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区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探、控矿构造研究 ,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 ,层控比较明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该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有必要对矿区含矿岩系原岩性质、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 ,分别进行了讨论。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信息 ,来正确认识矿区内大栗子组原岩性质、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松权衡  魏发 《吉林地质》2000,19(3):55-60
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区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探、控矿构造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喾变质型,层控比较明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该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有必要对矿区含矿岩系原岩性质、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信息,来正确认识矿区内大栗子组原岩性质、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多种测试分析资料,在充分地研究矿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矿石和矿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已获的研究成果,有说服力地进行了对比总结.尝试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讨论了矿床形成的矿质来源、控矿因素,以及沉淀富集条件等.指出该矿床应属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横路铜钴矿床是近年来我国探明的少有的一处以钴为主的大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区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大横路铜钴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北祁连铜厂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寒武纪碎屑岩原始沉积环境属于海洋岛弧优地槽环境复理石沉积物,复理石沉积物及超基性岩石为主要的矿源岩.提出英云闪长岩脉与超基性岩及绿泥石片岩边缘接触带中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的控矿构造部位,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矿区地层、岩石、矿石和矿物中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分配,矿床原生晕的特征,矿石中流、铅同位素的组成以及反映环境特点的元素对比值等方面,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综合论述了该矿床成岩、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后期热液改造元素的活动特点.确认该矿床应属沉积富集为主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黔东北地区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黔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多个中_大型沉积型钒矿床,它们均赋存在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1jm)下部的黑色碳质泥岩中。为了从地球化学方面深入探讨该类钒矿床中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以及矿床成因类别,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_MS)法对钒矿体及其上、下地层的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典型钒矿床的含矿岩系地层进行剖析,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对环境的敏感特性探索了含矿岩系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含矿岩系主要为海相深(浅)水陆棚相沉积物,因沉积过程中沉积相的多次演变,形成了现在具有一定差异的岩性组合。同时,因地球化学场的不断变化,沉积物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呈现了特有的分布规律。文章首次从地球化学方面揭示了该区含矿岩系及钒矿层均是还原环境下的产物,钒矿床以正常海相沉积成因为主,仅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受热水影响并不明显。这对钒矿床的成矿预测以及实现更大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沂沭断裂带中段的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深入剖析了龙泉站金矿区的控矿地质要素.区内金矿体以脉状、透镜状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下盘,赋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糜棱岩质碎裂岩、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从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建立了沂沭断裂带中段地区的找矿预测模型,为今后进一步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湘西地区北洛塔和花垣铅锌矿田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洛塔矿田和花垣矿田是湘西北成矿带铅锌储量较大的两个矿田。文章以洛塔矿田和花垣矿田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成矿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规律、矿床成因等方面对两大铅锌矿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矿田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洛塔矿田铅锌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花垣矿田铅锌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属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伸展拉张环境下在湘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段深大断裂活动的产物;构造是两矿田内最重要的控矿要素,岩相、岩性控矿实质上岩石孔隙和裂隙系统控矿,也是构造控矿的一种体现。区内的找矿工作应该沿着控矿构造+有利地层岩性组合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独山半坡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半坡锑矿床是典型的断裂控矿,热液充填型矿床.文章阐述了半坡锑矿区的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半坡断层常微量元素及热释汞量的分布分配特点,研究了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从地物化条件探讨了深部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红旗营子杂岩主要块体包括太古代火成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晚古元古代或古生代变基性岩(退变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晚古生代变表壳岩(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本次研究的变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为322.0 Ma-317.3 Ma,其围岩变表壳岩...  相似文献   

12.
