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龙江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泄流坡滑坡属于典型断裂破碎带大型滑坡,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该滑坡变形的基本因素,降水是该滑坡变形的激发因素,地震活动是该滑坡变形的潜在因素,人为活动是该滑坡变形的诱发因素,通过对该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摸清其活动规律,对白龙江断裂带断裂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雅攀路南段小高滑坡成因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建的雅攀路南段沿线发育了一系列特征类似的滑坡 ,即堆积物沿下伏昔格达组顶面或层面滑动的滑坡。特殊的地层岩性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基本因素 ,地下水活动及河流侵蚀是其诱发因素 ,人类活动是其强化因素 ,地震活动是其潜在诱因。公路的修筑将影响滑坡的稳定性 ,施工中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锁儿头滑坡是甘肃舟曲县城附近一个巨型老滑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缓慢活动之中。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表明,锁儿头滑坡长期缓慢滑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滑坡物质在自重、边界断层活动、白龙江侧蚀和地下水四大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结果。然而,除自重这个基础因素外,其余三个因素在该滑坡中的作用程度如何,目前尚无定论。笔者在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了三个因素对滑坡活动速率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组成物质松软的锁儿头滑坡而言,除了其流变性质外,地下水和断层活动是导致滑坡长期缓慢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地下水位上升的作用略大于断层活动;尽管滑坡在不同因素作用后的位移模式基本一致,但位移速率有明显差异;相较于单独自重作用,边界断层活动使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47%;地下水位上升1 m后,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97%,且随着水位上升量的增加,滑坡位移速率进一步增大;白龙江侧蚀仅对滑坡临江前缘部分的位移速率影响较大,但位移速率的增大幅度与白龙江水流速度并无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日本四国地区分布有大量具有独特地质条件和活动特征的结晶片岩滑坡。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集中降雨是影响此类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对此类滑坡活动观测资料和降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结晶片岩滑坡的活动特点以及集中降雨对其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有效雨量和滑坡位移等反映降雨影响和滑坡活动状况参数的分析,揭示了集中降雨与滑坡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确定了对该地区滑坡活动产生影响的降雨特征,为此类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论滑坡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性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把握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建立滑坡具体地质模型体系。滑坡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为其分析、计算、评价与监测预报奠定模式基础,并有助于对滑坡活动的全面抽象掌握,最终提高滑坡工作的科学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滑坡基本地质模型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滑坡基本地质模型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综合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 ,从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 ,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 ,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 ,可以建立滑坡具体地质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7.
陕西延安杨崖滑坡的形成机理及其致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运  魏兴丽  薛强 《地质通报》2008,27(8):1230-1234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延安市杨崖滑坡是一个典型的多期人为诱发的滑坡。通过对杨崖滑坡力学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因素的分析,认为杨崖滑坡为拉裂-压致滑移式变形过程,是先牵引、后推移的发育破坏过程,滑体的多次强烈扰动与老滑坡滑面的存在为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不合理的削坡和人工削坡加载是其形成的诱发因素;对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选址不当、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和治理措施不当是造成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滑坡灾害防治研究方面,探讨其形成演化机理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前人尚未对岐山县宋家尧村滑坡做过具体研究,笔者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条件,最后探讨了滑坡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宋家尧村滑坡处于渭河北岸斜坡带,在古滑坡复活的基础上形成,由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新、老滑坡均沿古滑带滑动形成,滑坡体以黄土状土为主;老滑坡为自然诱发因素所致,而新滑坡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复活所致,其滑动形成机理是多因素相互耦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此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演化机理在渭河北岸地区的黄土滑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为其防治设计和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锁儿头滑坡长期处于缓慢蠕滑状态,然而对其具体活动特征,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基于1969—2015年多源多期高分辨率历史卫星影像以及2008年和2010年两期高精度航空正射影像,采用目视对比地貌特征和同名点测量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角度分析了该滑坡的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滑坡活动的整体性不明显,但分块差异性活动突出。滑坡中部以及临江前缘活动相对强烈,其他部位活动微弱。