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轻轨隧洞相临重庆市某高层建筑(水晶城堡)岩体地基,采用工程地质定性分析、附近同类工程建设的经验类比、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对拟建建筑和地下轻轨隧道的相互影响及其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全面分析了修建高层建筑对轻轨隧洞围岩位移、应力及对其安全系数产生的附加影响。分析表明, 修建上部建筑物对地下洞室的开挖位移和应力有微量扰动,洞顶最大附加位移量为1.15 mm,塑性区变化不大,由此可认为在正常施工和工程地质情况无异常的情况下,该工程的修建不会对地下洞室的安全和围岩稳定性构成影响,可为同类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声君 《地质与勘探》2013,49(3):541-547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地下工程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是整个工程中的关键问题,现今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有很多,为了明确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本文对现有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用系统性的方法从定性、定量、可靠度等方面考虑,主要包括洞室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和洞室局部块体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设计及计算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康志强  周辉  冯夏庭 《岩土力学》2006,27(Z1):311-314
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原理,把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层次化,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逐层分析比较,将4段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排序。实例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使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泄洪洞等为例,对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可分为拱顶横向拉张塌落型、侧壁切向挤压滑落型和洞周自重掉落石块型三种破坏类型产生的围岩压力,并讨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以研究区引水洞为例,分别计算了拱顶围岩整体滑落和侧壁围岩整体滑落型围岩压力。该项研究成果,它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洞室围岩稳定性与相应稳定性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清江水布垭地下厂房围岩稳定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水布垭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种方案计算和比较,论证了局部软岩置换、支护型式优化、支护参数优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洞室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压气储能洞室稳定性和洞周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才初  张平阳  周舒威 《岩土力学》2014,35(5):1391-1398
地下储气构造物是压气储能(CAES)电站选址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工开挖的硬岩洞室因其受地质构造限制小、适应范围广而备受关注。针对压气储能地下洞室方案选型和密闭性要求,选择了典型的洞室埋深(200、300、500 m),考虑不同的洞室形式(隧道式和大罐式)和洞室尺寸,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出高内气压下压气储能洞室围岩的塑性区和洞周应变。通过分析开挖后和充气后两个工况下围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获得合适的洞室形式。当围岩级别为Ⅱ级、内压为10 MPa的情况下,埋深为300 m的圆形洞室和大罐式洞室稳定性较好,该埋深下6 m直径圆形洞室最大洞周应变为7.55410??,容积为5 310 m大罐式洞室最大洞周应变为5.54410??,以上值都在一般橡胶类高分子密封材料的正常工作范围内,这为密封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延伸率和耐久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布距离的软弱夹层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志强  李宁  陈方方  G.Swoboda 《岩土力学》2007,28(7):1363-1368
软弱夹层等不良结构面对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顶部分布有软弱夹层隧洞的围岩稳定性与支护结构安全性,重点研究了夹层分布距离分别为0.2B,0.5B,1.0B(B为洞跨)3种情况,总结了夹层分布距离与洞周关键点位移、围岩应力、围岩塑性区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的分布距离下喷层的受力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常见围岩类型(II类、III类、IV类)中不同分布距离的软弱夹层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分布距离软弱夹层对围岩变形、应力、支护结构受力影响的一些量化成果。研究成果可望对地下洞室选线(址)、支护系统优化以及施工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坪引水隧洞埋深较大,部分洞段岩体强度较低,洞室开挖后由于二次应力的作用围岩有可能产生变形,因此合理的评价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鉴于此,文章针对金坪引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问题,对隧洞在大埋深环境下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利用与围岩的应变率和岩体抗压强度相关的两种评价方法,分析了可能发生围岩变形的部位和洞段,对引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杨林德  丁文其 《岩土力学》1997,18(A08):177-181
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的稳定性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讨论了地下沿室坚硬围岩的破坏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破坏判据,据以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锚杆的加固效果也作了考虑。  相似文献   

10.
水下隧道裂隙围岩渗流控制因素敏感性层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建聪  王余富 《岩土力学》2009,30(6):1719-1725
在分析裂隙介质水力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影响水下隧道裂隙围岩渗流控制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它们各自的权重。结果表明,每延米洞长洞室围岩断层等破碎带的平均宽度权重最大,是影响裂隙围岩渗流控制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上覆含水体富水性和每延米洞长洞室围岩张开裂隙的平均数量。当洞室位置和洞室尺寸等参数设定后,每延米洞长洞室围岩断层等破碎带的平均宽度、上覆含水体富水性和每延米洞长洞室围岩张开裂隙的平均数量是影响水下隧道裂隙围岩渗流控制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底隧道及地下水封储油岩洞库等水下隧道的渗流控制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围岩稳定性减弱。为了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大岗山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岩体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FLAC3D计算程序对该工程体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的作用虽然致使围岩稳定性更加不利,但由于加固措施得当,运行期的洞室群整体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任兴国 《地下水》2003,25(3):198-199,202
本文总结大量隧洞施工经验,对洞室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对各种变形形式的分析,提出了洞室的开挖支护方法及支护时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有关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国内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83,29(5):461-461
围岩稳定性的评价是地下建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和地质情况的复杂,迄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文通过白山电站地下洞室设计和施工中所遇及的几个岩体稳定问题及其工程处理,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提出了一些看法。文中认为,在坚硬的块状岩石中,地下洞室的围  相似文献   

