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家石梁-黑山寨岩浆杂岩体出露于北京市昌平区东部,由上庄辉长岩、薛家石梁闪长岩、黑山寨石英二长岩、湖门二长岩和黑熊山花岗岩组成。结合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的地质产状、各类岩性的空间分布和接触关系以及侵位深度的估算结果,我们认为该杂岩体是一个被剥露出来的掀斜岩浆房。根据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将杂岩体的岩石归为5大类:(1)堆晶成因的含钒钛磁铁矿辉长岩;(2)低Ti辉长岩;(3)高Ti闪长岩;(4)高Sr低Y中酸性岩(低Ti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5)黑熊山铁质花岗岩。其岩浆活动分为3批次:第1批次的原始幔源岩浆经AFC过程演化形成该杂岩体所包含的堆晶辉长岩、低Ti辉长岩、低Ti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二长岩;在岩浆房未固结时第2批次的高Ti闪长岩浆注入其中;然后是第3批次的壳源铁质花岗岩浆注入岩浆房上部。岩浆固结后该岩浆房经历了大角度掀斜,是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下盘在拆离运动过程中发生背形穹弯变形的结果。该杂岩体所含的高Ti闪长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指示当时存在亏损放射性Pb同位素的岩石圈地幔,不支持岩石圈拆沉的动力学模式。薛家石梁-黑山寨杂岩体是燕山造山带挤压变形导致的地壳增厚和增温所引起的重力崩塌过程的岩浆事件响应。  相似文献   

2.
燕山地区中牛代中基性火山岩包括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类型包括粗叫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安岩,具有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稀土配分模式,富集LILE(如Ba,K),亏损Nb-Ta和Th—U的微址元素特征,Sr-Nd同位素组成中等富集,与华北内部和兴蒙带中生代基性火山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其Nd同位素组成和(Nb/La)s,(Hf/Sm)s比值都介于华北陆块内部和兴蒙造山带之间,反映了其熔融地幔源区继承了华北陆块内部的EMI型地幔特征外,还很可能受到俯冲板片交代作用的影响,暗示了古亚洲洋板块消减过程对华北陆缘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作用。类似于华北陆块南缘岩石圈减薄和置换机制,古亚洲洋俯冲板块对燕山地区古老岩石圈的交代作用在岩石圈减薄和置换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不同于华北板块内部以软流圈沿地幔薄弱带或剪切带上升熔蚀和置换岩石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大的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早白垩世的西石门杂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与岩石圈减薄相关的重要杂岩体。根据西石门杂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套岩石组合。早期岩套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系列组成,具等粒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35. 6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1. 72%~68. 56%、MgO=0. 17%~4. 88%,少部分样品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晚期岩套由斑状二长岩-斑状正长岩系列组成,具似斑状结构,形成时代约为125. 3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为SiO_2=57. 00%~67. 51%、MgO=0. 61%~3. 37%,其中还存在大量年龄约2500Ma的继承锆石。两套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但早期岩套多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晚期岩套岩石中锆石具有更负的ε_(Hf)(t),显示其具有更多的壳源物质组成。角闪石温度计、压力计显示,早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883. 66℃、P=194. 95MPa,相当于7. 36km深处;晚期岩套的定位环境为T=642. 34℃、P=26. 81MPa,相当于1. 01km深处。从135. 6Ma至125. 3Ma,地壳快速抬升了约6. 35km。研究认为,在约135. 6Ma时陆内岩浆作用开始影响研究区,软流圈地幔上涌促使地壳物质熔融、混合形成了早期岩套,同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地壳褶皱变形导致陆壳加厚。之后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作用,地壳快速抬升。在约125. 3Ma后,软流圈地幔继续上涌,回弹的陆壳开始发生大规模的熔融形成了晚期岩套。据此认为拆沉作用是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固镇侵入杂岩体(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进而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中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研究的新启示。研究区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有一定关联性,总体来看,等粒结构的岩体形成时代早于似斑状结构岩体,研究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第一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等粒结构的深成岩体,包括中细粒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30~135Ma;第二期次岩浆活动形成浅部的似斑状岩体,包括似斑状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27Ma。结合野外观察、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讨论分析了固镇杂岩体的成因:固镇闪长岩富镁,高Mg~#值,Cr、Ni含量较高,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铕异常不明显,具有高镁安山岩(HMA)性质,是与其相对应的侵入岩。固镇高镁闪长岩是被俯冲板片熔体和流体交代后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途中与地壳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固镇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地壳厚度约为40~67km。固镇二长岩是由区内正长岩和高镁闪长岩混合形成。研究区石英二长岩是区内高镁闪长岩与另一种更富硅的岩浆混合形成。俯冲板片物质(流体+熔体)对固镇高镁闪长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显示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也涉及到了NCC中部,但受影响的程度小于NCC东部;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部分熔融,显示出拆沉作用在中生代NCC中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推测,NCC中部大规模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节点为127Ma。  相似文献   

