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接井钻进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界村芒硝矿藏的地质条件,对水溶开采埋深80 m、厚3.8 m芒硝矿所要求的对接井钻进工艺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在试验中对接钻孔的最大弯曲强度达到6.27°/m,在芒硝矿层中水平保直钻进了70.55 m。   相似文献   

2.
四川眉山芒硝矿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3):225-229
眉山市芒硝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疏干、污染及矿区土壤污染等,影响了矿山及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文在芒硝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淮安地区多个岩盐矿、芒硝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通过评审,为淮安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淮安市多个盐矿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峪 《安徽地质》2011,21(4):252-256
通过对津巴布韦穆托科铌钽矿地质勘查资料的整理、研究,系统分析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为找矿突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国内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时代归属、含矿岩性、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构造环境、钴富集成矿机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关于该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归属、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层控-改造成因、海底喷气沉积成因、多成因、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等多种观点。导致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岩系和热水建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驼路沟钻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的钻矿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岩系和热水建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驼路沟钻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的钻矿床。  相似文献   

8.
正二道河铅锌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柴河镇境内。矿床目前处于边探边采阶段,对于矿床的认识程度逐年提高,主要集中于含矿围岩、控矿构造、矿床类型等矿床地质特征方面(杨发亭,2016);针对矿床成因的研究仅局限于成矿地质背景与流体包裹体研究(衮民汕等,2015),严重制约了二道河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次研究针对二道河铅锌矿开展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全面揭示该矿床成因机制提供依据。1区域及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国林 《福建地质》2023,(2):107-118
为了厘清永安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和以往矿山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永安石碧、大湖、三星、新村4个水泥用石灰岩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环境、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永安水泥用石灰岩矿主要贮存于早二叠世船山组第一、三、四段和中二叠世栖霞组第三、四段,矿石质量好、矿体厚度大,资源储量大,成因类型属于浅海开阔台地沉积矿床。其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在永安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归纳出安砂、大湖—曹远、小陶、青水—槐南4个石灰岩矿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云台山硫铁矿区外围公鸡山矿段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相邻已知矿段进行对比,结合物探复电阻率(CR)法工作成果,阐述了公鸡山矿段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佛子冲矿田在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境内的层控铅锌矿床中十分罕见,该矿床地质特征十分独特,主要表现为铅锌成矿与热水沉积成因的层状绿色岩密切相关,因此,佛子冲矿田在华南地区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矿床独特的地质特征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总结前人工作及野外调查和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佛子冲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认为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及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适合于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3.
回忆侯德封先生在野外工作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他的求实精神和活跃的学术思想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珍珠岩为一种酸性火山玻璃熔岩,配用不同胶结剂可制成多种珍珠岩制品,具有重量轻、耐腐蚀、隔音好、不燃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及国防等领域。辽西地区珍珠岩是辽宁乃至全国重要产地之一,因此研究该地区珍珠岩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充分收集该地区珍珠岩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矿床成因,构建了成矿模式。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具有较好的珍珠岩成矿环境条件,需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云飞  聂凤军  刘妍  江思宏 《地质与资源》2010,19(2):151-156,143
对我国单一银(-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成矿作用和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矿床成因为依据,我国单一银(-金)矿床可分为:(1)变质(混合岩化)热液型矿床;(2)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银(-金)矿床;(3)岩浆-热液型银(-金)矿床;(4)地热水溶滤型银(-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从地洼成矿作用看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某些优质锰矿,属复成矿床,它们都是地洼成矿作用的产物。福建连城锰矿就是典型实例,类似矿床特别是复成风化锰矿,还见于闽西南-粤东北及湖南。滇东南一些锰矿,例如著名的斗南锰矿与白显锰矿的成因,也可能与地洼成矿作用有一定联系。分析对比了一些优质复成锰矿和一些较贫的复成锰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洼成矿作用可以看出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提出在中国东南地洼区、南北地洼区南端及云贵地洼区某些地方,寻找优质复成风化锰矿与复成菱锰矿—硫锰矿矿床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从而影响了人们对该矿床成矿环境及成因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初步查明了区内风火山群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及含矿层位,建立了构造格架及构造变形序列。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对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风火山铜矿床属于砂岩型铜矿床,构成砂岩型铜矿的各铜矿化带,均呈夹层产于风火山群砂泥岩中,含矿层岩性均为浅灰—灰绿色厚—中厚层状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碳质泥岩。整个风火山成矿带上各矿化带的形态、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18.
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庆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3):430-448
[摘 要]我国铝土矿矿产时空分布广,类型多样,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对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铝土矿矿床分类、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与内部结构、矿体层序、物质组成、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因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铝土矿地质学的研究进展,阐释了我国铝土矿的部分特征,提出了近年我国铝土矿研究的部分新方法与观点;应用铝土矿中碎屑锆石U-Pb 和Lu-Hf 同位素特征, 判识了多个喀斯特型铝土矿集中区的物质来源,提出多数喀斯特型铝土矿多具有异源特征,与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洋陆俯冲、大陆漂移以及集中风化等多因耦合的结果。提出了我国喀斯特型铝土矿迁移机制,认为华北板内铝土矿(山西、河南) 成因机制主体为“离子结晶与碎屑沉积冶综合成因;而华南铝土矿(贵州、广西)成因机制主体为“离子结晶冶成因。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北麓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交接部位,属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区内龟(山)—梅(山)断裂、桐(柏)—商(城)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大别山北麓地区岩体的分布,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地层围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化强度和矿床产出形式。通过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的剖析以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大别山北麓地区斑岩型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斑岩体,而成矿斑岩体为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相同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下,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和空间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型式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成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