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因素,尤其是工业化对城市化各个方面的作用,以及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泉州城市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建云 《福建地理》2001,16(2):39-41,27
本文通过泉州城市化进程的研究,让人们对一定时期来泉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使人们对泉州城市化动力、发展道路、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城市化及其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竑  薛德升 《热带地理》2001,21(1):17-31
在阐述广东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有明显阶段性、地区发展不均衡、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等特征,并探讨了广东城市化模式的选择,指出广东城市化应该根据广东发展的实际和各地差异,走一条大、中、小城市融合、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全国及三类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 按沈阳农学院朱道华对我国农村经济综合区域的划分结果,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共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共11个省(市、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8个省(区)。用市镇人口比重(市  相似文献   

6.
陈彦光  罗静 《地理研究》2006,25(6):1063-1072
从城市化水平的Logistic方程出发,推导出如下关系式:城市化速度最快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2,最大城市化速度=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城市化水平的饱和值÷4。对概念的定义和方法的应用给出了限定和说明。借助美国17901960年的城乡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上述推导结果。利用上述关系分析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数据,结论是:2005年前后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由此判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饱和值为80%左右;2005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在理论上应该减缓,在实际工作中不宜继续推动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樊杰  田明 《地理科学》2003,23(6):641-648
在探讨了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非农化演变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揭示了城市化与非农就业水平之间的偏差呈逐步缩小的基本规律;并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进行了省域类型划分;重点围绕省域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就业弹性变化,解剖了两者偏差形成的原因及其相关关系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张文忠  王传胜  吕昕  樊杰 《地理学报》2003,58(5):677-685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种土地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县市,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珠江三角州城市化的因素,尤其是工业化对城市化各个方面的作用,以及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从城市化与水土资源利用相关性入手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水土资源利用的基本特点与问题。认为城市化是促进水土资源集约与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城市集聚经济与水土资源生态阈值的互动互馈机制 ,促使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由粗放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近48a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乌鲁木齐市区和郊区、山区的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来揭示城市化进程对乌鲁木齐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增雨效应,市区呈现出降水量增加、降水强度增强、降水日数增多的趋势,且城市增雨效应在郊区也有较明显表现.48 a来市区年降水量递增率为32.4 mm/10 a,其中冬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城镇化进程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从城镇化对湿地的景观格局、水文、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综述了城镇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城镇化改变了湿地的景观格局,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湿地异质性增大,连通性降低。城镇化改变了湿地的水文条件,使天然调蓄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增强,洪峰流量增大,水土流失加重,河网和水系结构特征改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城镇化降低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使物种丰富度和分布降低,珍稀物种因丧失生境而灭绝,生物入侵增强,进而导致种群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最后提出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城镇化对湿地影响研究的新方向及其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栾维新  王茂军 《地理科学》2002,22(2):208-212
在对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连市域城市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①人均建设用地与居民点规模呈反向变化 ;②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控制难度较大 ;③在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内部潜力的前提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各类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将减小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缓解耕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对近 2 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和有关统计数据 ,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首次从量的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差异。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模拟计算 ,2 0世纪 80年代初至 1 999年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达到 2 1 39%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由9 1 %提高到 1 0 2 4 % ,提高了 1 1 4个百分点。而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对外开放较晚 ,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大 ,从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沿江、沿边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为 4 2 4 % ,仅为前者的 2 0 %左右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也仅由 8 96 %提高到 9 2 7% ,仅提高 0 31个百分点 ,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昆明城市发展对室内外平均气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利用受城市扩大影响的昆明气象站室内外气温资料和未受城市影响的太华山气象站气温资料,以及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资料,分析了昆明城市发展对室内外平均气温影响程度,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昆明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城市增温效应在1-4月较大,5-12月较小;城市增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在上半年是城市人口增加,而在下半年则主要是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另外,城市增温效应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均有较好地相关关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而城市人口增加对平均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游客拥挤愈发常态化。全面梳理游客拥挤的研究进展对于强化游客管理、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拥挤的内涵、测度、生成机制、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1)游客拥挤是游客对所处游览环境的负面评价,是对空间拥挤和人群拥挤的消极感知,刺激超载理论、社会干预理论及期望理论对游客拥挤的生成具有较好的解释效应;2)游客拥挤感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空间场景及人群环境等因素,社会认同理论、唤醒理论、规范理论及曼宁理论能够有效解释游客拥挤感知差异的生成;3)游客拥挤易对游客情感、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易引发产品转换、合理化、置换等调试行为。今后研究可结合时空情境,关注游客拥挤的差异化测量、识别影响游客拥挤的关键因素以及探明游客拥挤的多元影响,如游客拥挤对景区管理、目的地规划布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城市化的特点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增玲  甄峰  刘慧 《热带地理》2007,27(5):455-460
一般来说,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相伴发生的,但是在非洲,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发展,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主要是由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流动导致的。文中主要针对非洲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独特现象,具体分析了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作用进行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就近 2 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效果进行了计算模拟分析。首次 ,从数量上 ,探讨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 1 )在对外开放中 ,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 2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 3)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经济的外向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 4 )对外开放政策 ,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布局 ,加快了基础产业发展 ,较好地解决了以往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问题。通过模型计算 ,在对外开放的 2 0年中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GDP增长总额为 9670 .42× 1 0 8元 ,其中对外开放政策的贡献作用达 2 0 68.0 7× 1 0 8元 ,即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 GDP的作用效果达 2 0 68.0 7× 1 0 8元 ,平均作用效率达 2 1 .39%。  相似文献   

20.
贫困落后地区的城市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贫困表现出特有的经济社会特征,严重地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发展的大敌。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贫困落后地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提出加速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相应对策。针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区情特征,文章认为加速贫困落后地区城市化进程并非单纯追求城市化的提高,而是城市化质量和内涵的提高。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就贫困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道路、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方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