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质冻胀丘     
文献中关于冻胀土丘的报导屡见不鲜,但关于冻胀石丘的报导则寥寥无几。 1976年,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扎苏梢格塘盆地发现了一种碎石质冻胀丘,这种冻胀丘的地表形态为高约0.2米—0.3米的块石堆,在一个缓坡坡脚附近长约200米,宽20米的地带内,分布有好几个这样的冻胀丘(照片1)。冻胀丘最大直径达4米,最小1  相似文献   

2.
白银河砂金矿床位于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卓资盆地的北东边缘带。矿区四周群山环抱,海拔标高1300—2100米,相对比高100—300米,为浅度切割中山地形,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甚微,冲沟发育。新构造运动造成以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沟谷与近东西向基底构造踪迹,构成全区方格状水系,同时为砂金矿提供了良好的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外很多学者对灰泥丘的形成机制和时空演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我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程度较低。目前灰泥丘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灰泥的无机成因和微生物成因争论、客观分类方法的缺乏以及灰泥丘时空分布的研究精度低等。灰泥丘是以灰泥为主要成分的、正凸起的碳酸盐岩建造,可含有碳酸盐颗粒和平底晶洞构造等,但不具有格架构造。根据灰泥丘的成分分类方法,灰泥丘被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生物碎屑灰泥丘、微生物灰泥丘、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纯灰泥丘。石炭纪—二叠纪灰泥丘的时空分布具有规律性,表现为石炭纪晚杜内期到早维宪期的Waulsortian丘或似Waulsortian丘、晚维宪期到谢尔普霍夫期的生物碎屑—微生物灰泥丘和石炭纪巴什基尔期到二叠纪萨克马尔期的藻灰泥丘。异地来源的灰泥通过无机堆积等物理作用形成正地形;微生物在灰泥丘的形成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灰泥,而且起到重要的粘结巩固作用。  相似文献   

4.
1979年在阿尔泰山勘察中发现数处泥炭丘,主要分布在哈拉斯湖口以东的喀拉库勒盆地及阿勒泰县城东北山地。 喀勒库勒盆地是由几个作北东延伸的小盆地组成,海拔2,100—2,200米,沿湖周围发育有泥炭丘构成的微地貌,在2—3公里范围内成群出现(照片1),多达200余个,泥炭丘高5—6米,直径可达1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几乎全由泥炭组成,褐色或黑褐色,地表以下约1米深呈冻结状,含有少量苔藓植物,5—6米以下为冻土,是构成泥炭丘的核心。在盆地西部的泥炭丘多为单个存在(照片2),亦较稀少,其长轴与盆地方向一致,高度也变小,约2—4米。在盆地  相似文献   

5.
一、地球化学景观概况莲花山铜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松辽平原西侧的低山丘陵区,标高250—430米。本区水系不发育,多属季节性河流。因受蒙古高原季风影响,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毫米。该区地貌上属缓慢上升的正地形,剥蚀速度大于风化速度。松散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于3米,表层(A 层)为灰——浅灰色砂土、亚砂土,植被不发育,厚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坡积层(B 层)厚度1米左右。  相似文献   

6.
南通渔轮厂位于江苏省南通市芦泾东港,地处长江堤外滩地,占地面积12.8公顷。原始地面标高2—4.5米,整个地形由北向南微微倾斜,东北部原为农田,地下水埋深0.5米左右,西南部原为江滩,常被潮水淹没。厂区内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图。表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陆上进行热流测试或钻孔地温测量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地区近地表数十米以至上百米的地温曲线发生某些“扭曲”或“畸变”现象,在排除了可能造成这些现象的各种因素诸如岩性变化、地形、植被以及地下水活动影响之后,地温曲线依然与稳态地温  相似文献   

