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常,我们读了本书后会有特别的感受,无非是几种情况。或者因其满足了自己兴趣上的某些探寻而快慰;或者书中蕴涵了极丰富的人间情感让人心脉起伏,激动不已;或者是因发现了书中一些新奇个性、切中要害的观点而兴奋激动,甚至让神经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张宏杰先生的这  相似文献   

2.
读书之乐     
<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悠悠岁月,滚滚红尘,唯有以书为伴,心情最为惬意,心态最为平和,心胸最为豁达。和很多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一样,在那个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极度贫乏的年代,我的读书生涯除了读教科书,就是从读几本很破旧的小人书、连环画开始的,虽然只有小小的几本《水浒传》,但我却百读不厌,视若珍宝。书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童年生活最美好的回忆,伴我度过了简单而又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和一个朋友通电话。他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段时间一直宅在家里办公,没有应酬,没有迎来送往,开会也比过去少了一多半。突然闲了下来,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静下心读书,每天读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读了二十多本书,还做了不少读书笔记,学到了新知识,弄懂了新理论,感到很有收获。他说,就是疫情过去了,也要继续坚持读书习惯,努力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书屋     
<正>梁文道我读《梁文道我读》是基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这个节目通过主持人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主持人梁文道通过自己读书后的消化、反刍,然后变成评论,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枪,与不公现实抗争的真实写照。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在我心目中他始终面容严峻。不过有一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文坛巨匠,书名叫《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书,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人和事的一本文集,是教育部推荐的读物。《朝花夕拾》展现了鲁迅先生特有的文风,笔锋依然犀利,不过收集其中的文章相对他另外的著作来说,笔锋相对柔和点。文集里描写了童年志趣、年少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乐     
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悠悠岁月,滚滚红尘,唯有以书为伴,心情最为惬意,心态最为平和,心胸最为豁达。和很多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一样,在那个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极度贫乏的年代,我的读书生涯除了读教科书,就是从读几本很破旧的小人书、连环画开始的,虽然只有小小的几本《水浒传》,但我却百读不厌,视若珍宝。书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童年生活最美好的回忆,伴我度过了简单而又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书     
正张爱玲的散文,是那种信手拈来式的做派。她是那种看到什么都有感觉的女人,看到书写书,看到画写画,看完戏就写《散戏》。给一本书写再版的序,她就东拉西扯地乱说上几句,好像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她的东西就是这样。所以她的书叫做《流言》和《传奇》。多么简单的事到了她那里是必琐屑、细碎、纠纠缠缠好像永远不会完。我倒并不觉得她那一两句常常被人引用的"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的名言有多么地好。好多  相似文献   

8.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9.
<正>文学博士、诗人唐欣在兰州不定期出版的以书代刊的《敦煌诗刊》上主持一个"经典重读"栏目,每期介绍几首中外名诗,每诗附之以几百字的精彩评语。作为《敦煌诗刊》的读者,这个栏目也是该刊最吸引我的内容。同时,作为一个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该刊影响有限,出版周期不固定,有一搭没一搭的,大大影响热爱这个栏目的读者持续和完整阅读的兴趣。如果将这些内容装进一本书,岂不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唐欣是我老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庆幸能与这两本书结缘。记得高三时,我偶尔会去学校图书室,一次看到一套科学人物传记,被其中一本书的封面吸引住。那是一位身着高领旗袍的女科学家,美丽、优雅、高贵、聪慧,透着林徽因、张爱玲那些民国才女的诗书气华。信手翻开,读着读着就着迷了,全然不顾萦绕耳畔老师的叮咛,抛开课本一口气读完。时隔20余载,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出版等都随着岁月淡去,但此书优美练达而极具表现力的文字,把主人翁那美丽而智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最近,我就读了一本非常美味的书。这本书是湘西饮食文化作品集,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而且插图也充满个性,书名叫《人间至味醉湘西》(西安地图出版社,2020年版)。在书中,湖南作家彭梁心用他那优美流畅的文笔,向我们娓娓讲述了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湘西大地上有许多让人馋涎欲滴的乡土美食,  相似文献   

12.
有一首歌,叫《为了谁?》,写的是军人抗洪救灾为人民的英姿。"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借这首歌,送给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可敬可爱的转业干部们。  相似文献   

13.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14.
最近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感触颇深,这些问题平时也没有去多想过,现在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以下就是我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笔三则     
正1据我所知,《芒果街上的小屋》出版了两次,第一次在2006年,第二次是去年、2012年。2006年我读过一次,小而清淡的喜欢,觉得它像儿时包了玻璃纸的糖果。6年过去了,去年,看到这本书,又读了,这次是闲散的读,从后往前,或者随便从中间的一节开始,但不自禁地,很快又读完了。读的时候,我知道,马上、马上就会给针扎一下,果然是——爷爷去世了,爸爸告诉了"我"这个最大的孩子,"爸爸人像件外套一样皱缩起来,哭了。""我想要是我自己的爸爸死去了我会做什么?于是,我把爸爸抱在怀里,我要抱啊抱啊抱住他。"  相似文献   

16.
我离开故乡已经多年,身处异地他乡,偶尔与几位一起出来的老乡小聚一次,说只有我们小范围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席间,谈笑风生,兴高采烈,那份浓浓的乡情,经常成为美好的回忆.但是,老乡中也有很少说家乡话的,据说是长期缺乏讲家乡话的语言环境,讲家乡话已经不太习惯了.对这种说法,当时没有认真追问,近来读了几本书,才知道到这话是经不住推敲的.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2001年就买了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过几遍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心得。故事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不同心态暴露出来:两只小老鼠嗅嗅、匆  相似文献   

18.
正很长时间以来,找一个能聊聊读书的朋友越来越难了,大家总是很忙,读书似乎变成了一件很特立独行的事情,比如我的N个同事就声称他们从不读书,读也只限于上班途中的报纸和偶尔在地摊上购买的过期杂志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读书做为一种人生的必修功课来做呢?无暇去阅读,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曾经那个渴望读书的时代,仿佛一日间便已经不复存在了。工作节奏加快,使人们都被迫把目光投在了奔波忙碌  相似文献   

19.
有那么一群人!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群人中有我的影子吗?这群人与我有什么不同?顺着这种冲动,顺理成章地打开书本.油墨清香间,手指尖流淌出一个还未被广大读者认知的群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展现在我的面前. 初览,覆盖全省40个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涵盖面,让我不得不叹服著者、编者的匠心独运和选题者的磅礴大气;再读,曾经的富矿采空区灾害、溶岩灾害、斜坡岩土体运动等各类地质灾害尽入眼底,而这些都与我生活的湖南山水相连,在美丽丰饶背后,它有如此狰狞、不测与多变.三读,感受到湖湘大地上稳若磐石的生活秩序,其实是有许多平凡、小众、温暖的手在托举着、支撑着.在这本书中,在地质灾害面前呵护着的这只巨手就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  相似文献   

20.
<正>保罗·克鲁格曼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前美国政府经济顾问。不久前,他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怎么了?》,对美国近百年来的"繁荣发展时期"和"停滞不前时期"的两种经济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论,指出此"两种方向的发展"都非"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由组织化的政治活动所引导的,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他在书中深入地探讨了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美国"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呼吁重开社会政策的公共辩论,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