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山西数字地震台网14个地震台的310条波形资料,研究了山西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采用Atkinson和Moya方法,研究了各台的场地响应和几种震源参数,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到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23.2f 0.506;得到的1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山西台站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得到了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应力降、震源半径与应力降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十五”数字化之后34次 ML2.5~ML5.2级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反演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 f)=469.5df0.3141;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出41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出仪器安置在山洞且地处外界干扰小的台站没有明显的放大效应,而其它台站尽管都是基岩台...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首先用Atkinson方法计算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此基础上用Moya方法同时反演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687.9f0.460;除了湟源台(HYQ)外,其余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研究区地震的应力降范围为2~40 bar,优势分布在2~20 bar;震源参数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震级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郭晓  张元生  莘海亮  李稳 《中国地震》2007,23(4):383-392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首先用Atkinson方法计算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此基础上用Moya方法同时反演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04.2f0.264;9个台站中除了天水台,其余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其均处于岩石地基的情况相吻合;研究区地震的应力降范围为1~70bar;震源参数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震级之间存在较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山西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场地响应和震源新参数各量关系初步研究之后,利用山西地区2008年8月-2012年5月间发生的ML2.0级以上地震612次,计算其中148次地震的震源新参数.着重研究该时间段内山西地震带连续发生的5次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区的背景应力降,阳曲震区的平均应力降为2.586 MPa,其它4个震区都在1~2 MPa间.分析发现山西中部的阳曲震源区、原平震源区、大同震源区震后应力降趋于平稳的低位,而山西中南部地区的洪洞、河津2震源区附近的地震应力降在震后仍处于不断积累、逐步增强的趋势,所以应密切关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震情形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山西中南部地区14个地震震源谱的低频水平、拐角频率和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Q(f)与频率的关系是:Q(f)=299.4f0.563;7个基岩台中岢岚、东山、阳城台在3 Hz~6 Hz附近有6~8倍的放大、离石台在2 Hz~10 Hz有2~3倍的放大。标量地震矩M。与ML震级线性相关较好,震源半径在230 m~508 m之间;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拐角频率随地震矩的减小而增大;应力降和地震矩之间存在着应力降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增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胶东地区地壳S波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山东数字地震台网7个地震台的118条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1992),研究了胶东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采用Moya方法(2000),研究了各台的场地响应。得到胶东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为Q(f)=249×f^0.596;得到的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胶东地区台站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  相似文献   

