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 0 2年 1 1月 2 4日 ,欧洲最大的活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在连续遭遇 5次地震后开始喷发 ,喷出的熔岩在火山自然风景保护区内流淌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 ,但为了以防万一 ,当地政府已在周围地区展开疏散工作。救援人员在各游览景点用推土机筑起 1 5m高的土墙以防熔岩流侵入 ,但山坡高处一些滑雪设施已被熔岩淹没。据报道 ,这几次地震震级在里氏 2 5~3 7之间。在第 5次地震发生后 ,埃特纳火山剧烈摇晃 ,随后开始喷发。埃特纳火山区是一个滑雪和旅游胜地。埃特纳火山耸立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 ,海拔 3 3 40m ,是欧洲…  相似文献   

2.
航天飞机雷达观察到火山喷发1994年10月1日,当“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将摄像机对准喷出的熔岩和污浊的尘埃聚焦时,航天飞机上的雷达正在扫描喷发的火山。根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指示,这次飞行“按常规”进行。当环境观测飞行进入第二天时,七位机组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五大连池火山群14座火山喷发口的喷发活动期、喷出的火山熔岩特征,岩浆活动期序进行了初步划分与概述,并通过火山地质地貌、新构造活动、火山口周围活化迹象进行初步调查后认为:德都地震与火山尚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7日,熔岩开始沿着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的山坡倾注而下,标志着近10年来该火山首次侧向喷发的开始。在埃特纳火山3350m 高的顶峰典型地经历了长时间的爆发和喷发活动。这次活动伴有短暂的侧向喷发。在侧向喷发期间,大量的熔岩可能对当地的居民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5.
近期阿贡火山(巴厘岛,印尼)喷发警戒等级已升至最高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岛链是西南太平洋最为活跃的一条"火链",生活在该火山区的居民数量也为世界之最,阿贡火山就是这条"火链"中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阿贡火山的喷发周期约为50年,其上一次喷发是在1963年(距今55年)。从2017年8月开始,阿贡火山的地震明显增多,有复苏和再次喷发的前兆,9月份火山警戒等级已升至为Ⅲ级,10月份开始有喷发柱喷出,11月喷发柱急剧上升至4 km并开始有岩浆活动,警戒等级也升至最高级(Ⅳ级)。本文整理分析了当地对阿贡火山的实时监测数据,展示了阿贡火山从开始活动以来,火山地震、形变、地球化学和遥感影像等的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火山形态学方法,探讨了大兴安岭焰山、高山火山的喷发型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哈拉哈河-绰尔河火山群中的焰山和高山火山不同于斯通博利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其早期爆破喷发的火山碎屑形成火山渣锥、空降火山碎屑席和小型火山碎屑流,晚期溢出大量熔岩。两火山具有较高大的锥体(标高200~300m以上),在结构上,松散火山砾、火山弹等构成下部的降落锥,熔结集块岩构成上部的溅落锥。由火山砾和火山灰组成的空降火山碎屑席分布在火山锥体周围。两火山溢出的熔岩经历了从结壳熔岩→翻花石→渣状熔岩的演变。根据喷发产物可推断焰山和高山火山具有以下喷发特征:爆破喷发形成持续的喷发柱→斯通博利式喷发→熔岩喷泉喷溢,其中以持续时间较长的喷发柱区别于典型的斯通博利式喷发。类似焰山、高山火山的喷发特征,在龙岗第四纪火山群、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群中也都有个例,这是中国大陆火山作用中一种新的喷发型式。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31日下午1时10分左右,位于北海道洞斧湖南侧的有珠火山相隔23年后再次喷发。最初喷发是从有珠火山西北山脚开始,烟柱高达3000m以上。之后,位于洞斧湖温泉镇稍往南的金比罗山附近也出现了火山口,它与西北山脚的火山口一起喷发,水蒸气喷泉和小规模的岩浆水蒸气喷泉交替出现,直至现在。山顶部分是直径约1.8km的外轮山,其内部有大有珠、小有珠两个熔岩穹地和1977年喷发产生的有珠新山的潜在熔岩穹地。同时,从西侧山脚到北山脚、东山脚,依次分布着西山、金比罗山、西丸山、明治新山、东丸山的潜在熔岩穹地和有熔岩穹地的昭和新山。首先,…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是一座安山岩质成层火山,它呈现长期的喷发活动。在喷发活动期间,一个内生的火山穹丘连续地生长。粘性熔岩丘形成不稳定的块体。这些块体或者崩塌或者变成火山碎屑流。在火山没有呈现任何地表活动的时段内,火山内部的过压缓慢地增加。火山的不稳定期从一个爆发阶段开始,其间前一个熔岩丘部分被毁。在1990~1995年之间我们观测到了不同时间常数的地磁变化,其中包括1990年8月26日的一次气柱喷射以及1992年1月20日和1994年11月22日的2次喷发。