5.
燕山地区寿王坟杂岩体由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形成于(128±1)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对比区域岩浆作用特点显示,研究区岩浆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时代相近。寿王坟杂岩体富碱(Na2O+K2O含量为8.48%~9.06%(质量分数),属钾玄质系列(K2O 3.87%~4.96%)、准铝质岩石(A/CNK=0.69~0.89,A/NK=1.19~1.35),富集Rb、Ba、Sr等元素,亏损Nb、Ta、Th、P等元素,具高Sr((684~1 018)×10-6)和Ba((1 163~1 506)×10-6)、高Sr/Y(43~102)和La/Yb(31~91)比值、低Y((7.19~16.55)×10-6)和Yb((0.47~1.28)×10-6)、富集LREE、基本无Eu异常等特征。εHf(t)值较低,石英闪长岩εHf(t)=-18.1~-11.1,石英二长岩εHf(t)=-18.6~-13.2。研究认为寿王坟杂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的贡献。Sr/Y值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其不具源区特征,主要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富水岩浆分异演化发生角闪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发育一套新生代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火山岩类,由于该时期正是亚洲大陆内部岩石圈发生剧烈变形,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重大变革时期,火山岩的形成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很值得探讨。通过对区内火山岩Rb、Sr、Sm、Nd、Pb同位素的研究,在火山岩的岩浆来源、成因等方面获得了大量信息。研究表明:新生代火山岩主要来源于富集 型地幔区,部分为具极高εSr和极低εNd的酸性火山岩,它是与区内钾质熔岩同源的晚期分异产物;碱性火山岩在成因上与板内初始裂谷有关。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壳-幔混合层"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
太平岩体位于黄山市,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中发育数条近南北走向的二长花岗斑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太平甘棠镇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6.8±1.2Ma和131.0±1.2Ma。花岗闪长岩的A/CNK值为1.3,CaO和Na2O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无明显异常;相对亏损Nb、Ta、Ti元素,属过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脉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值;Eu明显负异常,亏损Ba、Sr、P、Ti,形成4个明显的凹槽,A/CNK值为154,属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黄山复式岩体的岩性经历了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斑岩再到花岗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压力等都是渐变的。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皖浙赣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由挤压向拉伸的转换,逐渐变小的岩浆成岩压力,暗示华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更倾向于热侵蚀模式。  相似文献   

8.
程素华  汪洋 《地质论评》2010,56(2):205-214
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早白垩世阳坊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含少量石英二长岩、白岗岩以及闪长质包体。本文首次报道了阳坊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典型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集Rb、Ba、LREE等强不相容元素,Th、U、Nb、Ta相对LREE亏损,负Eu异常较弱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石英二长岩具有高钾、相对高碱、富镁贫铁、富集Rb、Ba、LREE、Sr等强不相容元素,Sr/Y比值高,Th、U、Nb、Ta相对LREE亏损,Eu异常不明显的特点,具有类似于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adakite)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白岗岩具有明显亏损Sr、Ba、REE尤其是MREE,具明显负Eu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质包体MgO含量和Mg#值较高,具有富集K、Rb、Ba、LREE、Sr等强不相容元素,Sr/Y比值高,Th、U、Nb、Ta相对LREE亏损,无Eu异常的特点,与玻基方辉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似,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岩石。阳坊岩体的闪长质包体起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石英二长岩是幔源岩浆与下地壳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下地壳富钾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过程,而白岗岩是上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表明燕山西段在早白垩世晚期具有高地温梯度。地质证据和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阳坊岩体形成于造山带崩塌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云南禄丰鸡街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比,认为本区霞霓钠辉岩平均成分加入10%w(F0)=86%的橄榄石可作为杂岩体的原始岩浆,按P2O5的含量估算出这种岩浆为地幔岩经约3%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学混合模拟计算表明本区地幔源岩具有明显亏损特征。亏损地幔可能与先期幔源岩浆活动有关,更可能是岩体含矿性差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维峰 《辽宁地质》1996,(2):118-126
阜新务欢池-铁匠各冷地区中性岩成分多变,岩石类型复杂,为偏铝质岩石,钙碱性系列。根据其地质特征并结合其他资料,可将其解体为三个杂岩体,杂岩体具有同源演化特征。同位素年龄为169-224Ma,属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其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属被动式就位。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块中东部中生代侵入杂岩存在有富闪侵入岩和花岗闪长岩类两套岩石组合.对其中 8个侵入杂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 40Ar/39Ar定年研究.山西临汾塔儿山正长闪长斑岩、山西长治西安里岩体和河南安阳东冶岩体富闪侵入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24.9± 0.3)Ma,(127.7± 0.3)Ma和(127.1± 0.1)Ma;鲁西临朐铁寨正长闪长岩和枣庄流井花岗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均为(124.9± 0.2)Ma;鲁西莱芜铁铜沟辉石闪长岩和蒙阴虎头崖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 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2.8± 0.3)Ma和(124.4± 0.3)Ma;皖北管店花岗闪长斑岩中角闪石的 40Ar/39Ar坪年龄为(126.9± 0.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含有丰富幔源捕虏体的富闪侵入岩类和具有地壳成因的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的共存,暗示早白垩世华北地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达到了峰期.  相似文献   