8.
孤柏咀位于河南郑州附近黄河东岸(冲刷岸),濒临黄河,形似一“围椅”凹地,凹地前为五个台地组成(其标高分别为160—170米,140—150米,130—140米,120—125米和110米,后三个平台明显,160—170米的平台范围广)。后靠陡崖,面临黄河。各平台上均有居民窑洞,是一居民区。孤柏咀凹地内的大冲沟方向与黄河上游的新滑坡滑动方向一致。从钻孔资料得知,在深部中更新统地层中,有处于软塑一可塑状态的土带(地下水变动带)。这种地形曾被认为古滑坡所在地,因此,人们对这地段的高边坡稳定性引起充分注意。为评价这地段的高边坡稳定性,我们对黄土地层剖面进行了物质成分和微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本区的地形、水文,地质及水文地质特点,按河网化的需要,概可划分为以下几区: 工 区 本区范围位于调查区之南部,标高一般在200—800米之间。地形崎岖,割切强烈,冲沟甚为发育,割切深度一般为10一30M,冲沟长度为500—1000米,长者可达3000—5000M。坡角为20—70°。这些沟谷相互啣接,构成间歇河流。因岩性分布不均,风化强度不一,故在河流间常形成一些袋状地形,如管帅,后泥牛等皆是。这些冲沟与河流构成北部各大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陆上进行热流测试或钻孔地温测量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地区近地表数十米以至上百米的地温曲线发生某些“扭曲”或“畸变”现象,在排除了可能造成这些现象的各种因素诸如岩性变化、地形、植被以及地下水活动影响之后,地温曲线依然与稳态地温  相似文献   

