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十年来,人工水库是否是温室气体重要来源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为调查中国东北地区两座人工水库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状况,于2010年7月对丰满水库和镜泊湖水库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结果表明,丰满水库、镜泊湖水库表层二氧化碳分压均较低,分别为8~17 Pa和2~19Pa.在对这两...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历史的调查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面沉降逐渐发展成为天津市最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先后于1986~1997年及2003年以来的两个时间阶段内实施了地面沉降防治计划.防治手段主要是在技术上对沉降区实施水源转换、减采地下水,以及保证技术手段能够顺利实施的管理和经济调控.第一阶段沉降防治效果明显.中心市区和塘沽城区地面沉降速率控制在10~15mm/a;第二阶段天津市大部分区域沉降趋势得到缓和.论文调查、总结了各阶段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经验及其对未来控沉工作的启示.并结合天津市预定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这一水源转换历史契机,提出了对"引江通水"后天津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作为高海拔的内陆湖泊,其表面水体面积多年变化对寒旱区的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至关重要。为了研究30年来青海湖湖泊面积变化规律,提取了1986—2017年(除去2012年)覆盖青海湖的459景Landsat5/8影像,采用6种常用的水体提取方法分别提取了青海湖表面水体面积,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差异,最终分别对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水体指数2015(WI2015)方法获得1986—2017年青海湖表面水体面积的年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9—2003年青海湖面积减小了175.34km^2,年平均减小率为12.52km^2/a,2003—2017年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83.43km^2,年平均增加率为13.10km^2/a,整体上,1986—2017年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04.46km^2,年平均增加率为3.37km^2/a。  相似文献   

4.
寇利卿 《地下水》2012,(4):85-86,95
根据2003~20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西大洋水库水质状况,并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大洋水库水质良好,自2003年至2010年均属清洁水体;2003~2010年总体呈变好趋势,综合污染指数由0.56下降至0.47。最后分析了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水土流失、流域水文特性等因素对西大洋水库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地表水环境基本特征,为公路改扩建施工中开展水环境保护提供支持.2008年9月-2009年10月在喀喇昆仑公路沿线的印度河、洪扎河和红其拉甫河采集地表径流样,分析了样品中pH值和悬移质浓度,现场监测了水体透明度.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pH值介于6.7~7.5之间,悬移质浓度分布在0~1 841 mg·L-1之间,水体透明度在2~107 cm.公路沿线地表径流的pH值基本呈中性,pH值的变化受补给的冰川融水pH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影响;地表径流中悬移质是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监测数据还显示,气温影响下的冰川融水径流形成的水文过程是悬移质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条河流中悬移质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红其拉甫河中上游河段水中悬移质浓度含量较低,是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中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喀斯特高原湖泊红枫湖、阿哈湖水体及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和一些生物样品中的锌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测试精度小于0.11‰(2SD).结果显示,红枫湖水体与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分别为-0.29‰~0.26‰和-0.04‰~0.48‰,阿哈湖水体与其主要支流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27‰和-0.179‰~0.46‰,均表现出支流中的锌同位素组成较重的特点.两湖生物样品中的δ66Zn变化范围较大,为-0.35‰~0.57‰,说明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端员的锌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同位素组成分析,湖泊主要入湖河流及所携带的陆源物质是阿哈湖泊水体中锌的主要来源,锌同位素是一种较好的物源示踪工具.红枫湖夏季δ66zn与Chla(叶绿素)呈显著的正相关(R=0.97),主要是藻类对锌的有机吸附和吸收过程导致锌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此外,湖泊水体悬浮物中的锌同位素组成均在夏季较轻,表明大气的干湿沉降可能是一个较负的锌同位素源.水体悬浮物中的δ66Zn变化范围小于生物样品中的δ66Zn变化范围,说明由于生物作用过程导致的锌同位素分馏大于非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7.
宋天泽 《冰川冻土》2011,33(2):261-267
2010年7月参加第三届北京中学生北极科学考察活动,收集了北极沿岸地区的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Svalbard)、冰岛、格陵兰沿岸地区的海水、沿岸海水、海冰表面冰样、地表径流等水体样品,对样品进行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成分测定,分析了北极沿岸地区水体的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水体中的稳定同位素具有不同特征.沿岸海水中δ...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珠江三角洲上游河流水体中的有机污染情况,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分季度(2009年6月除外)从珠江支流的13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对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浓度、通量及来源等做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正构烷烃总浓度(包括20种烷烃从C15~C34,标记为∑Ci5-34)范围为225~7160 ng/L,平均值为2...  相似文献   

9.
杨元丽  孟凡涛  宁黎元 《贵州地质》2015,32(4):285-289,297
以上寨村朱家龙潭地下河1986、2010—2014年的水质测试数据为基础,研究地下河近30年来主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以期为裸露型岩溶山区地下水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为近30年以来研究区大部分水化学指标浓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离子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并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推荐的方法对近30年来的水质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及综合评价,枯季综合评价结果为1986、2010—2014年中超标组分为F-、NH4+、Al3+、COD;2011—2013年超标组分为F-、NH4+、NO2-、COD;丰季综合评价结果为1986—2014年超标组分为F-、NH4+、NO2-、COD、TH、Al3+、Mn。主要是受水-岩地质作用过程、人类工程活动和区域地质环境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源嵩  杨庆媛 《中国岩溶》2013,32(4):453-461
贵阳市金阳新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面,对推动贵阳市在北部区域经济发展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本文选择金阳新区进行案例研究,探讨生态用地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岩溶山区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金阳新区通过采用空间管制生态化、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水体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生态化等理念和措施,有效保护了生态用地,有林地从2001年的10.22%增加到2010年的22.19%,2010年水体仍保持为2.09%。特别是在基本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在新区中央目前仍保持了相当数量的绿地和水体斑块,环境、功能相得益彰。金阳新区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在喀斯特山地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用地的规划、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