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的渭北黄土旱源,奥陶系灰岩分布范围广,岩溶水埋藏深、储量大、水质好。通过大功率电阻率测深等物探手段,可查明深部灰岩岩溶水的规模、分布规律和补、径、排条件,有效解决当地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2.
由陕西地勘局承担的国家西北地下水水资源特别计划在陕项目陇县——富平隐伏岩溶地下水普查,近日再度在举世闻名的唐乾陵南缘打成优质高产水井。据初步测试,该并并深800.03m,静水位理深171.42m,水温22C,最大涌水量可达5000m‘则以上,矿化度低,口感甘甜,水质优良。唐乾陵建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1km处的梁山之上.陵前东西对峙的61个石人,是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和中亚各国使节的历史留影;加之陵寝主人─—唐李治和武则天的特殊身份,使该陵成为世人所向往的游览观光宝地;但陵寝所在地乾县自古以来缺水干旱,素有“干县”之称。…  相似文献   

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环境同位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地下水系统,碳酸盐岩大面积隐伏与深埋。使用传统手段和方法勘查岩溶地下水和研究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遇到诸多困难,不仅费时,而且耗资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研究陕西渭北东部地区岩溶地下水T、D、^180、^14C环境同位素特征,揭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岩溶水系统边界性质以及岩溶水与黄河洛河地表水、黄河岩溶泉与洛河岩溶泉之间的补排关系。结果显示环境同位素方法简便有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以其技术、人才优势,在渭北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中连创佳绩。据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该队在渭北岩溶区的缺水地区已完工400~900米的中深井7眼,正在施工的2眼,经论证后有施工意向的4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地矿部在实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别计划”过程中,在1997年上半年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陕西谓北旱塬隐伏岩溶区富平县打成了优质高产水井;在宁夏南部严重缺水地区、甘肃河西走廊、陇西黄土红层区、青海乐都盆地黄土红层缺水区、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南缘及中蒙边界为边防军找水均获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性进展,为解决部分严重缺水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提供了条件,为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境同位素研究证实,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系统中部上王-西头-黑池一带为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是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域.强径流带内岩溶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平均滞留时间为51年,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与此对应,14C的证据显示强径流带以南、以北及东南部的岩溶地下水具有万年以上的形成历史,属难以恢复的不可再生资源.同位素EPM模型计算表明,强径流带内隐伏岩溶水系统天然补给量为87.55mm/a,储存量为9.62×109m3/a,平均储水系数为0.029.以上结论均与水文地质勘探结果基本吻合.环境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岩溶地下水的循环强度和可更新性的直接证据,补充和丰富了岩溶地下水运动的重要信息,为定量评价研究区隐伏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性提供了关键性数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乾县自古以来就干旱缺水,素有“干县”之称。供水严重不足,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陕西省地勘局第一水文队近期在乾县南像打出了优质、量大的地下水,水温22℃,涌水量5000m3/d,矿化度低,口感甘甜,井深800m,是迄今渭北旱源首次打成的地下水勘探井,它不仅可改善乾陵旅游区的观光环境,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而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区的地下水资源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陕西乾陵旱塬打出了优质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壶天石灰岩"分布区的地貌特征及富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天石灰岩”在广东省内分布广泛,主要由灰岩、白云石化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属于可溶蚀性岩石,因而分布区内喀斯特地形发育,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岩溶峰林地貌和隐伏型岩溶地貌,以裂隙-溶洞的形式富含地下水。岩溶地下水分为裸露型和隐伏型两种,岩石的岩溶发育程度、地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及相邻岩层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壶天石灰岩”的富水程度。岩溶水常具有承压性质,但也存在无压状态,两者同时并存又互相转化,运移形式是暗流与明流并存、地下迳流与地表流交替出现,以层流运动为主也有紊流和混合流,因此稳定流与非稳定流并存又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10.
