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山22号井水氡中期异常与地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从属函数法对1984-2003年武山22号井水氡资料进行分析。共提取出5次从属函数中期异常,其中4次对应了在甘肃及邻区发生的MS≥5.8地震。对异常特征及其地震的对应关系做了讨论,提出了中强、强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宏芳 《华南地震》2001,21(3):56-61
通过对汰内井水氡多年年变动态的分析 ,发现台湾地区强震前后汰内井水氡值表现出持续高值、年变规律畸变等异常 ,这些异常多为中期与中短期异常 ,有时也有短临异常和震后效应 ;利用中国地震局“八五”攻关软件《SHEP》对汰内井 1987~ 1999年氡测值进行层次跟踪中期预测分析 ,发现其预测结果与台湾 1987年以来发生的 4次强震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多种前兆异常研究及强震的尝试性预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震源周围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和地形变等5种前兆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取决于主要活动构造和强震发震机制;远场异常时空演化与主要活构造有 关,不同活构造上异常时间演化有差异性;在特定年份1a尺度地电阻率异常显示异 常高潮期,Ms≥5.0地震能量达到1次以上Ms7.0强震能量的年份与异常高潮期 同步或滞后1a,二者与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基本对应。根据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 实际预测检验,在预测区间和预测时间段(0.5a或1a)内发生强震、中强震10次,其 中7次地震地点基本准确,3次地震地点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从属函数方法对1993~2008年鸡东泉水氡资料做分析.共提取出5次从属函数中短期异常,其中4次对应了在黑龙江及中俄边界邻区发生的ML≥5.5级地震(△<350公里).对异常特征及其地震的对应关系做了讨论,提出了中强、强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震视应变场的演化与强震发生地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易志刚 《地震学报》2000,22(6):577-587
根据中国的中强地震资料,初步研究了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特征与1955 年以来31次强震事件发生地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地震视应变异常区与强震事件发生地区存在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M值为0.458,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经验概率为0.625,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对所得到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1982—2014年泸州井水位的月均值观测资料。发现有6次中期异常变化,分别对应1989年巴塘东南6.6级、2008年汶川8.0级等5次强(大)震,其中汶川8.0级地震出现了两次异常;并与川滇地区其他井(泉)对比,证明泸州井水位的中期异常明显,且不是孤立存在的;探讨了该井在汶川地震前后异常表现的特殊性,即出现"二次异常",震后效应亦显著和持久。最后提出利用泸州井水位从属函数异常计算发震时间的中期预测试用性指标,该指标可计算川滇地区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7.
强震前中期地震活动的变化及TIP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瑜  陈Yong 《地震》1995,(4):323-327
用改进的M8算法研究了1979年以来我国华北西南及邻近地区共16次强震前的TIP,即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14次强震发生在补判定为概率增长时间的TIP内。TIP警戒约占研究部时空域的37%,获得了较好的强震中期预测内符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强震中期预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球分区、带历史震例总结对比方法,研究近代(1890年后)发生的103次8级以上地震,约占全部地震发生数的0.5。选择在震前几年强震活跃过程中出现率较高的10项特征,作为8级地震中期预测的经验性依据,统称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它们可能反映主震破裂区及附近中短期阶段应变释放的演化过程,有一定的构造物理背景。预测全球2009年7月至2015年8级地震可能发生地段,共5处危险区和9处注意监视区。实际对应结果是:在其中4处危险区内发生6次8级以上地震(有两次双震);在3处注意监视区内发生4次8级以上地震。预测时段内全球也只发生这11次8级以上地震。虚报的注意区中有6处都在大陆内部,预测喜马拉雅带中段及太平洋周边发生的10次8级以上地震,获得较好对应,可供大地震趋势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藏玛尼7.5级地震与云南的远场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场前兆,是一种场兆,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大震后,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异常种类也多;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持续多年的继承性异常也很多;有些前兆异常幅度类似于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异常图象.1997年7~9月,这些趋势性异常或继承性异常出现转折与恢复,一些短期异常也趋于结束.如果说云南地区没有一次强震或周围地区没有一次大震即将发生,这些异常是很难得到解释的.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发生7.5级大震,正好在这个发震的时间段上.应该讲,这些前兆异常与7.5级大震有关,属于远场前兆异常.这样,不仅可解释1997年云南地区有异常而没有发生强震,也进一步说明这些前兆异常为远场大震异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CN算法研究了我国近期大陆东部和西部南北带及邻近区域共23次强震前的TIP,即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18次强震发生在被判定的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的TIP内。TIP警戒约占总研究时空域的30%,获得了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效果。表明CN算法可作为强震中期预报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异常与8级及以上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近5年时间的观测,发现宁波台ZK03井水温测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没有明显地震活动和干扰背景下,测值呈缓慢平稳趋势性上升,日波动值仅为仪器的短期稳定性值。虽然没有对应本学科认为的预报效能范围内的地震发生,但地球上发生的共6次8级及以上地震前,该井水温测值都有较明显的异常现象出现。除印尼8.7、8.5级地震前可能有中、短、临异常出现外,其它4次都表现为临震异常。异常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或阶跃式变化,最大异常量可达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数倍至数千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被高精度的测温仪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3.