8.
Using digital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the Gansu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e inelast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a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method proposed by Atkinson. Then, the site response and source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Moya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frequency-dependent inelastic attenuation, Q value, in the southeastern Gansu is estimated as Q (f) : 404.2f^0.264 . Except for the Tianshui station, the sit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stations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basement on rocks. The stress drops of all 39 earthquakes range between 1 × 10^5 and 7 × 10^6 Pa. We also found the dependence of corner frequency on seismic moment and seismic magnitude.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坪铺库区2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了联合反演,并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87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8×f0.91;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紫坪铺库区小震地震矩、震级与震源谱拐角频率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形数据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四川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203.1f0.834。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地震的场地响应,采用Moya方法与Atldnson方法分别得到了相应地震的震源谱参数,两种方法的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得到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为:logM0=17.27+1.18Mt,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关系,即随着地震矩的增大,拐角频率减小,这些地震的应力降在10-400巴之间,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兰兰  李志海 《地震学报》2011,33(2):134-142
根据新疆数字地震台网17个数字地震台的地震波形资料,用Atkinson和Mereu方法反演天山中东段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用Moya和Jorge方法反演1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天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460.7f0.515;17个台站的台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209次地震震级与地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长岛震群2017年2月14日—9月1日期间的波形与震相资料研究长岛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得到该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63.9f1.374 1。采用Moya等[1]提出的利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得到长岛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Brune模型震源参数计算公式求解长岛震群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地震矩随ML震级的增大而增加,地震矩与破裂半径R之间存在半对数关系,拐角频率fc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减少;长岛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数值普遍偏小,最大不超过0.9MPa,这意味着长岛震源区整体构造应力较低,也可能指示长岛震群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面,整体而言,长岛震群地震应力降变化起伏很大,在M4.1地震发生前,拐角频率与应力降均发生快速下降后随即翻转上升的现象,证明在M4.1地震发生前震源区整体应力的挤压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及邻区发生的201个ML2.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反演, 用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得到本区地震震源谱衰减模型。 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 计算得到震源谱并研究了近震震级与拐角频率、 地震矩、 震源破裂半径及应力降之间的关系。 详细分析了震源参数误差大小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 对剩余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剩余应力降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宁蒙交界地区、 低剩余应力降分布在宁夏中部同心、 中卫一带, 银川盆地中南部的吴灵地区和宁夏南部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剩余应力降变化较为明显, 在时间分布上这两个区域剩余应力降在中强地震前均有降低—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浙江珊溪水库地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起杨  朱新运 《地震学报》2016,38(6):835-846
利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 360次珊溪水库ML0.5-4.4地震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后得到速度谱,对速度谱在频率域进行傅里叶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之后使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拐角频率和震源位移谱零频极限值,进而计算出该区的地震矩为1010-1014 N·m,震源破裂半径为33-550 m,拐角频率为2.4-39.7 Hz,地震应力降为0.04-6.74 MPa,视应力为0-2.75 MPa.在此基础上,对各参数特征及其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震源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对数线性或半对数线性关系;空间上,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在库区西北段较高,东南段较低;应力降与地震矩在空间上呈反向关系,拐角频率与破裂半径在空间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记录到的ML2.5~5.0级地震,根据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原理,利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安徽地区地壳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安徽24个省属专业地震的台站场地。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求得安徽地区9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谱参数,进而根据Brune中小地震圆盘模型计算其拐角频率、地震矩、应力降、矩震级、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中小地震的ML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而地震矩M0与应力降Δσ、震源尺度r和拐角频率fc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区地震动衰减和场地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tkirlsorl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反演山东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在此基础上利用Moya等方法进行了台站的场地响应的测算。数据分析使用的是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最早正式运行的8个数字台站记录的所有地震,采用信噪比方法挑选出质量较高的16次地震,对记录谱进行路径校正后参与计算得到每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非弹性衰减Q值和频率f有很好的线性关系,Q(f)9=297.4f^0.558;8个数字地震台中的7个基岩台均没显示出明显的放大作用。1个井下摆台站场地响应在高频部分衰减很快。  相似文献   

17.
使用广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6月-7月广西平果ML1.0-3.0震群162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系统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震震级、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应力降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的线性关系;地震应力降、视应力与震源破裂半径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与地震矩成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获得各参数的定标关系相近,尤其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后,与浙江珊溪水库地区的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其他地区的应力降及视应力降相比较,本研究区属于低应力释放地区,但由于此次研究的地震事件时间跨度较短,且时间段比较集中,对该地区的应力释放水平还需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天山非弹性衰减、场地响应及其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明  李志海 《地震》2014,34(1):77-86
本文利用新疆北天山22个数字地震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了北天山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465.2f0.53; 其次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2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在1附近,其中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可能与台基岩性和仪器工作状态有关; 最后用ω平方震源模型计算了161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161次地震震级(MS)与地震矩的对数、震源破裂半径、矩震级呈正相关关系、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应力降并无明显的依存关系,进而利用震源参数中的应力降时序图,分析了研究区内2次6级地震前后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表现为震前出现高应力异常,震后趋于低值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ground motion in Southwest Yunnan, and better serve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the target area, 242 groups of three-component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ings in Southwest Yunnan from 2007 to 2019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two-step non-parametric generalized inversion method. By separating and solving the ground motion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quality factors of 0.5 ~ 20 Hz in this area was given, and the site effect of 26 strong earthquake stations in the study frequency band were obtained,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VSR results. Based on the grid search method, the seismic moment M0, corner frequency fc and source model parameters of 35 seismic event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alib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some source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 value and frequency of quality factor in Southwest Yunnan is Q=94.23f 0.43. Compared with HVSR method, the site response determined by non-parametric generalized inversion method is generally higher, but the site effect spectra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are consistent. The source parameters such as corner frequency, seismic moment and stress drop are mutually dependent.  相似文献   

20.
安徽地区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浩  夏仕安  张炳  程鑫  王琐琛 《内陆地震》2012,26(3):257-262
根据安徽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23个地震波形事件,首先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安徽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特征,再用Moya方法得到2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扣除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的影响,利用遗传算法得到2009年以来安徽测震台网记录的42个ML≥2.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这些震源参数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地震的地震矩与近震震级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近震震级与矩震级存在一定的偏差,应力降与近震震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小,震源破裂半径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