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扇贝的养殖环境及其体内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渤海海洋》1997,15(3):26-30
  相似文献   

2.
扇贝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于1997年3月 ̄1997年5月,取山东长岛和青岛太平角海区的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采用自然排放法和解剖法取精液,用自然海水作基础溶液,采用不同的抗并保护剂、冷冻速度、平衡时间,对精子的存活率、受精率和孵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精子以自然海水为基础溶液,加8 ̄10%的DMSO作为抗冻保护剂,距液氮表面25cm、20cm、10cm各停留8min,移入液氮中保存;解冻时,距液氮表面10cm、1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后,经过海洋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海湾扇贝养殖面积逐渐扩大,1988年已达2万亩。该种扇贝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者的欢迎。但由于养殖期间特别后期死亡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挫伤了养殖单位的养殖积极性。真对这一情况,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对养殖中死亡问题作如下探讨,以求对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是海珍品之一,是日本、朝鲜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为目前世界扇贝科中经济价值最高、产量最大的种类。 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在生物学上有些不同,它不是终生附着生活, 一般当壳高达7~8mm后便失去足丝。  相似文献   

5.
扇贝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6.
海湾扇贝产卵的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1987-1992年,先后5次进行海湾贝人工促熟产卵试验,扇贝均取自大连市长海县海区,为人工养殖越冬的成贝,每次试验所用扇贝个体数量为6000-6200个。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拟合5次试验中水温与时间的线性关系F(X),并根据产卵时间Xs和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7.8℃,计算产卵时水量F(Xs)和达到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的时间X7.8。最后用积温公式分别计算有效积温值,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混养后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混养后的栉孔扇贝的成活率明显提高,比单养栉孔扇贝提高了62%,并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扇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种类,今年入夏以来,部分养殖区出现死亡现象。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扇贝死亡概况 今年死亡的主要是栉孔扇贝,受灾区轻者20%~30%,重者达70%~80%,甚至绝产。海湾扇贝则多数正常,最高死亡率不足10%。死亡时间主要在7月初至9月上旬。内湾区发病较早,始于7月上旬,开放性海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总体而言以7月下旬至9月  相似文献   

11.
华贵栉孔扇贝的三倍体诱导及生长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和细胞松驰素B和低温处理诱导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产生三倍体。抑制第一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44.1%和31.8%;抑制第二极体的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90.2%和72.7%。CB处理组幼虫的日增长率显著超过二倍体。  相似文献   

12.
附着生物对华贵栉孔扇贝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人工苗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夷扇贝苗种生产中,改进了亲贝升温促熟、产卵、孵化、幼虫培育等技术措施。在海上保苗中,选择适宜保苗袋和培养水深,使成活率明显提高,生长速度加快。在445m^3水体中,培育出商品苗(壳高1.5cm以上)1.5亿粒,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孔扇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其闭壳肌干制品一干贝,为名贵海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因此可大量出口创汇,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从而推动扇贝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从1997年夏季以来,山东沿岸市自日照、青岛,北自烟台,东自威海等地相继发生林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目前这种死亡情况还在发展,严重危及扇贝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就这一问题通过现场观察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探讨,对以后林孔扇贝养殖过程中出现死亡,提出预防对策。一、惊孔扇贝死亡情况:这次发生杯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前的病态,各地基本上很相似…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在山东省长岛已有21年的历史。1983~1993年连续出现扇贝大量死亡的现象,累计2万多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因此,迅速查明栉孔扇贝死亡的原因便成为扇贝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1 栉孔扇贝死亡原因 1.高温期进行分苗,使贝苗受到高温刺激,是引起扇贝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于栉孔扇贝在分苗养成初期挂的水层偏浅,而在牡蛎繁殖高峰期内扇贝放养的水层又没有下调到深水层来避开牡蛎苗的附着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为试验材料,进行二者之间杂交育苗生产,并与栉孔扇贝自交生产比较,生产结果表明:二者的杂交是可行的,在幼虫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幼虫成活率间没有差异,但在幼虫附着变态方面,杂交组低于自交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然后以具有生长优势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组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扇贝亚科(Pecteninae)的种类,多数个体较大,有的种生长快,数量多,是较重要的捕捞及养殖对象。本亚科的主要特征是贝壳呈圆扇形,两壳不等,右壳凸;左壳除少数种略凸外,多数种较平或略凹。一般两壳耳呈三角形,略相等。壳两侧相等或略相等。壳表放射肋一般较规则、光滑,有些种肋上具有排列整齐的生长小鳞片。两壳表颜色不同,右壳呈白色或浅色;左壳颜色较深,多具深红褐或紫褐色花斑。 这一亚科有些种在地质年代上出现较早,故化石种类较多。现生种广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以热带和亚热带海的种类较多,多数种仅见于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底。 本文继栉孔扇贝亚科(Chlamydinae),报道中国近海扇贝亚科2属4种,对每一种的形态和分布等都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EA-IRMS)对中国北方不同养殖地区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3种养殖扇贝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青岛和獐子岛虾夷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长岛和旅顺栉孔扇贝闭壳肌的?15N差异性显著,莱州、牟平和旅顺海湾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来源的3种养殖扇贝。  相似文献   

19.
20.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两者之间自交和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和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杂交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杂交是可行的,在幼虫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幼虫成活率间没有差异,但在幼虫附着变态方面,杂交组低于自交组,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然后以具有生长优势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组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