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层学的发展推动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地层学经历了彻底的变革,逐渐由“相模式”、“沉积体系”、“地震地层学”发展到目前的“层序地层学”,形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方法及理论体系,与含油气系统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国家唯一在产油气的盆地。其勘探活动和油气发现主要在陆上和浅水区,深水区目前勘探程度极低,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重要新领域之一,但存在构造沉积演化不清、勘探潜力不明的问题。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入手,追溯新西兰板块漂离冈瓦纳古陆东缘之前的沉积环境及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划分深水区地层层序;同时运用地质类比评价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了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条件以及可能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方向。指出:①盆地深水构造-沉积演化与目前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陆上及浅水区有差异,其地层系统及地层沉积充填格架可划分为4个层序;②深水区存在比盆地陆上及浅水区更老的新含油气系统,其沉积充填了裂谷期陆相煤系和裂后期海侵泥岩2套烃源层系,且具有"裂谷期生气、裂后期生油"的成烃特点,生烃潜力较大;③深水油气藏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三角洲砂岩及晚白垩世浅海相滨岸砂岩,而东部隆起之上的火山披覆构造圈闭为该区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以TACross的旋回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等各种实际资料,建立了万安盆地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并对万安盆地的可容纳空间变化与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己任,持续开展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与黄东海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大体分为海域及邻区沉积盆地对比研究、中国海域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和黄东海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3个阶段。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形势图,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动态分析和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海域油气资源早期评价技术和沉积盆地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下一步的调查与勘探方向包括:新层系、近海天然气、富生烃凹陷潜山油气藏、南海深水油气、南海生物礁和非常规天然气;③明确了南黄海盆地的基底性质、海相盆地地层层序和构造区划、侏罗纪前陆盆地特征、海相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④明确了东海中生代盆地的地层层序、盆地结构和两期盆地性质、"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⑤发现了南黄海古生界古油藏。上述成果和认识为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充填了巨厚的古新近系含油岩系。尽管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烃源岩分布等油气地质问题是制约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障碍。基于此,作者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盆地古新近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有利储层形成的基准面旋回位置,指出了潜在烃源岩的有利分布层位和区域,提出了不同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7.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 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升温。在全球6大洲18个深水盆地中已发现约58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目前,巴西、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油气田已经投入生产,而且产量不断增加,西非地区也已进入开发阶段,西北欧、地中海以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深水油气勘探或开发。海上油气钻探不断向深水区和超深水区发展,探井数目也在继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储量每年也有很大的增长。深水油气勘探成功率平均达到30%,其中,西非的勘探成功率最高。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最好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中,储层以浊积岩储层为主,盖层通常比较发育,大多数圈闭都与地层因素有关。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属准被动边缘盆地,从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学一开始便在能源和资源的勘探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层序地层学模式的建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露头区层序地层学研究、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域层序地层学环境恢复技术是针对我国区勘探初期的沉积盆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二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层序分析、地震相和岩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盆地发育的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的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构成、技术特点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了在波弗特海面积达870万ha的北极国家禁猎区内进行石油的普查工作,这个面积的8%将用于钻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基隆凹陷的地质、含油气概况,并与勘探程度较高的西湖凹陷作了对比,指出基隆凹陷两侧斜坡、台北构造带、安平斜坡及东侧的断阶带为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齐鲁石化地区石油污染特点,模拟天然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石油的挥发过程,通过差减法确定石油挥发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lovich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分别能很好描述多孔介质中汽油和柴油挥发动力学曲线,且汽油在粗砂中的挥发速率系数较在亚黏土中大,而柴油在亚黏土中的挥发速率系数是在粗砂中的2.0~2.5倍。采用线性方程和二项式分别表达多孔介质中汽油和柴油挥发速率系数随含油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汽油在亚黏土中较在粗砂中的挥发率低,但挥发率一般均在90%以上;经过10 d挥发后,柴油在亚黏土中挥发率为7.2%~37.8%,在粗砂中的挥发率为5.0%~14.0%。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石油烃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997~2004年胶州湾海域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的石油烃浓度变化范围为0.03~430.00 μg/L,平均值为44.56 μg/L,其中82%属于二类以上海水.湾东部和东北部污染较重的区域石油烃的浓度较高.总体来看,1997~2004年之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28.52~50.94 μg/L,只有2003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超过了50 μg/L.胶州湾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为8月份最高,其次是春季,最小的是秋季.石油烃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石油烃与DIN和DIP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16.
The sediments of Southampton Water were analysed for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o determine the fate of petrochemical refinery waste in the estuary. Much of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ppears to be removed by adsorption onto estuarine sediments close to source. Surface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3·1mg/g dry weight near a refinery to 0·5 mg/g dry weight at locations distant from the refinery.The absence of any change with depth in total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from some sediment cores and the presence of distinct ‘oil’ horizons in others suggests that mixing of sediments in the area is very random. Sedimentation rates in areas where a distinct oil horizon was observed ranged from 1 to 3cm a year.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石油很多吗?这个问题不是地质的,而是经济的,更正确地说是政治的。不管科学家、经济学家,还是开采石油的人们(通过经营石油而获得垄断性巨大收入)讨论石油数量有多少,都表现出一定的忧虑:这个原料还能开采多少年?是否到了过渡到另一种可选择性燃料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荧光光谱分析法对芳烃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检测能力。而芳烃化合物是土壤、原油、烃源岩、油田水有机组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的分析,可以进行油油对比、油源对比、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含油气系统划分、成藏研究、成熟度评价等石油地质研究工作,展现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海域油气化探的发展概况、测试技术方法,提出了我国今后研究和发展海域化探技术的基本思路,认为综合油气勘查是今后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12个航次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质调查项目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水质石油类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42 mg/L、0.011~0.046 mg/L、0.007~0.094 mg/L,年度平均含量分别为0.023 mg/L、0.023 mg/L和0.016 mg/L,均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在季节变化上,水质中石油类指标由于受潮流、含沙量及风力等物理因素影响表现不明显,均属于低含量下的波动。在年际变化上,2017年和2018年石油类含量总体相当,2019年相比前2年有显著降低,具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平面分布上,主要呈现为多点源分布,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嘉兴近岸和杭州湾南岸。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石油类含量与悬浮物呈显著负相关,海水中悬浮物对石油类污染物有吸附作用,海水中悬浮物的质量越大,石油类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