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 water behavior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during the past more than 20 years in North China, we have found similar water level descending variation of a part of wells in the short-term stage before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y are: at the beginning, water level dropped abruptly or accelerated to drop; then it turned to slow rising with a smaller amplitude than that of descending; earthquakes occurred during the slow-rising process of water level, and at that time or before earthquake occurrence, water level rose with a large amplitude. Among more than 100 wells in North China, the descending anomalies were not recorded for many times, but similar variation processes of water level were noted at different wells before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which proves that seismic precursory anomalies of ground water are of certain recurrence features, occurring repeatedly before different strong earthquak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genesis of this type of anomal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Foundation item: Key project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2001BA601B 01-01-01).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水氡前兆异常动态演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宏伟  和国文 《地震研究》1999,22(4):365-371
本研究系统地处理了1987年至1997年云南地区23个水氡观测点的水氡观测数据 突出短临异常,寻找水氡短临预报指标,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日均值一阶差分法,使用差分平稳序列的3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据。得到了云南地区水氡日差分异常台项月本底值为4台项,水氡日差人异异常数月本底值7次,明确提出了预报3个月内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给出了其对应地震关系,其中对应率和概括率均为70%左右。同时全面地统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behavior of ground water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rainfall, exploitation ofground water, atmospheric pressure, tidal gravitation, ground stress variation, effect of surfacewater-body loads (or other loads) and other unknown factors. These factors change the dynamicstate of ground water to different extents and result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ground water behavior.As for their mechanism, our knowledge is still superficial. Based on various images of water le…  相似文献   

16.
Dynamic tracing of space-time evolution pattern of wave velocity ratio before the Lijiang earthquake with M=7.0 occurred on February 3, 1996 in northwestern Yunnan. We compared the Ninglang earthquakes with M=6.7 and M=6.4 which occurred on November 7 and December 13. 1976, 90 km away from the Lijiang earthquake. We found that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patterns of velocity that various authors' studied at different times are very similar.Anomaly area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with high values appeared in the seismogenic areas 5 -7 year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Anomalies with low values in large areas appeared 3-4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nce again the anomaly area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with high values appear in a lower range 1 ~2 year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overlapping area of two high value anomaly areas, surrounded by the anomaly areas with low values. The monthly mean value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before the two strong earthquakes had maintained low value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水位与水氡中期、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华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定量方法判定异常,对该区强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地下流体存在着趋势上升型的中期异常和转折型的中短期异常,且不同地震的前兆异常图像具有相似性;依据大量异常资料,给出了华北地区中长期和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统计特征,以期能为华北地区年度会商的地震预测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首都圈流动重力观测成果进行非潮汐信息的提取,得到了首都圈地区1984—1993年期间的重力动态变化图像,认为重力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大于2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断标准,统计了北京小网的段差重力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测网内发生的4级左右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16.9%,对于距测网100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37.5%。西北部测环的段差异常出现率比南部和东北部高。  相似文献   

19.
断裂带同震温度响应,可在震后钻孔测温中获得并识别,为发震断层摩擦特性与发震机制等基础研究提供了非常独特的思路和有效手段.集集、汶川及日本东北大地震后,实施了台湾车笼埔断层钻探项目(TCDP)、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和日本海沟快速钻探计划(JFAST).钻孔测温结果表明:滑移面上下5~20m范围内存在温度正异常,这是同震摩擦生热所致,该机制已被广泛认识和接受;同时,距滑移面20~60m范围内也存在明显的温度负异常,但其成因机制几乎还未被真正关注和认识.虽然温度负异常峰值只有正异常峰值的1/4~1/3,但温度负异常分布范围却是正异常分布范围的3~4倍,即正、负温度异常区对应的总能量基本相当.因此,断裂带震后钻孔测温中的负异常及其成因不容忽视.在详细分析几种可能的同震温度负异常机制后(如岩层热物性分布差异、流体运移、表面自由能增大及同震应力释放),发现能在理论、实验及野外观测上都得到支撑的普适性机制只有同震应力释放.这可能是断裂带震后温度负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9年2月20日柯坪5.2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柯坪5.2级地震前5、6级地震异常平静,4级地震平静达到了“十五”项目总结的异常指标,且震前1个半月2级以上地震“成片”向震中附近地区迁移;震前乌什水管仪、阿合奇地倾斜和巴楚土层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