详细研究了北京地区与窑坡组有关的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和分布特征以及对窑坡煤系的影响。认为窑坡组形成前的火山喷发,为煤系的形成提供了基底,并引起抢峰坡和葫芦棚等地隆起;窑坡组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物质使湖泊淤浅,在淤浅处发育泥炭沼泽而成煤;窑坡组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窑坡煤系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area is confined to a part of upper Assam basin, north of river Brahmaputra (north bank). Seven exploratory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in this part of the basin in order to probe the hydrocarbon prospects of the area. The exploratory efforts did not indicate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prospects in the north bank. Since the presence of source roc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a detailed systematic study of source rock potential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sing known source rock intervals in these seven wells. In the present study, Rock-Eval pyrolysi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geochemical analyses like GC and TLCFID has been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source rock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area show mainly Type III, land-plant derived organic matter along with some Type II organic matter. They are predominantly gas prone in nature, although mixed and oil-prone source rocks are occasionally present. Although source rock interval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angpar, Sylhet limestone and Kopili formations, the Barail Group and the Tipam sandstone Formation, the bulk of the source rock occurs within the Kopili Formation.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cores indicate oil signatures at certain depths, although no commercial oil was discovere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source rocks are constrained by low maturity at the presently drilled depths.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羌塘多玛地层分区中—下侏罗统深色岩系地层划分的混乱状况,2005年在进行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调查中实测了色哇地区松可尔剖面,并系统采集到大量有时代意义的菊石化石。依据化石鉴定成果,结合沉积充填序列、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对该套深色岩系地层进行了重新清理,把剖面中下部黑色、深灰色泥页岩夹灰岩和中部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泥岩地层厘定为下侏罗统曲色组,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页岩厘定为中侏罗统色哇组。该剖面大量菊石的获取和地层的重新厘定,一方面丰富了本区古生物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对该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地理演化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藏北赤布张错地区埃达克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量、微量及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藏北赤布张错地区分布的一套始新世(35~4 0Ma)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SiO2 含量为5 8%~6 9% ,K2 O、Al2 O3 、Sr的含量相对偏高,而Y、Yb的含量和Mg# 值相对较低,Nb明显亏损,Zr、Ti、P弱亏损,LREE富集,无明显Eu负异常,ISr(0 .70 72 3~0 .70 777)值偏高,而INd(0 .5 12 32 0~0 .5 12 35 2 )值偏低,指示其为一套壳源中酸性火山岩系,源自加厚陆壳下部的一个榴辉岩质源区的部分熔融。这套新生代埃达克质火山岩的厘定,指示藏北羌塘地区或更大范围的大陆地壳在4 0Ma左右已经加厚到超过4 0km ,且青藏高原的隆升开始于4 0Ma以前。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张天文  何立军 《江苏地质》2022,46(4):375-380
通过对淮北隐伏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露了岩体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构造环境。采集了6件化学分析样品用于主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6件岩矿鉴定标本用于镜下薄片分析。显微镜下特征显示,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石英角闪闪长玢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富SiO2(60.70%~68.28%)、富Na2O(3.81%~6.22%)、富Al2O3(14.07%~15.12%)的特征,且Mg#值(43.75~61.25)较高,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体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0.95)和Ce异常(δCe平均值=0.92)。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高Sr(563~868 g/t)、低Y(379~114 g/t)、高Sr/Y比、低Yb(0.50~1.26 g/t)的特征,Rb/Sr比值较低(0.07~0.11)。综合研究表明,淮北隐伏岩体为具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形成于加厚下地壳发生拆沉的环境下,下地壳深部的石榴辉石岩相部分熔融产生岩浆,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在岩浆移出源区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了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石英角闪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8.
19.
于炎炎 《江苏地质》2021,45(4):384-390
通过对淮北隐伏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露了岩体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构造环境。采集了6件化学分析样品用于主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6件岩矿鉴定标本用于镜下薄片分析。显微镜下特征显示,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石英角闪闪长玢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富SiO2(60.70%~68.28%)、富Na2O(3.81%~6.22%)、富Al2O3(14.07%~15.12%)的特征,且Mg#值(43.75~61.25)较高,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体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0.95)和Ce异常(δCe平均值=0.92)。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高Sr(563~868 g/t)、低Y(379~114 g/t)、高Sr/Y比、低Yb(0.50~1.26 g/t)的特征,Rb/Sr比值较低(0.07~0.11)。综合研究表明,淮北隐伏岩体为具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形成于加厚下地壳发生拆沉的环境下,下地壳深部的石榴辉石岩相部分熔融产生岩浆,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在岩浆移出源区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了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石英角闪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