与其他类型的活火山相比,本工作中所观测到的火山磁变化是很小的,至多为几个nT。为了区分与总体活动有关的变化及与每一个非休眠阶段相关的变化,必须把这6年时段内不同时间常数的变化分离开。在消除了台网内每个台站磁场的长趋势变化之后,所有地磁差值问的明显相关性便显示出来。中期变化呈现出2轮活动性,它们与导致1992年和1994年喷发的地下火山体系内的应力场演变相吻合。1995年5月开始了一轮新的活动。在确定的每轮活动期内,快速的火山磁信号都与应力场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1991年5月,1991年9月,1993年2月和1993年12月……)。某些火山磁变化是短期前兆信号,如1992年喷发前3个月内幅度达1.3nT的下降变化。地磁资料、地震活动性和地表现象间的对比表明,与默拉皮火山各轮活动期有关的中期火山磁变化是由压磁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尽管火山喷发有声响,并在广大地区很容易发现,但是,有些火山喷发仍未发现。德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就此提出了证据,证明1982年1月上旬在非洲中部或者北太平洋上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未发现的”火山喷发。其证据是通过观测平流层里光散物质的数量获取的。慕尼黑附近弗劳霍费尔大气环境研究所的这个小组用激光雷达进行了测量。1982年2月初由莱特(R.Reiter)博士领导的这个小组在欧洲上空十五公里高处探测到了一个由火山喷发的颗粒构成的密集的云状物。1980年5月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0.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爆炸式喷发活动是对周围人口稠密地区的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认识喷发类型(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形成)指标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我们给出来自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次主要普林尼式喷发(大约23~1.2ka)、2001年部分熔岩盾坍塌时的小喷发和1997年4次喷发(5月11日、6月14日、15日和30日)产生的原生碎屑中气孔大小分布(VSD)和基质玻璃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基质玻璃主元素的分析(WDS-EPMA)可以估计出喷发的岩浆进入不平衡(晶体和岩浆之间)的深度,通过利用Blundy和Cashman(2001)的石英-钠长石-正长石三元系计算平衡压力来获得。利用CSD软件通过气孔大小分布分析定量解释原生碎屑(浮岩或火山渣)结构来建立岩浆上升时的物理变化和喷发条件之间的关系。原生碎屑内气泡化的程度和类型也与喷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有关,特别是可用来识别气孔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代表了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喷发的转变(Mangan and Sisson,2000;Adams et al,2006)。本次研究给出了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比早期认为的更为复杂的岩浆存储历史,这对该火山目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序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天池火山周边的11个钻孔资料揭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序列和岩浆演化过程.天池火山的喷发序列分为3个旋回:早期旋回喷发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应着周边地区的造高原喷发,天池火山熔岩盾主体开始形成,岩浆演化顺序是粗面玄武岩到粗面岩;中期旋回是早更新世的玄武岩浆演化到粗面岩和粗安岩(相当于小白山组);晚期旋回是从更新世到全新世,老房子小山组的玄武岩演化到白头山组粗面岩及碱流岩.在粗面质岩浆喷发过程中,有寄生火山的玄武质岩浆伴随喷发.全新世内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主体由碱流质火山碎屑堆积物构成,松散堆积物的钻孔堆积层序表明,天池火山在全新世至少发生过两期巨型造伊格尼姆岩喷发.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亚西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是一座安山岩质成层火山,它呈现长期的喷发活动。在喷发活动期间,一个内生的火山穹丘连续地生长。粘性熔岩丘形成不稳定的块体。这些块体或者变成火山碎屑流。在火山没有呈现任何地表活动的时段内,火山内部的过压缓慢地增加。火山的不稳定定期从一个爆发阶段开始,其间前一个熔岩丘部分被毁。在1990~1995年之间我们观测到了不同时间常数的地磁变化,其中包括1990年8月26日的一次气柱  相似文献   

13.