时坚  梁永平  王晶 《中国岩溶》2002,21(1):44-50
通过野外调查及已有资料的收集分析,划出了渭北西部黄土塬隐伏岩溶区不同类型的岩溶泉域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以及理论频率计算方法,计算出各泉域系统的开采资源量,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水中硫酸盐起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溶解,其次为南部泻湖相古沉积咸水的混入。岩溶地下水中的盐分的增加主要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岩溶水系统及岩溶水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基础上,对陕西西部黄土旱塬区隐伏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岩溶水勘查及开发利用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岩溶水系统及岩溶水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基础上,对陕西西部黄土旱塬区隐伏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岩溶水勘查及开发利用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永平  时坚  张良  刘德深 《地球学报》2003,24(2):167-170
陕西渭北地处鄂尔多斯南缘,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碳酸盐岩,由于东西部所处地质背景不同,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特征以及对应的地下水赋存、运移、循环特性存在极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东、西部岩溶含水岩组的结构组合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深入对比,分析了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造成两地岩溶地下水赋存特性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探讨陕西永寿县基岩裂隙含水层的富水规律,综合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理论,基于96眼钻孔资料,分析了陕西永寿县基岩裂隙含水层的控水因素,并进行了富水性分区。研究发现:基岩裂隙含水层厚度空间差异性明显,砂岩裂隙含水层较灰岩裂隙含水层厚度空间差异性大;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受控于岩性、地质构造、基岩地形、补给排泄条件4种因素,贮水类型主要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成岩裂隙水;富水区为渭北东北隆起地带老龙山断裂以南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富水区、仪井地堑羊毛湾水库附近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富水区、常宁镇北顺什村附近黄土台塬塬心地带富水区,稳定出水量均在1 000 m3/d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后备水源地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也可为同类地区富水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蒋向明 《探矿工程》2009,(Z1):207-212
在阳泉矿区寿阳区超深水位岩溶区,奥灰岩界面埋深在400~600m,岩溶水位埋深440~500m。采用遥感、地震、钻探抽水试验等综合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了岩溶含水层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补迳排条件。特别是针对峰峰组的角砾状泥灰岩容易坍塌、掉块、缩径等特性,进行地层的稳定性研究和泥浆新工艺研究,利用地层特性和以往施工资料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地层地质预报,结合利用岩屑准确鉴定奥灰岩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钻探过程出现的各种事故,在缺水地区找到了丰富优质的岩溶地下水,拟建了超深水位岩溶水源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王怀颖  王瑞久 《地质论评》1988,34(5):448-456
文章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出太原东山地下水的三种不同混合模式。在杨兴、大方山岩溶洼地,受污染的浅层第四系地下水向深部灰岩含水层的入渗混合。在东山煤矿,因矿坑突水引起灰岩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和径流,使原滞流区的灰岩地下水受到不断混合和淡化。在谷旦附近,煤系地层和灰岩地下水沿隐伏断裂带朝上向第四系含水层排泄,形成三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广州金沙洲是岩溶地面塌陷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至目前已发生塌陷24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某高铁隧道两侧,与隧道垂直距离小于400 m;塌陷的形成与发展与金沙洲地质环境条件脆弱、高铁隧道施工抽排地下水有很大的关系。调查表明,金沙洲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隐伏灰岩见洞率60 %~76.9 %,线岩溶率最大达52.58 %,部分地段灰岩上覆土体厚度小于15 m。金沙洲某高铁隧道施工期间多个时段排水强烈,排水量达2 000~3 000 m 3 /d,导致地下水位剧烈波动,并引发了20多个岩溶地面塌陷,而在隧道施工之前及在隧道施工不抽排水的个别时段,区内均无塌陷发生。上述岩溶塌陷发育特征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的内在因素,而高铁隧道施工抽排地下水则是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邱兵  肖尧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344-346,363
某大桥位于贵州省中部一岩溶槽准谷内,上覆第四系土层厚3~12m,下伏基岩为灰岩和白云岩,地下水埋深0~2m,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设计86根桩,桩间距3~10m,施工期间,由于反复抽排地下水导致场地周边出现多处岩溶塌陷。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形成机制,并对类似工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平凉大岔河隐伏岩溶水补给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的形成及补给是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工作。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隐伏岩溶水的来源、补给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不同时代的岩溶水均由大气降水组成。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并有大量现代降水的混入,混入量平均为54%,说明该区隐伏岩溶水汇水条件良好,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