滑坡中部地表运动并不规则,侧缘边界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滑坡区内。两期航空正射影像上的测量结果显示,滑坡中部在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平均年位移0.82~2.94 m,平均测量误差约0.75 m。现场调查及2008年以后的高分辨率影像分析发现滑坡临江前缘以小规模滑塌为主,伴随微弱深部位移。依据滑坡活动特征及其所在地段的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和外部环境条件推测,活动断裂是控制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地形、地下水和松软滑体物质可能是控制滑坡中部相对强烈活动的主要因素;滑坡前缘较强活动可能与较陡地形、白龙江水切脚侧蚀和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宝鸡市地质灾害频发,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稳定性差,其新构造活动、地震是产生各类灾害的内在因素,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人类生产活动等是其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犁地区是我国西北黄土滑坡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伊犁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黄土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黄土滑坡不仅有其形成的内在物质条件、力学条件,还有许多外在的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与融雪、地震、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卡房镇是“锡都”个旧市主要的锡、铜等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卡房集镇东部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雨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卡房集镇东部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情况,总结了其发育和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该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滑坡空间数据库研究--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现象,有其特有的属性特征、方法及事件特征。在面向对象的GIS中,滑坡因素空间数据库是描述滑坡对象的主要指标系统。滑坡因素空间数据库包括滑坡因子数据库和滑坡分布数据库。滑坡因子主要分为静力因子和动力因子。静力因子决定了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动力因子与新滑坡的变形失稳及老滑坡的再次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航片解译和现场勘查等工作建立的滑坡因素空间分布数据库是建立滑坡GIS分析模型的重要环节。滑坡因子数据库与空间分布数据库不仅包括属性数据库,而且包括图形数据库。它们的建立需要经过概念模式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3个重要的步骤。云南小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以其为例对滑坡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滑坡与降雨关系及其预报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降雨是滑坡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分析了降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滑坡变形发展过程与降雨特征值的关系,并初步总结了以往滑坡预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渝怀铁路沿线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滑坡的发生常给人类生命财产及工程建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在修建中的渝怀铁路位于滑坡灾害频发的我国中西南中山丘陵区,全长约600 km范围内发育有各类滑坡75处.在现场勘测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认为,沿线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河流的切蚀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和暴雨是其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晓  杨为民  张春山  申俊峰  刘廷 《地质通报》2013,32(12):1936-1942
甘南坪定-化马断裂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断裂,具左旋走滑性质。锁儿头滑坡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属典型的蠕滑型断裂带滑坡。野外调查及监测资料表明,锁儿头滑坡规模大,为巨型滑坡,其上发育多个次级小滑坡。滑坡体由断层破碎带、碎石土和堆积黄土组成。该滑坡变形强烈,拉张裂缝、剪张裂缝多见,目前处于蠕滑变形状态,是在内外动力耦合条件下形成的。活动断裂对滑坡的形成、发展起控制作用,而降雨则是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锁儿头滑坡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蠕滑型断裂带滑坡的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滩滑坡是长江三峡大型滑坡之一,是由巨厚崩积物构成的一大型滑坡。强烈上升并有活动断层通过的峡谷斜坡是滑坡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上硬下软的地层组合为山体崩塌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丰沛的大气降水在滑坡活动过程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降雨不仅淋滤细小粘土颗粒沉淀于风化页岩顶面,构成软弱滑带,而且常常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闽南近年来发生的三个滑坡实例分析,认为大型滑坡的产生基本上是受地质构造所控制,相造破碎带是孕育滑坡的基本因素,而地下水强烈活动则是导致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闽南地区发生滑坡、崩塌、剥落等斜坡病害从时间上看是屡见发生的。从宏观上看,它是一个区域性工程地质问题,它反映了区域构造体系彼此交切、复合、重叠与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在一些构造交切复合地段往往易于产生大型滑坡和古滑坡复活。注意坡地形态和水文地质调查对斜坡稳定性分析是不可忽视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当,诱发滑坡产生则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论文总结了三峡库区的新构造活动规律及其与滑坡之间的关系。三峡库区新构造运动呈现出良好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为 :地壳快速隆升期与相对稳定的阶地发育期相间 ,断裂活动、地震活动活跃期与宁静期相间。滑坡也具有阶段性 ,并且与构造活动阶段性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即滑坡的高峰期对应着构造活动的高峰期。这些说明 ,在新构造期构造活动因素在三峡滑坡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地震的活动周期显示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构造活动处于平静期 ,人类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