地层遭受剥蚀。下白垩统发育4个三级层序,受挤压构造控制,沉积地层剥蚀严重,局部缺少层序。钻井B32与B21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Th/U比值可以有效对比,这种对比从古水深和海平面变化方面佐证了盆地的拉张--挤压构造的演化特征。构造演化史剖面分析,说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沉积层序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活动性质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盆地转换伸展构造背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地层时代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新的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资料及高分辨率层序延续时间推算,对鸡西群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鸡西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早期一阿尔布中期,其中滴道组形成时间为130.9-128.3Ma,城子河组形成时间为125.1-116Ma,穆棱组形成时间为116-106、9Ma,东山组形成时间为106、9-101.7Ma。通过鸡西群二级层序湖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证实了鸡西盆地、勃利盆地的构造运动、古气候演变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有着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一成果对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及盆地构造作用与海陆变迁机制分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10.
鸡西煤盆地位于三江-穆棱煤盆地群内,属断拗型盆地,煤盆地构造受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的控制,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特征,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及含煤岩系展布特征分析,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煤盆地可分为北部坳陷、恒山隆起、南部坳陷和敦密断裂带4个三级赋煤构造单元,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进一步划分出3个四级赋煤构造单元;区内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2大类4种类型,以伸展和挤压为主,主要包括单斜断块、堑垒构造、掀斜断块和逆冲褶皱型。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2.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渴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粤东河源盆地是东南沿海规模较大的晚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一,发育有较为完整的晚白垩世—新近纪地层。研究该盆地的深部构造、控盆断裂、沉积序列和盆地的形成发展,对于认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新近纪的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反射剖面和约两千米的地质科学钻探等数据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了河源盆地为中生代—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地层结构清晰,沉积基底为早古生代地层,并建立了该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的三阶段沉积序列;该盆地发育渐新世的火山岩,揭示了控盆边界断裂及内部构造发育特征,暗示了原型盆地的破坏发生于晚新生代:即盆地南北两侧紫金—博罗逆冲断层和河源断裂带在晚古近纪—新近纪强烈地改造了原型盆地;基于以上认识,初步恢复了河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构建了河源盆地沉积序列-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黑龙江省东部早古生代晨明组沉积物源区特征及其沉积构造背景,对晨明组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晨明组岩石样品化学蚀变指数(ICA)值和斜长石蚀变指数(IPA)值较低、成分变异指数(ICV)值中等偏高,指示晨明组沉积物来源于不成熟的物质源区,并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活动构造背景下的初次循环;LREE富集、HREE稳定和明显的负Eu异常,指示沉积物源区物质具有明显的上地壳特征且沉积物源岩为长英质火成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共同指示晨明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或大陆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判定晨明组沉积物来源于经历了弱-中等程度化学风化作用的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沉积构造背景可能为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经历了四大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大陆开裂、大陆裂谷、新生大陆边缘、成熟大陆边缘),相应发育三个不整合(裂开不整合、分离不整合和陆裾转换不整合),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层序(大陆开裂层序、大陆裂谷层序、新生大陆边缘层序和成熟大陆边缘层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转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研究,结合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构造体系叠加与转化的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成8期:早奥陶世(485Ma)、晚奥陶世(450Ma)、中志留世(425Ma)、中泥盆世(386Ma)、早二叠世(291Ma)、中二叠世(268 Ma)、晚三叠世(201~228 Ma)以及早侏罗世(184 Ma)。早奥陶世—中志留世,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东缘,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显示活动陆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中志留世(425Ma)已经拼合在一起,这也得到了早泥盆世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支持。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分布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前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后者为A型流纹岩,它们共同揭示该区处于一种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揭示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存在,而同期的张广才岭地区则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了陆内伸展环境的存在。中二叠世,同碰撞型火山岩分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晚三叠世,张广才岭地区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敦—密断裂东南区发育的A型流纹岩均显示陆内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相联系。此外,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均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以及佳木斯地块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缺失,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三叠纪早期沿牡丹江断裂可能存在一次裂解事件。而早—中侏罗世陆缘(东宁—汪清—珲春)钙碱性火山岩和陆内(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出现,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张广才岭群"和"黑龙江群"构造混杂岩的就位,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早—中侏罗世再次拼合,这也标志着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变质作用演化样式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早无古代变质地层──荆山群。该套岩系经历了三期五个阶段的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T=700~750℃,p=0.50~0.60GPa,达角闪麻拉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为逆时针形式,反映早元古代陆缘壳内裂陷带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测老庙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其幕式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断陷盆地的形成不是一个匀速的变形过程,它常发育由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所控制的沉积旋回,盆地的充填序列所的阶段性以及区域性间断记录了这些幕式运动的周期及相应的构造事件。以测老庙盆地为研究对象,以盆地充填的地层层序为研究基础,从盆地的构造格架及沉降史、盆地的构造作用与沉积响应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幕式裂隙作用与盆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断裂系北段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强烈改造,派生NNE、NNW和近NS向次级断裂,控制了基底构造格局、断陷盆地分布及其构造。断陷期可划分为早、晚两个脉冲式伸展阶段,早期阶段受多方向平面式正断层控制发育堑—垒构造,具有双向纯剪伸展的特点,但NNE向拉伸更显著,可能是深部岩石圈拆沉引起热穹窿与基底断裂持续左旋走滑拉分的叠加;晚期阶段受低角度犁式正断层控制发育西断东超的复合半地堑,受控于近EW向单剪伸展机制,是区域性地壳伸展拆离与岩石圈减薄的结果。拗陷期大规模热沉降是对古太平洋构造域向东迁移的响应。白垩纪末期盆地受到NWW向脉冲式挤压而发生反转,可能与伊泽纳奇板块消亡、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地体拼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