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李郇 《地理研究》2005,24(3):421-431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协调,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水平。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造成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采用跨国经济实证分析中的标准分析工具面板数据分析,首先构造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世界模型;然后,以本文构造的世界模型为基准,定量分析造成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最后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发现,在我国影响城市化水平的经济因素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高等教育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能力,大致都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该结果较以往基于横截面的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本文采用118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基于象限图法,分析世界城市化格局的一般规律,发现世界城市化进程与单位GDP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均呈减速态势;进一步探索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双低状态,类型上属于低级协调型,这种双低之间是基本协调的,并不存在城市化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的根源取决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1.5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约有一半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从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推动我国有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城乡统筹与城镇化的策略等方面探索农村人口非农化与我国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惠兰  张姣 《干旱区地理》2013,36(4):742-748
在分析塔吉克斯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用人口城市化率指标分析和评价塔吉克斯坦城市化水平及发展趋势,重点从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生活质量城市化3个方面选择了13项指标,构建了塔吉克斯坦及中亚国家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塔吉克斯坦城市化水平很低,发展缓慢,人口城镇化率维持在26.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2009年塔吉克斯坦城市化综合水平只有9.64%,处于中亚五国最低,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吸引外资能力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差、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协调性视角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计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青岛市自2000年以来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基本处于失调状态,初步确定生态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化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青岛市经济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量大、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以及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差异性的存在制约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提出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30%~60%)、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60%~80%)和终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80%~100%).根据四阶段论,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共两大阶段,其中起步阶段又可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划分为顺利起步、超速发展、倒退发展、停滞发展、迅速发展和低速发展共6个亚阶段.完成我国城市化起步阶段,整整化了46年的时间,相当于半个世纪,目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而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中国城市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则估计再用25年时间可完成城市化中期阶段,进入城市化后期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足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两者良性的互动关系,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以湖南省为例,探讨其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的现状特征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4个问题,最后提出了湖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四大对策,即制定科学的综合规划体系,重视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性利用土地的理念.以确保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与"三农"关系研究--以商丘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文化结合形成了乡村文化,农民在乡村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落后、封闭、固化、狭隘"的文化观念。千百年来,乡村文化观念已成为农民心理结构的主要成份,并对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活动一直起着制约作用,进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乡村文化观念。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是:首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变其乡村文化观念;其次是对农用土地进行规划整治,改变农村面貌,调整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全面发展;第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整合,使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各级城市都开始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 发达的地区, 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在阐述新 时期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认识基础上, 认为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应该秉承 "系统分析, 全面协调; 扬长补短, 发挥优势; 统筹城乡, 引导与调控兼顾; 产业、空间、生态战略并 重”的观点, 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相关的 发展战略。针对双流县而言,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 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 件和外在发展环境, 积极稳妥地推进“稳步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北部带动与圈层发展战略、因 地制宜和重点突破战略", 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现象,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使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0—2010年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表现为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社会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较高,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地理环境差异、区位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城市化历史基础是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分异形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印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城镇体系空间演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发展历程较为相似,但发展路径和模式差异较大。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发展环境等的显著差异已经吸引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重点关注两国城镇化及城镇体系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过程。以人口普查和联合国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等多种方法,对中印两国城镇化和城镇体系的空间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由南北差异转变为沿海—内部差异,而印度南北差异的格局则基本稳定;② 从省(邦)级空间尺度来看,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当城镇化率超过50%后,两者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性不断增强,而印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③ 现阶段中印两国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镇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的特征,但是经济改革对于两个国家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的影响差异明显,改革使得中国城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地理历史因素向经济系统空间结构转变,而印度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始终是地理历史因素,经济改革甚至降低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宁越敏 《地理科学》2011,31(3):257-263
大城市群正在成为城市化空间组织的主要形态,构成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群规模壮大与能级提升。本文首先采用"五普"资料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以大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界定中国的大城市群,分析了中国13个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 世纪美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谈明洪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10,65(12):1488-1495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在规模不等的城市中城市人口将如何分布?这是制订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城市体系成熟,100 年前的城市化水平和中国现在相当。研究20 世纪美国城市体系的演化特征,对中国会有所启发。采用美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城市系统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在20 世纪前70 年美国城市化处于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明显快于中小城市,城市体系向非均衡化方向发展;20 世纪后30 年,美国城市化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后期阶段。与美国不同的是,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中期阶段的中国(1985-2000 年),小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体系趋于均衡。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紧张、且正处在加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地区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以及资金短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城镇人口城镇化、产业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基础服务设施城镇化)的外在表征,更是一个国家(地区)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发展模式(集约抑或粗放)、社会公平公正(城镇基本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主要参考指标。故此,为了考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性,该文借用非协调性指数模型、分别评价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以及社会非农化之间的非协调程度,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总体而言是比较协调的,从各单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来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至于各变量指标而言大体可以分为超前、滞后和相对协调三种类型,其中上海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当前户籍管理体制的作用而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超前发展(粗放式发展)。最后就如何推进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荣成  赵玲 《地理科学》2004,24(5):535-541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和运输化的逐步发展而相应演化,其发展伴随着人口、产业、城镇、信息等要素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聚和扩散。特殊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演进过程。作者在论述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特点及其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大交通经济带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城市化响应机制,探讨了哈大交通经济带城市化响应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格局,并提出了城市化有序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艺  李国平  孙瑀  付华 《地理科学》2022,42(2):198-207
伦敦、纽约、东京等国外大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规划实施评估体系,能够为完善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提供参考。城市体检与规划实施评估是对城市发展中阶段性问题的响应,也是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产物。城市体检评估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新模式以及进行规划动态维护的重要依据。受社会体制、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大城市形成了差异化的“实施前协商-数据采集-分析论证-问题诊断-实施后反馈”评估框架。从评估指标体系来看,中国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以宏观经济社会指标为主,伦敦等国外大城市还会对新建项目、新增设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从评估方法来看,大数据与智能化数字平台的发展有力增强了评估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国外大城市在社区微观层面评估和多元主体参与协作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基于此,提出以下优化中国城市体检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包括动态优化指标体系、挖掘利用多源城市数据、加强多层级评估的协调、完善常态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奇  董晔  刘云刚 《热带地理》2021,41(2):290-302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自然环境、经济产业及交通路网等公开数据,运用城镇体系金字塔、城镇规模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巴基斯坦城镇体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规模结构方面,城镇规模分布较集中,表现为"大城市化"与"小城市化"并重的特征,中间级别城市发展滞后,城镇人口金字塔大致呈现沙漏形态;空间结构方面,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大都会经济区的演变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薛凤旋  蔡建明 《地理研究》2003,22(5):531-540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主要入海河流的三角洲上的城市,乃近代发展最迅速的城市。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更为这些城市注入了新的动力。围绕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核心城市,近年来已形成三个不同程度的外向型都会经济区。过往20年来,它们在外贸、外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速度方面均领先全国。因此对这些都会经济区的功能特点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是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都会经济区亦是我国城市化二元体中有关大城市群或都市连绵带式的城市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山东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富喜  林炳耀 《地理科学》2005,25(3):263-267
新世纪的山东省城镇化必须尽快实现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城镇产业的发展和向高层次跃进为支撑,以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变农村工业化为城镇工业化,以工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相关制度改革步伐;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