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怀来后郝窑地震台怀4井ATG-6138M型气汞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及排除其观测干扰因素,为正确识别震前异常信息提供参考依据;对ATG-6138M型气汞仪和DFG-B型气汞仪进行观测质量对比评价,运用origin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ATG-6138M型气汞仪数据变化较为灵敏,且观测质量优于DFG-B型气汞...  相似文献   

2.
针对九江二井测汞仪老化、观测效率下降的现象,引进新型高精度ATG-6138M测汞仪并对井口装置进行改进,数字化汞观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九江二井汞观测系统改进过程的介绍及改进前后汞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井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良好耦合是取得连续、稳定汞观测资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开展了近3年时间,与模拟观测相比,具有数据传输快、数据量级大、人为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地下水位的高频、短周期信息大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一致,因而可以代替现有的模拟观测;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与软件系统(EIS2000)方便地联接,随时采用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分析,跟踪动态的发展变化;日常分析应用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仍可延用以往模拟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同时许多新方法(如潮汐分析、加卸载响应比法)也可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背景汞是揭示构造活动及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化学示踪元素,其分布特征受深部供给源、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地层和地—气交换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季节和环境的短期变化也会影响气汞逸出(程鉴基等,1997;孟广魁等,1997)。在地震监测中,汞具有较好的映震效应,其动态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可通过观测汞的浓度变化获取地震孕育信息。但是,在地震断裂带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汞浓度变化的因素较多(张磊等,2015;陈华静等,1999)。日常监测表明,  相似文献   

5.
利用RG-BS型智能数字测汞仪,与XG-5Z型塞曼测汞仪对下关温泉水汞含量进行为期1年的同步观测实验,从仪器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参数以及同步观测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两台仪器一致性比较好,能够正确反映地下水中汞含量的真实变化。该结果可供地下流体学科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山西忻州奇村水汞观测出现短期高值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是正常值的10倍左右。从变化时间上分析,比较好地对应了2002年9月3日太原ML50地震,但通过调查和对比观测等分析。认为此异常系仪器不稳定、试剂污染及所配试剂用的蒸馏水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下流体汞观测仪的主动采样、脱气方式,设计了满足主动脱气条件的储气装置.以储气装置气囊内气压稳定性为指标,开展储气装置匹配ATG-6138M型痕量汞在线分析仪和自然吸气鼓泡脱气装置的气汞观测实验.结果 表明,储气装置能保证被测气体及时置换,维持整套气汞观测系统动态稳定,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若羌6.6级地震形变前兆异常的对比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993年若羌6.6级地震前库尔勒地震台多种形变(应力、应变)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前期异常始于1990年底,主体异常始于1993年2月,震前2-4个月是异常发展的主潮期。各手段观测到的异常彼此呼应,相互印证,起始和转折变化时间,或同步一致,或相继跟随;它们的异常幅度(量级)相差较大,在10^-6-10^-4之间;异常形态各有特点,而又不无相似。朝向震中的应变观测元件异常最明显,而倾斜矢量  相似文献   

9.
以2016年7月19日新疆乌什M4.5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分析此次地震前异常特征。分析表明:震前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和阿克苏台痕量氢均准同步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异常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加速变化、年变畸变、幅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地震前兆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东满  许相希 《地震》1991,(6):25-30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新疆地区的同震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了8·7级特大地震,震后发现新疆地区的部分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等,都记录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且在清理中发现,不同的仪器记录能力相差很大,如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的记录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模拟记录在中强震发生时出现的限幅和断点等丢失信息现象;但数字化水位仪器的记录能力却有所下降。本文将上述现象简述并予以分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珍 《四川地震》2007,(3):22-27,48
回顾了1976年8月16日松潘7.2级地震中期、短期与临震预报,以及震后趋势判断的过程,简述了当年预报所依据的各类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模拟和数字地电、地磁类观测资料。四川地区地电6台站的26测项模拟观测,在汶川8.0级地震前仅出现1项中期异常,异常台站比1/6=0.17;异常测项比为1/26=0.04。对"九五"到"十五"期间四川地区数字化改造或数字地电观测资料,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四川地区6个台的地磁垂直分量整点值的日变形态在震前2天出现波谷分裂的异常现象,由于平时出现此类异常频繁,若用于预测无统计学的显著意义。可见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电和地磁类观测资料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比例是极低的。同时对疑似或有争议的异常测项进行分析说明,对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类异常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高精度水准测量领域数字水准仪逐渐呈现出取代光学水准仪的趋势。本文通过实际观测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类水准仪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光学水准仪相对较重,但性能稳定,而数字水准仪轻巧、操作方便,能很好地避免人为读数误差。在实际工作效率上光学水准仪占优,测量精度的稳定性好于数字水准仪。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地震前兆短期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礼  宋治平 《地震》2006,26(1):71-77
通过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4次5级以上地震的研究表明:无论以异常开始时间判断的异常还是以异常结束时间(或转折时间)判断的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震前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关系,并且前兆异常存在不同特征的三阶段性。以前兆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异常频次反映出地震孕育的中期阶段信息。以异常的转折(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其异常频度具有短期信息。从而提出了异常转折率TAR,研究表明,强震前TAR超过均值的高值异常具有短期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后,提出了华东地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综合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 10号泉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 (群 )远场兆的特征 ,认为中强震源兆的表现是震前 1a~ 2 a,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高值异常 ,临震前有转折或反向 ,震后异常由强到弱 ,直至消失 ;中强震场兆的表现是仅有少数测项出现场兆异常变化 ,异常以脉冲式短临突跳为主。强震 (群 )场兆的表现是少数映震效能较好的测项出现趋势性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fracture mechanics,a large amount of practically observed data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it is disclosed that the earth resistivity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a strong event have shown seismically an anomalous earth resistivity suddenly changed sequence.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in the sequence tends to shift backward with the increase of epicentral distance,while it shifts forwar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Also,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expands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peripheral areas.The result of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obviousness degree of the anomalies is related to the measuring direction.The lithological contrast around the stations also influences the time of the anomaly occurrence.The maximum sudden change of the sequence will be advanced while the rock resistance to pressure is not good.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three key elements of forthcoming earthquakes by using the suddenly  相似文献   

18.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易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汶川8.0级地震时出现的同震形变响应和震前一些测项的异常变化。各手段出现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具有共同特征,反映了当地应变场在地震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及调整过程;部分测项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时间较为吻合,可能包含一定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综合异常指数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指数分布函数出发对于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异常指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综合异常指数具有直接的数学来源, 蕴涵着明确的物理意义:将失效分布函数中的失效率分段取值, 并与地震研究中某种预测手段或方法所处的状态联系起来, 即取为某种预测手段或方法在某研究考察时段内的异常隶属度, 产品的失效则意味着该预测手段或方法出现了异常,得到异常指数;对其进行加权, 得到单项异常指数;对单项异常指数进行综合后即得到综合异常指数。综合异常指数包含了所研究的所有观测手段或方法所蕴涵的地震信息。最后将其具体应用于宁夏震情监视区, 进行了预测检验。发现对于1970 年后发生在宁夏及邻区的9 次中强地震事件, 综合异常指数均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