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继镇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51-1458
新疆和田县甜水海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组沉积地层沉积了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岩石类型较多,且灰岩中化石发育。该套地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泥质板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以及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灰岩等。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由下至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结合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可以识别出三种沉积相带: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滨岸相,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与区域上裂解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西昆仑以其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岩浆活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及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然而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该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一直较低。2002~2003年度,作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在麻扎东陆续发现了三处五个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化)体。它们与康西瓦—苏巴什构造带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构成黑恰达坂多金属矿化带。虽然带内矿体品位较低,但规模巨大,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化探异常显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较为详细地研究各种沉积标志的基础上,对区内太原组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本区太原组地层是发育在晚石炭世华北陆表海边缘的一套以潮坪、三角洲为主体的含煤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潮坪、高建设性朵状三角洲、高破坏性潮控三角洲及潮下低能带的碳酸盐沉积所组成.  相似文献   

4.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利用微相组合分析将这些微相组合划分到4个相带,即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沉积相带的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存在着多期海侵-海退旋回,其中在黄龙组上段沉积中期海侵达到最大值,使得川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川东地区广泛接受碳酸盐岩沉积。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特殊岩层的研究表明:黄龙组下部4套红层具有浅海陆棚上部近积风暴岩的特征;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粒序层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核形石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晚期全球冰期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拉萨地块作为组成青藏高原的众多板块之一,其古地理演化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识别拉萨地块晚古生代冰期—冰后期地层和沉积的变化对于了解和认识拉萨地块古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前人对于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沉积环境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中部。本文通过详细测制西藏拉萨地块狮泉河地区羊尾山剖面下二叠统,依据邓哈姆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及威尔逊碳酸盐岩相带划分模式,查明了昂杰组上部至下拉组底部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昂杰组以生物碎屑灰岩夹碎屑岩沉积为特征,代表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衰退后的碳酸盐岩中缓坡下部环境;下拉组底部岩性以富含生物碎屑的泥粒灰岩为特征,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岩中缓坡上部环境。研究认为,狮泉河地区与拉萨地块中部下二叠统的沉积背景大体相同,表现出由碳酸盐岩中缓坡下部逐渐向碳酸盐岩中缓坡上部过渡的特征,以及海平面变浅的趋势,同时指示拉萨地块早二叠世时是一个稳定的地块。  相似文献   

7.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沉积学报》2015,33(6):1126-1139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山西太原西山和陵川附城一带露头剖面遗迹化石的详细观察、鉴定与分析,共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其生态类型包括进食迹10种、觅食迹和居住迹各2种。基于各灰岩层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大小、潜穴充填物的成分及颜色、宿主岩的岩性等特征,建立了4种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分布模式:类型A:大型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出现于海湾(潟湖)及潮坪沉积环境;类型B:大型Zoophycos-Planolites遗迹组构,发育在海平面至正常天气浪基面附近区域的浅海上部沉积环境或水体浅且较平静的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环境;类型C:中型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构,主要产生在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风暴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类型D:小型Zoophycos-Chondrites遗迹组构,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之下、水体较深且贫氧的浅海下部沉积环境。这一成果可以为精细研究本区太原组的沉积环境变迁史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信息,也可为煤与煤层气的生成环境提供生物学记录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晋东南陵川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中遗迹化石发育,已识别出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常见遗迹化石包括Zoophycos,Helminthopsis,Planolites,Nereites,Chondrites,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Ophiomorpha,PalaeophycusTeichichnus等,其中Zoophycos最为发育。依据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产状特征,可建立4个遗迹组合:(1)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2)Planolites-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3)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4)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对这些遗迹化石宿主岩石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太原组灰岩中的遗迹组合分别产生于海湾—潟湖环境(遗迹组合1)、浅海上部(遗迹组合2)、浅海中部(遗迹组合3)和浅海下部(遗迹组合4)。基于遗迹组合特征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模式,这一成果可为今后该区太原组中煤与煤层气生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生物学信息和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
温泉沟群出露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构造接合带的南侧,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的碎屑岩,对这套碎屑岩的形成时代和产出构造背景目前还存在着争议。采于这套地层中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结果显示,其物源区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过渡陆壳和造山再旋回物源区,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深海相残留洋盆。这些分析结果为康西瓦结合带的研究提供了地层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岩矿特征、沉积构造、生物组合等标志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自西往东划分为:广海盆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及滨岸浅滩相。并采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TAS-plus图像分析仪及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手段,对该地区碳酸盐岩的压实、压溶、胶结、溶解及白云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推断了该岩层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和所处的成岩阶段,并对其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次生孔隙发育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1.
