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更新世末期陆架的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更新世末期全球气候恶化,海面大幅度下降,为晚更新世冰期的低海面时期,造成陆架环境的显著变化.近年来,随着对中国陆架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晚更新世末期古环境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更新世以来东海陆架的古环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基于1996年中法合作在东海陆架进行的电火花单道地震调查资料,并与位于东海外陆架钻孔DZQ4对比,发现对应于氧同位素6期以来的六个地震地层与钻孔地层呈现很好的对应关系,其间共有四次海退-海进的沉积旋回。资料分析表明东海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冷暖变化所导致的海面升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南黄海西北部灵山岛海区水下一柱长360cm钻孔的分析资料,根据有孔虫、介形虫及孢粉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得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灵山岛海区经历了海进—海退—海进的古地理变化和寒冷—温冷—温和—温湿交替的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而且受到来自北方强大干冷气流的吹扬作用,陆架沉积物在这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解体,形成一系列的风沙地貌和风沙沉积,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陆架沙漠化景观。根据本区浅地层测量断面分析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柱状岩芯及钻孔资料,初步揭示了本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6.
7.
8.
美国西部晚更新世冰川作用与北大西洋海因里希事件的相关关系P.U.Clark等笔者提出,美国西部年代明确的地层记录与北大西洋几次海因里希(Heinrich)事件相一致,因此,美国西部气候变化与这些事件有关。里曜岩水化作用数据表明,70-45ka时,黄石... 相似文献
9.
晚更新世南黄海西部陆架的古长江三角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更新世气候的冷暖交替引起全球海平面的下降与上升,在南黄海地层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陆交互式沉积层。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西部近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的地震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探讨了晚更新世两个海进层序中古三角洲的划分及其地震相特征,认为晚更新世南黄海古三角洲可分为4个较大的期次。根据沉积物特征分析判断4期古三角洲均为古长江形成,各期三角洲相互叠置,范围、厚度及扩建方向均有不同,各期古长江三角洲与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沙漠化及其衍生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根据中美联合调查的浅地层剖面仪记录,经室内分析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期,影响渤、黄、东海环境变化的动力因素是古季风活动;古季风活动的结果,使陆架部分地区发生沙漠化,并产生一系列衍生沉积;内陆架区的辽东浅滩、苏北浅滩、台湾浅滩有可能都为埋藏沙漠体;位于渤海海峡中的庙岛列岛,以及蓬莱西部的黄土沉积,为渤海中部沙漠化的衍生沉积;位于南京附近的黄土沉积,为苏北浅滩的衍生沉积;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为继承性的干旱化环境;陆架区各类沉积物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东海陆架的古河道和古三角洲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基于1996年中法东海海洋地质调查电火花单道地震资料,确定了晚更亲世早期和中期长江(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分布范围和大致时间。中更新世晚期东海陆架为一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河流冲积平原,晚更新世以来自西北方向的大型河流的三角洲受此控制主要发育在东北部较低地区。东海陆架较大古河道多发育在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氧同位素3期)。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冲绳海槽Z_(14-6)孔柱状样于1981年取得,该孔浮游有孔虫系统鉴定、统计及转换函数分析表明,该区12万年来曾存在三个温暖时期,末次间冰期存在两次寒冷波动。氧同位素5e亚期为最温暖时期,海水冬季表层水温高出现代1.9℃;氧同位素第2期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最寒冷时期,冬季海水表层水温降至12.4℃,比现今低6.8℃。海水冬、夏表层水温差异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有关,气候越寒冷,温差越大。此外,本文还就黑潮的某些古海洋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地质历史时期的海侵、海退是全球气候巨变的直接反应。研究第四纪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海面变动,对于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演变,海底扩张速度,沉积环境的变化,地壳运动的性质,侵蚀与堆积过程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纪洋面曾发生过多次升降变动,自晚更新世以来,在玉木冰期最盛时(18000a左右)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关于晚更新世末期的这次盛冰期中的海面最大的变化幅度随冰川学、第四纪地质学、海洋地貌学以及地球物理学各方面的进展而不断修正[1]。对于世界洋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2-15],环… 相似文献
15.
16.
在浅海环境背景值中.利用沉积物颜色变化识别氧化环境,冲刷构造尤其是硬底构造的识别,以及区域浅地震地层剖面的联络和佐证,成为本区系统的间断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陆架区作为南海北部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记录了第四纪以来沉积和海平面变化的丰富信息。通过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深水区钻孔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区浅部地层划分出层A和层B 2套地层单元,并进一步对研究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沉积亚相的地震特征进行了解释分析。钻孔AMS14C与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三角洲形成于晚更新世65~56 ka,即MIS4晚期—MIS3早期。结合钻孔岩性和有孔虫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等资料,开展了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和古地貌、海南岛隆升、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古季风对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腾冲盆地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69个钻孔样品的孢粉及9个硅藻分析,讨论了滇西腾冲盆地晚更新世植被、气候及环境的变迁。在研究区可划分出四个孢粉优势带和三个硅藻优势带,此盆地晚更新世古环境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不仅与新构造运动有关,而古气候对古植被和古环境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