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山区约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3。做好山区的农业信贷工作,对改变山区贫困面貌,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笔者对四川北部达县地区的调查,辖属13个县、市、工农区中,共有通江、南江、巴中、万源、宣汉等七个贫困山区县(含一个工农区),这些县人口,耕地,幅员分别占全地区的48.0%,49.6%和67.2%,但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地区的43.1%,其中工业产值仅占全地区的28.9%,乡镇企业产值仅占全地区的37.3%,财政收入仅占全 相似文献
3.
王秀红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6,7(4):269-274
由于蔬菜需求量的增加,中国的蔬菜产量不断增加;然而蔬菜地的化学污染会威胁到中国的食品安全。基于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农业生产投入价格指数、单位面积的农业物质投入、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净利润等数据,本文计算分析了蔬菜地污染造成的中国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蔬菜饮食的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蔬菜高的市场价格,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显著增加;然而由于研究时段内蔬菜种植比例的增加,农业物质投入增加所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控制蔬菜地污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5.
陇西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和利用方向的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着农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气候、地貌和土壤条件的分析,认为以牧为主,牧、粮、林相结合的农业是陇西黄土高原的发展方向,生态旱作农业是其今后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基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本文设计了本区的生态农业模型,并指出了今后利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区情特点,在分析预测该区发展机遇和主要产品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选出区域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开发区,相对集中建设,以培植区域增长极,作为开发整治的依托,最后提出贫困山区科技扶贫、信息与联系协作扶贫、融资与项目扶贫等对策思路。其结论为: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同时肩负着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双重重任,须将经济开发与环境整治及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安塞县生态退耕情景及农业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退耕还林是目前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政策。为搞清政策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基本情景,以安塞县为例,利用2000年土地利用图和地形坡度图,以地形坡度15o、20o和25o为退耕界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和分析了安塞县生态退耕的规模、空间分异特点及退耕补贴需求和对农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塞县合理的退耕坡度界限应在20o-25o之间,北部的镰刀湾、王家湾、化子坪、坪桥、郝树坪和南部的楼坪6乡镇可考虑退耕20o以上的坡地,其他8乡镇宜退耕25o以上坡地。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及岭回归分析测度2002—2016年中国内地及其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农业增长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度最高,对劳动力依赖性最小,资本投入在农业生产三大要素中的贡献率最为稳定且相对较高;从短期看,资本对耕地要素具有替代性,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劳动力要素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最高,资本要素次之,而东北地区资本要素贡献率最高。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资本驱动的关键阶段,增加农业投资是保障农业增长的重要手段,耕地投入量的减少对农业增长有负向作用,应注重耕地提质增量。 相似文献
9.
徐明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0,1(2):123-134
利用经济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经济数据以及物质流分析所提供的社会代谢数据,建立了物质投入价值产出(PIMO)模型对生态经济系统的代谢进行量化分析。该模型基于一系列经济部门的物质平衡方程,可以较为方便地对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进行模拟和分析。以中国为例,本文对该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进行了演示,各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经济系统代谢的影响得到了量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干旱指数不能准确监测区域尺度的农业干旱特征。因此,利用2003—2015年MODIS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NDVI)和TRMM降水(3B43)数据以及196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及周边92个气象站点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数据,构建了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规模干旱条件指数(Scale Drought Condition Index,SDCI),对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4~10月)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多年平均干旱状态为中度干旱,干旱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部较严重,东南部较轻。2003—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减轻趋势,2003—2007年旱情越来越严重,2007—2014年旱情波动减轻,2014—2015年旱情有所加重。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内变化表现4~8月持续减轻,8~10月持续加重,干旱程度具体表现为4月、5月、6月和10月呈中度干旱,7月、8月和9月呈轻度干旱。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构建的具有适当权重的SDCI可以有效监测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11.
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指出是人类的掠夺性行为加速了本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变,并提出了甘肃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草原地带。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及草原退化在该区近年来发展比较严重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本区农业自然生态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改善与恢复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入手,针对本地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是本区国土整治,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仅提出个人初浅看法,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植被状态指数(VCI)分别作为评价黄土高原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的指标,使用干旱频率和Sen斜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西部干旱频率总体上高于东部。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有所不同,黄土高原西部、北部气象干旱呈不显著减缓趋势,东部和南部呈不显著加重趋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干旱呈减缓趋势,尤其是400 mm等降水量一线两侧区域。②季节上,黄土高原夏季和秋季气象干旱频率较高,春季和冬季气象干旱频率相对较低。黄土高原农业干旱频率春季最高,夏季其次,VCI对农业干旱实时监测的适用性更强。③不同季节,农业干旱滞后气象干旱的时间长短不同,冬季滞后约2个月,春季滞后约1个月,夏季和秋季滞后少于1个月。黄土高原一熟制种植区的SPI-12值与VCI值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黄土高原的干旱监测和预警、干旱区划以及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不足,农民生产开发行煌基本模式是争取粮食自给。除劳动外,这些山区资源投入水平很低,因而边际报酬高。利用生产函可以准确揭示山区资源与产品的开发潜力与经济效益。山区生产优势是林特产品。然而只有首先做到粮食自给,才能有效开发林特产。贫困山区的农业开发策略是提高粮食单产,退耕还林。本文提出妥善安排长周期林业生产与短周期农业生产的3项经济准则。利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包括数百函数与变量的开发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贫困山区的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了尽快使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就是立足青海实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脱贫致富建立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贫困山区的开发建设,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四化建设宏伟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国贫困山区有18片。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放宽政策、扩大农民经营主动权和减轻农民负担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为加快贫困山区开发建设步伐,要采取五种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依据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状况,基本可以将庆阳市分为2种类型:生态环境较好、水资源较为充沛、农业较为发达的西峰区、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高;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的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和镇原县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失调、资源利用率低和非期望产出的过度冗余。基于此对生态效率较低地区的农业投入要素冗余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农业生态效率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