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有谚语,叫做“笨得像只鱼”。在美国,人们也常常将那些笨笨的新人菜鸟称做“fish”。在人们印象中,鱼类确实是一种傻傻的动物:你喂它多少食,它就会吃多少,甚至于会自己把自己撑死;以前的某些实验表明,它们只能记住最近3秒内发生的事。但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鱼类甚至比一些狗的学习能力更佳。鱼儿们可以互相学习,具有长期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够辨识对方。他们通过水中的窃听获取各类信息,一些种类的鱼甚至会使用工具。鱼类“聪明”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当心毒鱼!     
记得在70年代菜市场上经常摆放着一堆堆暗灰色,个体又不大的既无头又无内脏的鱼,顾客常常不了解这是什么鱼,当时只知道它叫象皮鱼。有位新华社的记者找到我,并询问:“象皮鱼有人吃了有过敏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有过敏史的人,他会对柳絮、蛋白、花粉等也会产生过敏现象,那么他吃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象皮鱼同样也会产生过敏反应,那就停止食用”。象皮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是鲀类鱼的一种。凡是鲀鱼都是有毒鱼类,也许有人又会问,有毒鱼类为什么还出售呢?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3.
吴溪 《海洋世界》2009,(4):43-47
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这是目前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共识。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光短浅,自食恶果。“人多鱼少”的局面的确让人沮丧,但似乎也没必要为此过分担忧,没有鱼,可以吃别的,比如水母,鱿鱼。  相似文献   

4.
“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这是流传很广的古老治病方法,据认为不仅是经验,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那么是否可推想“以胃治胃”呢?实际上真有用鱼胃来治疗胃病的。民间现在流传用鱼胃治胃病,但并不是所有鱼胃都可用,所用的也不是整个鱼胃。所用的只是一些像海鳗、(鱼安)(鱼康)鱼等凶猛鱼类胃中的消化残渣。具体做法是,把凶猛鱼胃中的食物残渣或小鱼取出,原样晒干,研末冲服。即有很好疗效。仔细观察这些可取胃治病的鱼,可以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鱼类,它们既可在水里生活,又可在陆上生活,甚至会飞,人们叫它水陆空“三栖”鱼。这种鱼是基因工程师借助遗传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杂交变种新鱼类。这种三栖鱼具有生产  相似文献   

6.
1997年3月27日,温州市东阿外楼大酒店以19万元的高价从菜市场上购得一条长1.7米、重49千克的“大黄鱼”。《温州晚报》报道了这条消息后,许多报纸转载了这条新闻,一时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果真有这么大的大黄鱼吗?黄鱼市场价只不过每千克二三十元,这条鱼为何这么贵?其实,这条鱼并非大黄鱼或(鱼免)鱼,而是黄唇鱼。因为大黄鱼、(鱼免)鱼和黄唇鱼都属于鲈目石首鱼科。外部形态基本相仿,比较难区分。人们把黄唇鱼误传为大黄鱼及其他鱼类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条鱼果真有这么高的  相似文献   

7.
程延 《海洋信息》1997,(11):28-29
鱼,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之一,全球食用鱼需求量1995年~1996年为7500万吨至8000万吨,据保守的估计,到2010年,食用鱼需求量将上升到1.1亿吨至1.2亿吨。但是鱼类资源却与人们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据有关专家预言,如果人们仍然“竭泽而渔”,那么,到了2010年,世人餐桌将无鱼。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8.
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包括鱼类在内的许多动物在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异常反应。1733年云南大东川6.75级地震前,“众鱼倒出,大者盈数尺”。1917年云南大关6.5级地震前,“河水大涨,河鱼千万自跃上岸”。1969年渤海7.4级大地震前,鲨鱼突然成群浮于水面,许多鱼跳到岸上。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前,鱼类的异常反应也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探明,鱼类有着奇特的“语言”一一声音信息。鱼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声音信息。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鲶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发出的嗡翁叫,冷球鱼则会发出犹如人打鼾的呼噜呼噜声,其他的如黄鱼发出咕咕叫,黑背鲲会发出沙沙沙声,驼背鳟的声音咚咚响等。最早人们认为鱼类发声是靠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而是利用它们躯体上的其他器官来“兼职”发声的。如产于长江  相似文献   

