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韩恒悦  张逸等 《地震研究》2002,25(4):362-368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是一强地震活动区。  相似文献   

3.
第 1 期华东地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质标志研究………李起彤南金生苏顺昌李勇(1)西江断裂磨刀门段地质近期活动性研究 ………………………………张虎男郭钦华陈伟光黄坤荣张福来赵红梅。(15)输水管网震害最危险路随机模糊网络预测方法………………刘锡荟王海燕张大名(27)广西灵山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土壤中汞气含量变化“·…………黄河生任镇寰杨廉法(42)滨海断裂与泉(州)一汕(头)带历史地震活动…………..·………·”杨义全林奕山(50)榕江断陷形成年代与莲塘海蚀遗迹的质疑…………王业新彭承光李运贵李子权(56)长江中下游“缺震现象”……  相似文献   

4.
山西断陷带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断陷带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温泉分布的资料,研究了地热分布与重力场、地壳深部构造和地震分布的关系。认为,区域性重力负异常多反映的是沉积盆地或凹陷;而在温泉附近,由于地壳深部高密度的熔融物质沿断裂上涌而形成重力正异常;在同一深度上,地壳和岩石圈薄的断陷盆地内部,其热流和温度都为高值;指出山西断陷带内的构造活动性、壳幔突变带、重磁力等值线密集带、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高值区以及温泉密集分布带与地震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邯郸、汤阴断陷地质结构及其活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工地震及部分钻井资料研究,邯郸、汤阴断陷是太行山南段东麓的北北东向箕状断陷,邯郸断陷形成于早第三纪,主要受其东缘的邯东铲式正断裂控制。汤阴断陷形成于第三纪,其北部主要受东缘的汤东铲式正断裂控制,南部受东、西边缘的汤东、汤西铲式正断裂控制。两个断陷均为浅源震区,近几年来时有小震出现。邯东断裂没有明显的新活动,地震活动也较微弱,而汤阴断陷的汤东、汤西断裂,新活动明显,推测南部地震活动水平较高,是更应注意的地段  相似文献   

6.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断陷盆地地震性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漳州盆地北西向九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
韩德润  苏怡之 《地震地质》1995,17(4):432-438
通过时豫西嵩县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类型、断裂发育及其活动程度的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及其邻区具有断裂发育规模小、新构造活动程度低、盆内无次级断裂及其所围限的地堑和地垒断块构造发育等特征,从而形成了被深断裂割开的地震空区  相似文献   

8.
成都断陷区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荣昌  黄祖智 《中国地震》1996,12(3):285-293
成都断陷是龙门山前缘重要的第四纪构造盆地,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对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晚第四纪时成都断陷遭受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使断陷盆地边缘和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具逆冲运动性质,并导致龙门山前山断裂,龙泉山西坡断裂和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上中,强地震的发生,研究表明,上述3条断裂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形变模拟及重力模拟对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陷盆地带的各种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拉张、剪切的力学机制控制。本文还应用了激光全息光弹性实验模拟地堑系的形成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同时,用定量分析法分别确定了各地堑系的应力集中区。发现鄂尔多斯地块的四个角域区应力集中较强,这与历史和现代强震震中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的统计分析,用文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文化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演化及断块运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 ,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 ,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 ,是一强地震活动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辽东半岛沿海126条海岸阶地剖面资料统计出区内各类海岸地貌的级数和高度,作者认为:海积地貌面主要是全新世中期形成的;Ⅰ—Ⅴ级海蚀阶地是更新世各期形成的。通过海岸阶地纵剖面分析了本区新构造运动,提出了金州断裂和鸭绿江断裂是本区主要的活动断裂。作者还指出本区的海岸阶地与下辽河盆地的海侵层可能具有成因联系,并据此定量地分析了它们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断块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的地壳稳定性主要中等,其中东江断块,番禺断隆,五桂山断隆,珠海断隆和新会断陷的地壳稳定性较好,灯笼沙断陷和万顷断裂是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地质》1994,16(2):137-145
通过对大量考古数据统计分析,用化层顶面的平均埋深速率对渭河断陷进行了下沉速率分区,进而用化用层的埋深,厚度及其距现代地面的高度,定量地研究了渭河断陷现代(距今3000-5000a)地壳垂直差异运动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渭河断陷未来几十年内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认为该区在今后20-30a仅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块体是一个内部结构完整作整体不对称隆起运动的块体。主要构造运动发生在块体周缘断陷盆地带和断裂带上。除块体的西南侧为挤压构造带以外,四周被规模不等的断陷盆地所围陷,块体与盆地之间均有区域构造控制,而断陷盆地带均有多个地堑或半地堑作一定斜列式排列,形成于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6.
华北西部许多第四系隐伏的断陷盆地,经人工地震探测发现在盆地边缘存在生长性主干大断裂。于大断裂附近隆起的山麓露头区,有时出露新活动断裂,二者性质似乎"相同"、产状近于平行。隐伏的主干大断裂发育的最晚时代(时代上限)与山麓活动断裂的形成时代接近,因此被认为是同一断裂系,其差异仅仅是出露与隐伏的不同。为此以内蒙古临河断陷盆地为例进行了实地野外观察与地震反射剖面解释,认为隐伏的主干断裂是自下向上发育的生长断裂,是地壳运动的产物,而山麓露头的活动断裂则是自上向下滑落,断裂的形成倾向于(主要)是重力因素。二者本质上毫无关系,不是一个断裂系,不能依据山麓活动断裂的特征来推导隐伏断裂的性状与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及脉南京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分协的地貌,只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就分协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守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升改变盆地演经过程的重大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8.
软流层、中地壳与盆-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大量的地学断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有关中地壳的信息,但极少有人将中地壳的与盆地、断隆山的形成和演化相联系.大陆层控构造理论认为,上地壳正断层上盘在下降过程中,挤压下伏中地壳塑性层,中地壳塑性层物质在该压力作用下从下降幅度最大、垂向压强最大的箕状盆地翘降端压出,主要流向垂向压力较小、紧邻断层面应变空间的下盘,促使该盘向上倾斜,形成断隆山,组成盆—山系.现今中国东部阴山、秦岭、太行山和燕山等断隆山脉,无不与同时代深沉降的断陷盆地毗邻.松辽盆地和西侧大兴安岭以嫩江断裂为界,断陷盆地和断隆山由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同时开始形成到新生代,伴随松辽盆地大幅度沉降,大兴安岭大幅度隆升.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盆—山系形成引起莫霍面隆起和上地幔软流层隆升,在沉积盆地和断隆上形成大量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产.中生代以后,软流层大规模发育.软流层隆升对大型含油气区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呈隐伏断裂展布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之间。该断裂带浅部由一系列北东至北北东方向的正断层斜列组成,控制了华北平原西部一系列隆起、断陷的形成;深部深切莫霍界面以下。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作为太行地块与平原地块的分界,其主体形成于早第三纪,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仍在强烈活动。结合近期形变与地震活动等资料,我们认为该断裂带南端的邯郸断裂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监视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是块体周缘形成最晚、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断陷带.地震活动与控制断陷盆地的主干断裂、盆地的沉降中心、盆地的发育历史、盆地新构造的复杂程度、盆地的北北东走向段等密切相关.盆地间与盆地内的北西向断裂对地震活动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文章还讨论了断陷盆地是一种地震构造类型及晋陕断陷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