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巴塘6.7和小金6.6级地震前的磁异常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1988年以来利用地磁异常及地磁低点位移法在日常震情监视、分析预报中的实用化情况、认为该方法预报中强震有一定效果,对应地震的概率为55%,预报发震时间较好,但预报地区范围较宽,存在一定的虚漏报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近几年用地磁特征线法预报地震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地磁“Z分量和向量T的27日滑动差”异常时间跨越式预报地震的两种方法及相应的预报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地磁Z分量和向量T的27日滑动差△Z与△T在基线值附近无规则地跳动。但在南北地震带的南坪至吴忠地段的中强地震前,兰州地磁台的△Z与△T出现异常,其异常幅度分别为,△Z>0.2NT;△T<=0.1。异常时间△t≥14天。据此可按异常时间跨越式法预测未来4.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日期;t=n×△t±1天,(n=1,2)。在近两年地震监视预报中应用上述方法的预报指标对1984年灵武5.2级地震和1985年宕昌5.0级地震作了较好的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4.
广东及邻区地震前地磁变化和异常判别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华 《华南地震》1999,19(1):52-59
应用差值,相关,地磁特征线以及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广东,海南,广西3个台的地磁资料,寻找适用于本区的地磁分析预报方法及地震异常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当参量超过1.5倍均方差时为异常;异常出现半年内在异常台站附近(距离小于250km范围内)发生地震.若两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则未来地震将可能大于6级,在单台分析法中,地磁特征线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效果较好,用特征线法,当广州台特征线参数K-0.  相似文献   

5.
前言地磁特征线法又称为地磁斜率法,是兰州地震台徐文耀、王宗洪等同志在七十年代初步试用並在以后实践中逐渐改进的一种以磁报震方法。该方法不仅分析使用简便,而且物理意义清楚,是值得在地震短期予报中推广试用以使其得到研究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磁脉动预报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5,17(2):253-258
阐述了利用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根据感应磁效应理论,地磁脉动比起常规的地磁观测方法,更能有效地反映震前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震前地磁脉动传递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并取得较好的预报震例.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地球深部电性变化及相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在一些中强地震之前,我们观测到震中附近地磁场各分量发生特殊的相关变化,据此我们在1970年提出地磁预报地震的“特征线”法(又称“斜率法”)。本文从高斯位理论出发,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讨论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并阐明预报指标的物理意义以及特征线变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甘肃及周边地区2008—2014年地磁垂直分量Z的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实际震例分析,初步给出了适用于甘肃地区的地震分析预报异常形态特征的磁异常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我国45次中强震(5级左右31次,6级以上14次)前后数年内震中区附近基准地磁台地磁特征线参数(斜率K,相关系数C,或然误差γ)随时间的变化。在正常情下,参数在临界值(k=-0.16,c=0.75,r=1.8)以内变化,即k>-0.16、c<0.75、γ<1.8。但在震前两三个月内,k、c、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同时超出临界值,出现k值下降,c值上升的对偶异常。用上述参数组预报地震的显著优点是降低了虚报率,除了内符检验较好外,在用于预报地震中也取得了实效。本文还给出了参数的异常幅度k与震中距L,震级Ms与震中距L之间的经验关系式。k=aL+b;Ms=EL+D。地磁特征线法用于地震预报的物理意义已有文献报导。近年来通过大量震例分析和预报实践,在提炼该方法的定量预报指标,提高报准率,降低虚报率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1989、1990年首都圈地区所发生的中等地震(不含唐山余震)的磁效应。在该地区,中等地震的磁异常是较明显的,具有一定的监视预报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在所发生的5个中等地震中,4个震前有异常显示,并对其中的3个震前做了有震预报。最后,对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的途径和异常出现的随机性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磁特征线法,计算通海台自1995年至2007年H、Z分量的地磁特征线的斜率K和特征线的相关系数C。通过对K与C的变化特征与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得到当通海台特征线参数K≤-0.0975和K≥-0.0106为异常,异常出现0~2月内将发生较强地震,其概率为93.8%;异常形态与云南地区的地震有很好的区域对应关系。震例分析表明,用特征线法提取的震磁异常对于地震的短临跟踪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磁观测与预报地震方法清理工作在震例分析、研究与预报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结果。说明地磁异常变化是一种有希望的地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3.
震磁效应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人们对于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流变磁效应、电动磁效应、热磁效应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磁效应机理的认识、研究进展以及利用震磁效应激发的地磁异常从地磁场的长期和短期变化中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震磁效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强调应从加强地磁台网观测、改进震磁效应的实验及引入提取震磁异常新的方法3方面加强震磁效应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地磁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1月17日至29日在新疆喀什地区发生8次地震,震前均观测到地磁脉动异常.文中对未发生地震期间地磁脉动观测的背景环境以及喀什台常见的地磁脉动进行分析,然后对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现象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这种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的产生机制.这种震前发生的地磁脉动异常在地震的短期预报上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吴德珍  陈晖 《华南地震》1996,16(3):53-57
探讨了北部湾地震地磁和气象的异常现象,初步结果表明,震前几个月至数天,地磁垂直分量的相关系数r值,特征线斜率K值以及Z日变形态双低点位移先后出现短临异常,气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年雨量一阶差分大于400mm可作为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报参考指标。震前数月,-3.2m的地温年变形态出现畸变。  相似文献   

16.
大连及邻区在1981-1991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大连台1981-1991年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在研究大连台P(Z)值的异常变化与该周围中强地震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华北区域性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用明  王宝坤  李玉春 《地震》2000,20(2):48-52
利用河北及邻省共17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磁低点位移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①异常并不与静、扰日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②异常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③异常偏离中午的最大时间大多在下午及偏西方位;④有震异常占总异常35%,异常后1个月内发震的占有震异常47%。并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日变低点位移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利用文中提出的地磁交汇法进行追踪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震磁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震源场、区域应力场产生震磁异常的物理基础以及地磁日变化的“透视-触发”作用。根据预报实践提出了渐进式和跨越式预报方法相结合的地磁预报地震的思路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地震短临预报极其重要,并且经过了人们多年的努力,但它仍是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与地震相关的电磁现象被认为是解决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震电磁前兆信号的震例,这些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DC-VHF)内,其中ULF地磁变化是最有希望的地磁前兆之一。通过监测ULF地磁变化,有望实现地震短临预报。本文将阐述从ULF电磁信号中提取震磁异常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县(82.29°E,40.01°N)发生MS6.1地震,震源深度50 km。地震发生前,中国局地震短临预报跟踪电磁学科组和新疆地震局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新疆地区地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和《地震电磁分析预报方法清单》对新疆地区电磁台站的数据进行异常梳理,发现新疆地区电磁台站存在流动地磁、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地磁逐日比、地磁低点位移等多项异常。震前异常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发地震基本一致,震前中短期渐进式异常演化特征较突出,2017—2020年新疆地区地震电磁学科预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