14.
龙游石窟1~3号洞室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通道路线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千  王靖  杨志法  张路青  祝介旺  郑舰  傅燕 《岩土力学》2009,30(9):2713-2721
龙游石窟是一个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但龙游石窟正面临着风化速度加快,围岩变形破坏越来越严重等问题。在洞室群内部设置安全通道的方法是保证旅游安全和实现洞室群长期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为制定设计安全通道的合理方案,对洞室群分布区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了现场地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洞室群洞口区域、顶板、公共边墙和岩柱的变形破坏特征。并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对安全通道所经过区域的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计算过程中,利用网格单元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安全通道的不同设计方案,初步确定了龙游地下洞室群1~3号洞室安全通道的设计路线。  相似文献   

15.
膨胀岩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表现为围岩随时间的推移大量向洞室内塑性挤出或底板大量隆起,最终导致洞室支护和围岩产生裂损或破坏。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7号隧洞地层特点除砂岩与泥岩互层外,膨胀岩共有3~4层,且斜穿隧道。通过对隧洞开挖及支护过程应用考虑膨胀岩影响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进行分析,得出膨胀围岩对隧洞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建议在通水运行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变形、应力应变、渗透压及外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榆林黄河东线引水工程以输水隧洞为主,其中秃尾河以西段隧洞围岩大部分为新近系饱和红黏土,该类洞室的稳定性是隧洞施工的关键问题。通过详细地质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对红黏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因隧洞开挖带来的变形量,并采用HSS弹塑性本构模型,对钻爆法施工时的饱和红黏土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发现:隧洞采用钻爆法开挖时,洞室产生的位移变形迅速且位移量大,特别是深埋段,开挖后下沉量最大可达30 cm,而采用盾构法施工时,洞室顶部位移最大仅为12 mm,表明盾构法施工能够很好地控制周围地层的变形,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研究结果证明了传统钻爆法开挖洞室稳定性差,盾构法施工更适宜于该类隧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深埋长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和隧洞间距的合理性,本文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隧洞围岩整体稳定性以及相邻洞室开挖的相互影响效应,并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两者得到的位移场、应力场、屈服区范围都基本吻合。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工程所在的Ⅲ类围岩隧洞是可以安全成洞的。采用超载法进行试验和计算可知,在Ⅲ类围岩中极限超载安全系数k>1.3,开挖隧洞对洞周围岩的位移与应力影响区一般小于1倍洞径范围,隧洞的间距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17,(9):2507-2514
随着地下洞室开挖深度的增加,温度已成为影响洞室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反映温度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长期稳定的影响,依托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开展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应力路径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系统分析了温度、围压、轴压对片麻状花岗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强度和蠕变破坏模式的影响。通过蠕变试验发现:片麻状花岗岩的蠕变性能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变化;片麻状花岗岩存在蠕变应力阈值,且温度越高,蠕变应力阈值越低,蠕变破坏时间越短;片麻状花岗岩稳态蠕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指数关系,其蠕变长期强度和蠕变破坏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效应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蠕变破坏模式主要为沿斜截面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为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虑地应力的洞室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围岩应力状态决定,以前的地下洞室岩稳定性分析,一般仅考虑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状态。而吻略了地应力地围地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往往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20.
福建周宁水电站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其美  丁立丰  王海忠 《岩土力学》2004,25(10):1672-1676
周宁水电站在交通洞开挖过程中局部洞段发生了较强烈的岩爆。地下洞室和高压岔管、输水隧道设计及选择衬砌方式,需要查明原地应力状态。为此,采用水压致裂法在3个深钻孔中和岩爆部位进行了原位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平面应力值随孔深增加呈线性增大;在岩爆和地下洞室附近,原位应力最大值为13~15 MPa,以水平挤压应力为主导,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向。根据地应力测量资料和相关理论、判据分析认为:地下厂房长轴为NW向有利于围岩稳定;高压岔管和输水隧洞选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是可行的;发生局部岩爆,主要是由于隧道开挖围岩应力重新调整,在掌子面附近应力集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