12.
王天齐  李红艳  王栋 《岩石学报》2024,40(4):1264-1284

胶东金矿的成因研究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金的物质来源与活化、沉淀机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尹格庄金矿位于胶西北地区的招平断裂带中段, 是区内典型的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以存在大量碳酸盐脉而有别于区内其他金矿床, 这些热液成因的碳酸盐脉对该矿区Au成矿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是破解胶东巨量Au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的良好对象。本研究通过细致的岩相学观察, 发现大尹格庄金矿中的碳酸盐矿物主要包括菱铁矿和方解石, 以脉状、浸染状存在于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 其中部分菱铁矿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共生, 其他菱铁矿则与石英共生, 方解石则呈浸染状和脉状两种形式产出, 菱铁矿和方解石均为热液型碳酸盐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在菱铁矿和方解石中均发现有金矿物的存在。A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菱铁矿和方解石是大尹格庄金矿的重要载金矿物, 形成于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碳酸盐矿物原位微区稀土元素数据也显示出热液型碳酸盐矿物的特征; 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大尹格庄金矿中碳酸盐矿物与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大理岩明显不同。C-O同位素分析显示, 大尹格庄金矿中菱铁矿的δ13CPDB为-5.12‰~-4.82‰, δ18OSMOW为12.13‰~12.80‰, 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 而方解石δ13CPDB为-0.64‰, δ18OSMOW为6.21‰, 显示出幔源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围岩的影响。金矿中菱铁矿显示轻稀土相对亏损, 重稀土相对富集, 有轻微的负Eu异常, (87Sr/86Sr)i为0.709842~0.710087, εNd(t)为-18.5~-17.1;方解石的(87Sr/86Sr)i为0.710861, εNd(t)为-12.7, 指示形成碳酸盐矿物的CO2流体可能来自于幔源的基性岩浆。结合胶东以及整个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地质演化, 本文认为胶东巨量金可能来自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成矿物质随这些幔源基性岩浆的活动沿断层等壳内软弱面向上运移, 而CO2流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并随含金流体最终运移至地壳浅部发生金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然地震S波和大地电磁测深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藏北岩石圈厚度模型,两种测量结果的地质含义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地表高程与地壳厚度回归关系的研究,以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作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平均密度取值的约束,并考虑相变因素对软流圈密度的影响,采用均衡理论对藏北岩石圈厚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可能的软流圈温度取值范围内藏北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106~120km,地壳增厚前的岩石圈平均厚度约80km。藏北新生代火山作用和岩浆起源-分凝深度分析表明,藏北现今岩石圈厚度主要受金云母脱水深度所控制。增厚前岩石圈地幔底部温度高于橄榄岩湿固相线温度,并受闪石和金云母高压脱水作用的影响。加厚岩石圈地幔因其底部不断发生脱水低程度熔融而进入软流圈小尺度对流体系,使岩石圈加厚过程中伴随有底部的脉动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比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块陆下岩石圈地幔橄榄石Mg#值和单斜辉石的REE配分形式。报道了汉诺坝和鹤壁橄榄岩中不同产状硫化物的激光MC-ICPMS原位Re-Os年龄和信阳橄榄岩中锆石的U-Pb年龄和信阳橄榄岩锆石的U-Pb年龄。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华北东部岩石圈中、新生代时的减薄机制。原位分析在揭示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细节上,有比全岩分析更大的优越性,并揭示出了在华北深部有中元古代(14亿年)和新元古代(7~8亿年)热活动的记录。岩石圈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地幔、过渡型地幔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同时,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难以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的减薄过程和新生地幔单斜辉石中出现强烈LREE亏损现象,即历史复杂的克拉通岩石圈向历史明显简单的“大洋型”地幔的转换。因此,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包括:(1)早中生代时,扬子地块向北俯冲碰撞所引起华北岩石圈的熔/流体交代富集作用、地幔伸展和受扰动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侵蚀被改造了的岩石圈;(2)晚中生代—古近纪,因太平洋俯冲的热扰动致使软流圈物质进一步的强烈侵蚀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巨大减薄;(3)晚第三纪以来的软流圈热沉降作用所带来的小幅度岩石圈增厚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的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曾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Yansha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which lost ∼120 km of lithospheric mantle during Phanerozoic tectonic reactivation.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Yanshan fold-and-thrust belt began at 195–185 Ma (Early Jurassic), with most of the granitic plutons being Cretaceous in age (138–113 Ma). Along with this magmatism, multi-phase deformational structures, including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folds, thrust and reverse faults, extensional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 are present in this belt.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mostly focused on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studies of these magmatic rocks, but not on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Mesozoic plutons. We have applied 40Ar/39Ar thermochronology to biotites and K-feldspars from several Lower Cretaceous granitic plutons to decipher the cooling and uplift history of the Yanshan region. The biotite 40Ar/39Ar ages of these plutons range from 107 to 123 Ma, indicating that they cooled through about 350 °C at that time. All the K-feldspar step-heating results modeled using multiple diffusion domain theory yield similarly rapid cooling trends, although beginning at different times. Two rapid cooling phas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t ca. 120–105 and 100–90 Ma. The first phase of rapid cooling occurred synchronously with widespread extension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A-type magmatism, large-scale normal faul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lf-graben basins. This suggests rapid exhumation took place in an extensional regime and was a shallow-crustal-level response to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NCC. The second phase of rapid cooling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uplift and unroofing of the Yanshan Bel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ack of Upper Cretaceous sediments in most of the Yanshan reg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北京北部燕山地区怀柔长园杂岩体及围岩构造变形迹象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中、晚侏罗世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是杂岩体内岩石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 ,并以此为根据为该地区燕山期构造 岩浆事件序列的建立提供部分证据。  相似文献   

