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铜陵市小街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有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3):50-56
本文在分析岩溶,土体,地下水流场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指出“水动力条件的突变”是区内塌陷集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现象,尤其是近期人为作用所引起的塌陷,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地质灾害之一。贵州省岩溶广布,岩溶塌陷常有发生,特别是抽水引起的塌陷。本文在阐述了岩溶塌陷类型后,着重对省内塌陷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岩溶塌陷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进而对全省岩溶塌陷进行了预测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省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广西玉林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面塌陷是玉林市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地面勘查资料,重点论述该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时,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对策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地面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从该区基岩岩性、覆盖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入手,利用钻探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评价了地面稳定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受断裂控制,90%以上的塌坑位于距断裂20 m区域内;区内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CaO含量高有利于塌陷的发生;区内塌陷多发生于多元或二元结构地层区域;矿山排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在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指标法对朝山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易塌陷区,须重点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6.
广州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州市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州西北的广花盆地内,根据大量勘查资料分析,得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如覆盖层岩土性状与厚度、岩溶发育程度、气候条件、地下水与人类工程活动等.覆盖层土体结构越疏松、级配越好、强度越低、厚度越小,岩溶越发育,越容易产生土洞和塌陷;降水季节和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或久旱后的暴雨,板易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活动则促使或加速土洞及岩溶塌陷的形成;工程钻探、地下水的抽取、地下采矿及地下工程施工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岩溶塌陷也有重要影响,常作为诱发动力,通过改变基本条件而加速岩溶塌陷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8.
涟源市七甲村受斗笠山煤矿抽水影响,成为岩溶塌陷重灾区,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岩土体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构造等因素是控制该区岩溶塌陷重要的地质背景条件.同时,基于塌陷坑调查资料,总结出研究区主要存在三种塌陷模式:(1)土洞塌陷;(2)岩洞塌陷;(3)落水洞塌陷.在三种塌陷模式中,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管道填充物发生迁移及重新分配、土体自重及渗压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并将落水洞塌陷机理形象的概化为"沙漏模型".最后,对研究区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受斗笠山煤矿继续往深部开采的影响,研究区会产生一些零星的新塌陷坑,同时一部分老塌陷坑会复活. 相似文献
9.
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廷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5):42-45
目前,在我国发生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震例已有10余座,震级不大,但对库区居民影响较深,个别地方还造成房屋的轻微破坏.本文通过对塌陷型水库地震的特点、岩溶发育的规律、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的岩溶发育阶段与水库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根据岩体性状和空间展布、岩溶水文地质及岩溶管道系统与库水的关系等评价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可能地点及震级上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恩口煤矿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恩口煤矿区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指出际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塌陷产生的直接原因,在该因素影响下,潜蚀作用是主要的致塌作用,同时兼有气爆和吸蚀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面塌陷是岩溶发育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岩溶塌陷对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文章以贵港市北环新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为例,采用地质分析与颗粒流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溶塌陷成因与致灾规律。结果表明:本次塌陷是由多类因素共同导致,主要包括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波动与管道渗漏及工程建设活动等;白云岩、灰岩差异性风化所形成的粉砂质土极易诱发土洞与岩溶塌陷灾害;塌陷灾害可分为土洞形成阶段、土洞发展阶段和土洞塌陷阶段,其土洞规模、形状及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土洞形成发展过程中,地表沉降量从塌陷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存在明显的沉降敏感区,塌坑边缘的竖向临空面存在拉应力作用,极易再次诱发塌陷。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防控与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善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3):87-90
岩溶塌陷的形成与隐伏岩溶区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段,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时间、规模、形态等均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因此,充分研究塌陷的形成条件是客观评价其易发性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泰安市主要隐伏灰岩富水区地质结构、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分析研究,以地质背景条件中的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本区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旨在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岩溶塌陷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弹性理论分析了顶空型与顶实型陷落柱压实应力的差异,利用Griffith理论分析了陷落柱活化的判据,认为顶空型陷落柱比顶实陷落柱更易于活化导水. 相似文献
14.
岩溶塌陷机理是开展岩溶塌陷监测、预警、防控及治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岩溶塌陷机理研究都是以事后调查的定性推测为主,缺乏必要的科学观测数据支持,导致目前的岩溶塌陷机理仍然处于假设阶段,并成为岩溶塌陷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方面的理论瓶颈问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岩溶塌陷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目前的岩溶塌陷机理都可以归结为土岩体的渗透变形,但其临界或破坏指标还需进一步探讨,此外指出随着高频采样的水压力、 加速度计及声波等传感器的实用化,塌陷机理研究将面临着从静水压力到动水压力方面的挑战,并且压力脉动造成的气蚀破坏、共振破坏也将是下步探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枣庄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庄市是碳酸盐岩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也是以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城市。20a来,岩溶塌陷灾害比较严重,在山东省较为突出,已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为防治灾害的发生、发展,在研究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岩溶塌陷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规模和强度等,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分区,划分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对高、中易发区提出了监测、勘查、工程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有的放矢地预防岩溶塌陷灾害,使地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涟源市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涟源市属中低山-丘陵地形,区内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岩溶发育。由于受采煤活动影响,诱发地面岩溶塌陷48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岩溶塌陷多分布于岩溶采煤区,发生原因主要是矿坑突水、抽排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变动,上覆岩土体失去浮托而产生塌陷。 相似文献
17.
选取山东省岩溶塌陷作为中国北方岩溶塌陷的代表,在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岩溶塌陷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山东省岩溶塌陷受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层结构厚度、断裂构造及地表水系等多种自然因素制约,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在人为因素方面,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陡升陡降及在基岩顶板波动时期。从力学角度出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以真空吸蚀作用及潜蚀作用为主,多种作用为辅;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在具备岩溶塌陷基础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其成因机制主要包含大气降水诱发成因、过量开采诱发成因、灌溉回渗诱发成因及地表重大工程修建诱发成因四种。 相似文献
18.
湖南煤炭坝矿区岩溶塌陷的形成与易发性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区地质情况、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各类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对煤炭坝矿区岩溶塌陷的成因及类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岩溶塌陷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分区预测。结果显示:煤炭坝矿区岩溶塌陷形成的内因是茅口组灰岩岩溶发育,外因是岩溶水的大量开采和疏排;岩溶塌陷影响因素主要与岩溶发育条件、地下水条件、覆盖层条件、地形地貌和人工活动相关。经预测,煤炭坝小河、贺石桥、大成桥、洋泉湖几个地下水径流带处为极易塌区;欧家大冲、沩水、瓦寺冲、秧田冲、五亩冲水渠、白水塘、谢家祠堂几个地表水体分布处为易塌区;几个煤矿区为难塌区(或中等塌陷区);福泉山与谷塘坡为基本稳定与稳定区。勘察验证,预测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