12.
鲁西南地区官庄群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南地区上白垩统-始新统主要发育官庄群,前人对该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层归属年代的划分上,而对于沉积环境的分析涉及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平邑盆地广阜庄-挑沟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庄群的固城组为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卞桥组为浅湖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沉积,常路组以滨浅湖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朱家沟组为一套山麓洪积扇沉积;卞桥组和常路组碳酸盐岩总体属于高盐度、强蒸发的陆相咸化湖泊环境沉积产物;官庄群沉积旋回的发育主要受蒙山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及古气候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衢盆地白垩系衢江群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地层序列及沉积中心、岩相变化等的研究,将衢江群划分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河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认为盆地发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于中戴期早期,于金华期处于全盛时期,萎缩于衢县期。衢江群岩性总体上反映了盆地的发生、扩展至萎缩各个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林西组的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灰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通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发现林西组砂泥岩样品整体具有高SiO2、Al2O3、V、Zr、Ba,低P2O5、Mn、CaO、Cd的特点;通过沉积环境判别指标的分析,确定林西组为开阔的淡水环境,主要为陆相沉积体系,在其沉积初期为海陆交互环境。同时根据沉积构造和岩性组合,将林西组进一步划分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的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1,85(4):533-54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结合微量元素组分含量和某些元素的比值、饱和烃气相色谱地球化学参数,综合研究额济纳旗雅干地区二叠系哈尔苏海组的沉积环境,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银-额盆地中二叠世末期发生过大范围的海退,晚二叠世哈尔苏海组海相沉积主要发育于额济纳旗—雅干—杭乌拉一带,以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说明额济纳旗雅干地区二叠系哈尔苏海组形成于半咸水的浅海-滨海-海陆交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63.8~79)、ICV值(0.52~1.4)和Ga/Rb-K2O/Al2O3关系图解分析结果显示当时为风化强度中等、较温暖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Sr/Ba比值全部小于1(0.09~0.27),表明沉积水体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根据V、U、Mo的含量比值,判断其为氧化-弱氧化的富氧水体环境。较为温湿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但氧化-弱氧化的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发育:土门格拉组烃源岩的TOC含量为0.76%~1.46%(均值为1.04%),属中等品质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区石炭系擦蒙组(C2c)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和研究。擦蒙组的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地层发育的沉积相为三角洲相;水解性元素和Fe族元素含量较高,表明其水体环境为滨岸-浅海,且古水深较浅;古气候指数C(C= ∑(Fe+Mn+Cr+Ni+V+Co)/∑(Ca+Mg+Sr+Ba+K+Na))的计算结果均大于0.8,指示出湿润的气候环境;Sr/Ba比值全部小于1,介于0.13~0.23之间,表明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沉积水体;根据V/Cr与V/Sc、V/(V+Ni)、Th/U、Ni/Co和Fe2+/Fe3+比值的变化,综合判断为富氧水体环境。上述这些条件均有利于繁殖大量的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这些有机物质通过水体的搬运沉积、富集形成了研究区石炭系一套较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后遭受长期侵蚀剥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市杨家沟组剖面位于吉林市二道沟附近,出露良好,属于人工露头。杨家沟组按照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底部为构造角砾岩;下段主要为砾岩,砾石为近源的碳酸盐岩,发育有冲刷面构造和正粒序层理;上段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岩和页岩,发育有水平层理,夹有粉砂岩薄层。杨家沟发育淡水双壳类化石和植物化石,为湖泊沉积环境,粗碎屑岩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浊积扇砂体,泥岩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采集8块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绝对数量、个别元素比值数量、个别元素经标准化后的比值数量及个别元素的组合关系,通过判别图表等判断上二叠统杨家沟组为陆相还原环境,物源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Th/U介于4.45~5.38,属于咸水沉积,可能反映杨家沟组沉积时期偶尔有海侵现象。杨家沟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代表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海水退出,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拼接,杨家沟组底部的底砾岩,是这次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而近源沉积的碳酸盐岩砾石,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哲斯组或者磨盘山组、鹿圈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