17.
刘璐璐  苏尚国  王娜  王文博 《岩石学报》2019,35(9):2873-2892
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发生了强烈的减薄作用,其减薄过程中岩石圈、岩浆的深部过程及浅部响应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中部的河北武安坦岭杂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锆石年代学研究。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细粒二长岩的年龄为134Ma,具似斑状及斑状结构的岩石的平均年龄为127Ma。岩相学观察及BSE图像显示,坦岭各岩体的斜长石均具有复杂的结构。文中对杂岩体各侵入岩中的斜长石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其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通过对坦岭杂岩中各侵入岩中角闪石的温度、压力计算,获得的计算结果可大致归为三个阶段,温度为927~940℃、819~852℃、696℃,压力为347~390MPa、179~223MPa和30MPa,对应的形成深度为13~15km、7~8km和1km。根据斜长石晶体群成分剖面的分析及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个多重岩浆房模型:来自深部幔源的流体形成流体超压将至少二个岩浆房进行活化,并夹带不同岩浆房中的晶体和残余岩浆进行混合形成熔体-流体流迅速上侵冷却就位于地表,伴随着多次脉动及地壳快速抬升完成了坦岭杂岩体的组装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区地壳在7Myr内抬升了约5km,表明了拆沉作用的发生,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浅部响应。  相似文献   

18.
详细研究了北京地区与窑坡组有关的岩浆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和分布特征以及对窑坡煤系的影响。认为窑坡组形成前的火山喷发,为煤系的形成提供了基底,并引起抢峰坡和葫芦棚等地隆起;窑坡组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物质使湖泊淤浅,在淤浅处发育泥炭沼泽而成煤;窑坡组形成后的岩浆侵入使窑坡煤系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