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台站、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等宣传途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阐述了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社会作用,认为地震科普宣传是地震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震科普宣传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时效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它作为一种信息,尤其要以科学事实为根据、以自己特殊的规律来表现适应民众心理的实质内容。本文用系统论、心理学、信息论的观点,试图从信息的传播、及馈及其科学管理的角度,探索开展地震防震减灾社会宣传工作的规律,提出如何进一步提高地震科学的社会宣传功能,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问题,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宣传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受众针对性、宣传内容和宣传手段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是地方地震工作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宣传工作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而这却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工作。地震宣传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城镇,但不可忽视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如江苏省的某些乡、镇,人口有数万,工厂有数百家,产值几亿元。某些县、乡、村的企业,职工人数超过千人。对于这样的县、乡、镇,同样应是地震宣传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各地应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地震宣传工作重点的确定,应以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发达情况、震时  相似文献   

7.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震科普的现状,总结了地震部门近几年科普宣传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地震科普宣传的新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直播、机器人撰稿等新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给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探索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近两年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地震系统科普宣传融合发展最新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遇到汶川8.0级突发大震,科普宣传就更加重要.我退休后,按照单位领导的要求和安排,做了一些地震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汶川地震后,经常被媒体追得手忙脚乱,团团转.从地震科普宣传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几点.(1 好对公众的宣传,自己必须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龙海县地震办公室,多年来重视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们在宣传管理上抓组织机构落实,抓防震抗震宣传落实,抓重点带一般;在宣传方法上具有针对性、群众性和经常性。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玉树7.1级地震震情跟踪过程中,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情况,发现数字地震资料的运用可以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调查、专家组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搜集资料,从决策部署和组织指挥、自救互救、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紧急安置等方面对玉树7.1级地震抢险救灾活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地方地震局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论述玉树7.1级地震后,海东市地震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玉树7.1级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实践,就建立良好的后勤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后勤保障的特点、难点及如何提高地震应急后勤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年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的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对该区域地震的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周边大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讨论。分析认为地震中长期预测仍将是地震预报和地震短临预报的突破口,从大的背景判定危险区域,投入监测力度,进而进行小区域研究分析,在震前找到一定的前兆信息或者资料积累等仍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7个台站记录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方法测定相继时间间隔内较清楚地球自由振荡频谱峰的能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确定了相应振型的Q值。结果表明不同振型的Q值明显不同,同一振型在不同台站计算得到的Q值也有略微差异。分析认为,前者可能源于地球自由振荡振型频率和探测深度不同所致,而后者可能与地壳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利用sPn震相的特点分析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及其余震,进而计算出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0年以来青海省完成的震例总结工作结果,对震例中明确提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进行了统计,结合玉树7.1级地震前出现的空区、前震等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前提出的多震级档空区异常是震例中有较高映震能力的指标。2010年4月14日玉树的4.7级地震被认为是当日7.1级地震的前震,这在以往震例中是少有的,也进一步说明震例总结和典型震例的深入研究对推动地震预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巴颜喀拉地块北、东、南边界带的构造特征、各个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震活动,从而探讨了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前巴颜喀拉地块地震活动特征。从2008年玉树地区地震活动变化、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强震呼应及块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地震趋势预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