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届欧洲国际牙形刺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国际潘德尔学会大会于1988年7月26日至28日在西德法兰克福森肯堡自然博物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西德、比利时、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业及中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牙形刺专家、教授共131人。大会由法兰克福森肯堡自然博物馆馆长齐格勒(W.Zieglel)教授及潘德尔学会老前辈——美国的艾利逊(S.P.Ellison.Jr.)教授主持。代表们在大会上共宣读了62篇学术论文,内容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和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苏联、日本、波兰、联邦德国、法国、印度等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188人(其中外宾32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7日至29日在苏联阿穆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行。来自苏联、中国、日本、蒙古、匈牙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学组织委员会远东分会和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学部委员和苏联科学院杨申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大会回顾了”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之后,地洼学说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2 0 0 4年3月2 9日~3月31日,2 0 0 4年第四届移动测图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昆明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移动测图领域的一次世界性盛会,由国际测量与遥感学会、国际大地测量联合会、国际测量师联合会等世界性学术机构发起。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由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 9名专家组成,会议组委会由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的9位专家组成。参会人员有6 0余名境外代表和6 0余名国内代表。大会共收到论文10 1篇,其中有JohnTrinder教授、李德仁院士、陈军教授所作的3个特邀报告。大会开幕式由昆明理工大学外事处处长邓钢教授主持,吴晓青副省长、何天淳…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4日至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翟裕生到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作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除我国代表以外,有来自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共5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程裕淇教授主持,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致开幕词,地矿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主任A·Kroner讲了话,黄汲清、许靖华和钱祥麟等著名地质学家作了学术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762篇,会上宣读了342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办的“庆贺地洼学说诞生35周年学术讨论会暨陈国达教授80寿辰大会”,于199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各地代表135名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127篇,论及的地域遍布全国及世界有关地区。对地洼构造与沉积盆地,地洼区成矿特征及规律,地洼区的地质灾害、地壳演化、运动规律及其力源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4月10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内外著名生物力学专家、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康振黄同志,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邦彦同志,省高教局副局长卢铁成同志,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忠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参加会议的有近100名中外气象学者,其中有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层控矿床及地球化学第三届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0日到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核工业部、中科院及教委49个单位8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及摘要155篇,会上宣读论文52篇。论文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到层控矿床的概念,分类、成矿机理及成矿作用、国内外层控矿床研究的新进展、层控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预测、实验测试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在矿种上,不仅包括层控铜、铅、锌、银、铀、铁矿床,而且还包括层控金、钨、锡、钼及非金属矿床。会上学术  相似文献   

10.
会议的概况 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The Geo-Informatic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IEAS'97,Beijing)和第四届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rn,Beiiing'97,简称:IWGIS'97,Beijing)于1997年8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地球信息科学--科学预测、全球变化和区域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资源互补与永结利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4日至 6日在福州召开。来自两岸地理和资源科学的 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朱鹤健教授主持开幕式 ,福建省人民政府汪毅夫副省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华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福建省科协林思翔副主席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 ,台湾中华地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地理系教授张长义分别代表两岸学者讲话 ,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教授致词祝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2篇 ,有 32篇论文在大会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将于1997年8月在北京举行。 北京国际地理信息系统(GIS)学术讨论会系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周期性的国际地理信息系统讲坛,每三年一届,从1987年开始,已举行过3届,1997年的第四届会议将和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办的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联合举行。 会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3.
地球信息科学——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17日至20日,香山科学会议第88次学术讨论会在香山举行,会议以“地球信息科学”为主题,由陈述彭、潘云鹤院士和钱祥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陈芳允、李德仁、马宗晋、马俊如、承继成和来自地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等领域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次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讨论会。三天半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主题集中,意见丰富;赞同是对应用前景看好,批评是为条件担忧。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19日,山东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地矿大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来明同志主持,山东国土资源杂志主编张增奇教授级高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张成基教授级高工、山东科技大学杨锋杰教授以及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省地质一院、三院、四院、六院、鲁北院等20余位地质专家到会。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山东省地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10月中旬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 36 8项、4 11项与 4 4 0项目在我国宜昌举行学术讨论会 ,会议由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有关部门筹办 ,着重介绍与交流了近年云南、广西等中越毗粼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会后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重点地区在云南麻粟坡、西畴、富宁和广西那坡、靖西一带 ,路线考察学术领队由中科院地质所吴根耀研究员和广西地调院邝国敦高工担任。考察日程 10月15~ 19日 ,历时 5天。前 3天考察云南 ,后两天考察广西。10月 18日 ,按原定计划考察团到达那坡。考察团成员有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16.
“大地测量、测量学与遥感动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0日至13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举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一些著名仪器生产厂家和公司也参加了会议,并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会议共分六个专题11个组进行了三天的学术交流和座谈讨论。这六个专题11个组的主要内容是:1.理论与模型该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是:INS/GPS模型的互相转换问题;动态定位的GPS观测与模型;在协方差模式中建立惯性定位模型;由GPS协助的大地惯性捷联式测量仪的可行性研究;大地稳空惯性导航系统的数学分析等。2.仪器发展趋势和量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岭土已被建议列入国家15种战略性非金属矿产之中,因此,对高岭土矿产资源类型及其成因研究刻不容缓。依据高岭土(岩)矿床成因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母岩类型(或成矿原始物质来源)+形成作用+矿石类型的复合命名原则,提出了我国高岭土(岩)矿床新的成因分类方案。高岭土(岩)矿床可以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8个成因亚型和12种矿床类型。在现有的6个矿床类型基础上增加了6个新的矿床类型,其中3个为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即风化残积亚型木节土矿床、富长石砂(岩)风化残积亚型砂质高岭土矿床、变高岭岩风化残积亚型水铝英石-埃洛石-高岭土矿床。将耐火黏土矿床的硬质黏土、软质黏土和半软质黏土的成因归属于陆源碎屑及胶体化学沉积成岩亚型高岭岩(土)矿床。华北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部分煤层夹矸和煤层顶、底板高岭岩是由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形成的,该类型是一种独特的高岭岩资源,将其单独列为降落火山碎屑沉积成岩亚型。此外,变高岭岩亚型矿床是一种特殊矿床类型,(热)流体蚀变亚型砂岩型高岭土矿床较为罕见,但是一种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85年9月23至27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第十届国际固体潮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22个国家共约140名代表,西欧代表较多。中国除了从国内派出参加会议的7位代表以外,还有6名在西欧和美国等地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直接前往马德里出席这次会议,中国代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0月6日—1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届重力与固体潮学术讨论会,全国六十多个单位的1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付理事长付承义到会作了长篇发言。 会议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听取了近两年来进展较为迅速的几项工作汇报,它们是: 1.绝对重力测量评述(中国计量科学院李德禧)  相似文献   

20.
消息报导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冶金工业部西南地质勘查局和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岩溶矿床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2日至15日在四川省会理县举行。会议代表来自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各省(区)的地矿、冶金、有色金属、核工业、化工、石油、煤炭等有关的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地质工作者计49人,共提交论文65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交流了国内外岩溶矿床的研究现状;参观了大宝山铅锌矿;分专题讨论了近期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岩溶矿床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