沿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NNW向分布的五大连池火山带上分布了约40座第四纪单成因火山。通过野外地质特征结合火山岩年代学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活动分为2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期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科洛火山区,以熔岩溢流式喷发为主;中更新世—全新世期火山活动分布在整个火山带,爆破式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碎屑锥,溢流式喷发产生结壳熔岩、渣状熔岩与块状熔岩,形成广泛分布的熔岩流。野外调查发现了夏威夷型、斯通博利型与强斯通博利型等岩浆爆破式火山喷发的典型堆积剖面,首次发现并报道研究区射汽岩浆型火山喷发堆积剖面。结合火山活动历史与火山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五大连池火山带的火山系统仍有再次活动的潜力。基于火山时空分布与喷发特征,文中对五大连池火山带未来可能喷发的方式和危险区进行评估。如若发生强斯通博利型喷发,将形成高度10km的喷发柱,产生的火山灰一般不会对航空运输产生影响;斯通博利型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最远可抛射约1km;夏威夷型喷发及溢流式喷发产生的熔岩流是主要的灾害源,计算得出结壳熔岩运移的距离为3. 0~13. 5km,渣状熔岩运移的距离为2. 9~14. 9km;射汽岩浆型喷发产生的基浪速度可达200~400m/s,运移距离≤10km,是潜在的重要灾害类型,应该引起更多重视,并积极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科洛火山群火山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洛火山群的新生代火山共有23座,坐落于科洛河两岸,火山岩面积约为350km2,岩性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由于地处NE向断陷盆地这一特殊的构造位置,科洛地区的火山活动及展布主要受到区域基底断裂的制约.火山喷发形式总体为中心式,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3期.上新世在断陷盆地边缘形成了一系列NE向线性展布的中心式溢出型火山,其中部分火山因风化剥蚀而失去了原有的火山地貌特征,仅保留盾形熔岩台地.早更新世火山活动相对平静.中-晚更新世火山活动仍受到NE向基底断裂的控制,但喷发中心、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均发生改变,火山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进入全新世以后南山喷发,其火山结构保存完好,裸露的熔岩台地保留了较好的微地貌特征.该期火山亦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构成.在科洛火山群的火山活动过程中,其熔岩流覆盖了早期沉积地层,并对盆地中的河流进行了改造,最终导致该区断陷盆地初始地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海兴一带出露2座第四纪火山,即小山火山和大山火山,并在边庄附近隐伏了火山岩。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显示:小山火山为玛珥式火山,喷发方式为射汽岩浆喷发,影响范围仅限于火口附近,喷发物为火山渣、晶屑和火山灰;大山火山早期为爆破式喷发,后有岩浆侵入,喷发强度和规模均不大,产生了火山渣、火山集块岩和致密熔岩颈。边庄隐伏火山岩为气孔状和致密火山岩及火山角砾岩,喷发方式以弱爆破式喷发和熔岩流溢为主,喷发时代为早更新世。小山火山渣和边庄隐伏火山岩成分为玄武质,而大山火山岩Si O2含量低,属于霞石岩。氧化物含量不显示线性关系,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岩浆演化关系。3处火山岩均富集轻稀土,边庄隐伏火山岩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无高场强元素Zr、Hf、Ti亏损,大山和小山样品强烈富集Th、U、Nb和Ta,明显负K和Ti。3处火山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对独立的火山结构,虽均可能来自软流圈,但明显经历了不同的岩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简要综述了火山喷发过程中喷入大气圈内不同成分的火山气体含量及其气候、环境效应和造成的火山灾害 ,并介绍了利用火山喷出气体成分和含量的变异特征进行长尺度火山喷发预测的原理与方法。认为当前在中国开展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喷出气体成分和含量的系统研究十分必要 ,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月15日汤加一座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并进入平流层,形成巨大火山灰云团,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汤加火山的地质构造背景、喷发历史、喷发过程、灾害影响、喷发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详述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过程及灾害影响,由此引申到当前国内活火山的活动状态.长白山天池火山...  相似文献   

18.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爆炸式喷发活动是对周围人口稠密地区的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认识喷发类型(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形成)指标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我们给出来自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次主要普林尼武喷发(大约23~1.2ka)、2001年部分熔岩盾坍塌时的小喷发和1997年4次喷发(5月11日、6月14日、15日和30日)产生的原生碎屑中气孔大小分布(VSD)和基质玻璃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基质玻璃主元素的分析(WDS—EPMA)可以估计出喷发的岩浆进入不平衡(晶体和岩浆之间)的深度,通过利用Blundy和Cashman(2001)的石英一钠长石一正长石三元系计算平衡压力来获得。利用CSD软件通过气孔大小分布分析定量解释原生碎屑(浮岩或火山渣)结构来建立岩浆上升时的物理变化和喷发条件之间的关系。原生碎屑内气泡化的程度和类型也与喷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有关,特别是可用来识别气孔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代表了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喷发的转变(Manganand Sisson,2000;Adamsetal,2006)。本次研究给出了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比早期认为的更为复杂的岩浆存储历史,这对该火山目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S.  R.  McNutt  刘巍 《世界地震译丛》2006,(3):1-29
火山能够产生大量地震信号,这些信号与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信号不同。几乎在每一次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之前,火山下面或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增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因此,地震学已成为火山喷发预报和监测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尽管在不同火山建立的监测站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差异,但世界上近200座火山均已采用地震方法监测,这表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喷发的538座火山中有约1/3的火山采用了地震监测。近几十年来,每年会发生55~70次火山喷发(Simkin,1993)。火山的喷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地震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20.
五大连池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过程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当代火山学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为恢复五大连池两个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历史过程进行了野外考察研究工作。老黑山火山锥是由三套不同的碎屑堆积物组成。在锥体的南侧、东侧和西侧以及北测和北西侧有5个熔岩溢出口,按它们形成先后关系,认为有早、中、晚三期熔岩流。本文还对老黑山火山锥上的寄生火山、结壳熔岩与渣状熔岩的分布、流动特点及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老黑山火山是经多期次喷发活动形成的。火烧山火山锥是一碎屑化泡沫化程度很低的浮岩块和熔岩碎块组成,同老黑山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