10.
Laura 《海洋世界》2012,(9):30-33
在人类短暂又漫长的进化史中,鱼类始终是食谱上最重要的一环。比起猪肉、牛肉之类日常食谱中的常客,鱼类似乎有天生的贵气。人们在谈及吃鱼的时候,往往会将之视作一件重要而奢侈的事。远的有《水浒传》里李逵和张顺在浔阳楼下为几条鱼起的争执,  相似文献   

11.
东方鲀属主要经济鱼种繁育养殖、育种和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鲀类是指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一个鱼类类群。在南方,人们称它为“鸡泡鱼”、“气泡鱼”,在北方则称“河鲀”或“廷巴”。鲀类种类繁多,从太平洋至大西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谨防鱼中毒     
鱼,不仅营养丰富,鲜美可口,还能防病治病。然而,有些鱼类的某些部位或器官却带有毒素,如果误食或食用不当,就容易发生中毒。现将常见鱼毒作些简单介绍,并提请读者注意。鱼肝毒:鱼类肝脏本是富含营养物的佳品,可是吃了某些海产鱼类的肝脏却会引起剧烈中毒。如鲨鱼、鳙鱼、鲅(马鲛)鱼、旗鱼、蛳鱼、金枪鱼、大纾、鲟鳇鱼以及鲸鱼等的肝脏都含有毒素,若误作菜肴就会发生食物中毒。不过,这些鱼类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应该多多吃鱼,吃鱼能让人变得聪明、脑筋灵活,而且鱼肉属于白肉,比起牛、猪等红肉,更是健康,属于低脂肪、低热能食物。但是,吃鱼真的是多多益善吗?吃再多也没有问题吗?从美国旧金山最近求诊的病患可以发现,愈来愈多的人似乎是因为吃了过量的鱼,而造成汞中毒。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远洋鱼类因为体形较大,位于食物链的上方,所以,如果下层生物体中不断累积汞,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栖息着大约200多种毒鱼。许多毒鱼,可置人于死地。蚰科就是鱼类中最危险的鱼,无论寒带和热带海洋,它们都可以适应地栖息。鱼类学家根据毒鱼的毒液器官来区分毒鱼的类别,通常分为有毒鱼类、刺毒鱼类、毒腺鱼类3种。毒鱼中最著名的是毒蚰,俄罗斯人称“毒鲤”或“疙疸鱼”。人在海里和这种鱼发生冲突有90%会酿成死亡的悲剧。毒蚰栖息于东南亚、澳洲、非洲东部沿岸的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鱼类24000多种,其中2/3为海产鱼类,那么什么鱼是“非”鱼  相似文献   

16.
正蝰鱼是鲑形目蝰鱼科蝰鱼属海生鱼类的统称,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垂直分布水下4700~300米,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体型均小,最大的是太平洋的梅孔蝰鱼,长达30厘米。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1500米深处,晚上则上升至不到600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  相似文献   

17.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儿。到时,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权作年夜饭的压桌菜。  相似文献   

18.
哈格 《海洋世界》2021,(3):42-51
“白鲟已经没了。保护其他极度濒危鱼类,要越快越好,不然就没机会了。”这是著名鲟类专家,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发出的沉痛呼声。今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19.
陈万青 《海洋世界》2009,(10):52-53
石首鱼是鲈行目,石首鱼科鱼类的统称。石首鱼体稍长,侧扁,口大。头骨具粘液腔,体被栉鳞。耳石很大,因而得名“石首”。鳔发达,多数石首鱼可通过鳔上肌肉的活动发出声音,鲽起到共鸣室的作用。石首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20.
妙用鱼精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在深海度过寒冬的鱼类,也迎来了它的“婚期”。这时它们摆动着大腹便便的躯体,成群结队向近岸的产卵地游来。这些为了传宗接代的鱼,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药材,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鱼的精巢了。适时捕获雄鱼,剖开腹部,立即露出膨大的精巢。因颜色很白,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