11.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云平台收集1987—2016年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结合气象数据和地形信息,分析近3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场县1987—201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县NDVI平均值从0.63提高到了0.78,植被覆盖状况不断改善。研究区植被改善情况中,1987—2016年NDVI大于0.15的面积比例占到全县植被面积的49.28%,占比最大。1987—2016年NDVI小于等于-0.15的植被面积比例仅为0.82%。1987—2016年,各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矩阵体现出2016年的植被状况明显好于1987年,极高覆盖度植被转入面积高达7 991.84 km2。1987—2016年植被覆盖景观破碎程度不断降低,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从13.147 8扩大到31.703 4,植被覆盖类型趋于集中分布,连通性好。研究区总体气候变化趋势对植被生长具有不利影响,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状况不同,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为研究区植被改善情况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I-V副区为例,应用地统计学相关理论函数,探讨分析地形空间频率层次性特征在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将地统计相关理论与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地统计学在空间结构分析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字地形分析中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丘I至丘V典型样区各空间频率组分的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以及专题层表面,可得到地形空间频率层次性特征在各样区的差异性;在地形信息较为复杂的地区,SRTM1数据对空间频率层次的模拟精度高于SRTM3和ASTER GDEM数据。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脉地区位于北纬21°-33°、东经96°-102°31′之间,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西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为邻,西北及北部接青藏高原,东与川西边缘山地相连,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绰斯甲—道孚—甘孜—邓柯连线以北,地势高寒,海拔3000—4000米,河谷开阔,地形平缓。此线以南多为高山峡谷,山脉南北走向,并与河流相间自北向南平行排列,山坡陡峻,形成我国著名的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这一独特地形对本区气候、水文具有明显影响。主要山脉自西向东有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南部尚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一般山高4000-4500米,以大雪山区的贡嘎山最高,达7590米;南部山脉海拔2000米左右。区内地形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形反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成因却争议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覆盖整个盆地高测网密度的二维地震、深浅水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中新世北礁凹陷在盆地中的沉积背景和古地形以及古地形对底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新世北礁凹陷处于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其古地形为近互相对称的漏斗状(中间窄,两端宽),这样的古地形对底流的流速有加速作用,使晚中新世早期(11.6 Ma)底流流速增大,从而底蚀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形成底流水道和丘(残丘),且古地形(对称漏斗)越窄处底流水道和丘的规模越大。首次在北礁凹陷发现中中新世漏斗状古地形对丘和水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且对具有漏斗状古地形的其他凹陷丘形(状)反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井田地形东南高,50—200米,为低山丘陵区,西北低,12—17米,属湖积平原区。井田位于大冶湖东部边缘,二面环湖,湖东有一条大冶河,横贯井田中心,经沣源口流入长江,为大冶湖排泄之主要通道。大冶湖面积约60公里,长达80余里。据沣源口水文站实测,最高洪水位 23.66 米(1954年),最低洪水位9.46米(1963年)一般水位17米左右,雨季湖水上涨,井田大部被湖水淹没。本区雨量充沛,最大年降雨量为2533.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886.3毫米,每年4-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岛弧—海沟系是地球上构造活动的场所之一,全世界约有30个.不知什么原因,这种海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为数不多,大多数位于太平洋.要想看海沟的地形,日本列岛是个最适当不过的地方.从三陆冲乘调查船向东进发,即可观察到日本海沟的剖面图.海沟地形 海洋调查船里装备好测定海底深度的仪器,连续观察测深器上的记录就能看出海沟的地形剖面.海底地形首先显示为浅于200米被称为大陆架的平坦面,但这种平坦面并不都是沿海岸线平行,而在一定场所有时向东伸展出好多.这里的地形称为大陆斜坡的缓倾斜面,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逐渐下移.在大陆斜坡上可见有称为深海平原的坡度极缓的地形.深海平原最深可达3000米,就日本海沟而言,愈向北愈深,向南愈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气候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中低纬地区,在地形上,自西向东可分为高原、中低山丘陵和沿海平原三大单元。东西部地形高差4000余米,年平均温差10—20℃,年降水量相差500—1000毫米。地形和气候的复杂变化给古气候研究带来不少困难。虽然前人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大多限于定性解释。本文将着重就定量解释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德欣 《地下水》2023,(4):152-153+210
由于地形崎岖和深厚的植被覆盖,在山区河道测绘往往呈现高难度、高风险和低效率的特点,对该区域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基于具有穿透植被性能优异的机载LiDAR,探究激光影像技术在勘测山区河道地形下的效率,为提高该地形下的测绘提供技术支持。但同样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复杂地形的应用精度仍受植被覆盖率和地形平整度的影响,所以为量化分析机载LiDAR技术在复杂地形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地表覆盖物下,机载LiDAR在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河道的测绘应用精度,研究表明:结合点云影像的机载LiDAR测绘技术具有平面精度高、高程信息准确和地表信息丰富全面的突出优点;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显著的影响测绘的点云高程精度,而机载LiDAR技术在穿透植被性具有突出优势;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山区河道地形得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效率高、准确性高和成本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反映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典型花粉类型与气候指标(湿润指数和温暖指数)的统计函数。基于前人研究得出的玛纳斯湖沉积剖面中不同花粉的百分含量复原了晚冰期以来玛纳斯河流域古气候的变化,并基于山地植被—气候—地形关系推断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植被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晚冰期以来经历了暖干—冷湿—暖干—偏冷偏湿—暖干—冷湿—暖干的气候变化过程,植被垂直带基带相应为荒漠—荒漠草原(在局部低洼地段发育有草原和低湿地草甸)—极旱荒漠—荒漠化草原—荒漠—荒漠草原(局部发育低湿地草甸和草原)—荒漠的演化过程。当气候由暖干转为冷湿时,玛纳斯河流域所有的植被界限均向下移,此时荒漠化草原面积增大,针叶林的下限可以到达今天的禾草草原,同时森林带的面积有所增加。当气候由冷湿转为暖干时,玛纳斯河流域所有的植被界限均向上移,荒漠的面积大增,禾草草原和森林的面积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为典型的山地森林和草原镶嵌景观,带内植被呈显著的斑块状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密切相关.探究森林草原带内地形因子与土壤和植被的关系,对该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地-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土壤属性和植被生物量随坡向(南、西南、西和北)和坡位(山顶、上坡、中坡、下坡和山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