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淑亮  吕芳  李斌 《中国地震》2011,27(4):348-362
以山西、河北、内蒙等地5口映震能力较强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其比例可达65.1%(41/63);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特征也各异,这可能与不同观测井具有不同的井-含水层结构以及不同地震前有着不同的震源参数有关;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次数略低于水震波,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相似文献   

2.
银川地震台地震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银川台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典型地震记录图的震相分析,按震中位置不同分区展示了银川台地震波记录的“影区不影”、灵武地震方位异常,东北方向的近震PN波缺失以及极远震的SNKS波记录,文章还分区概述了银川台对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地震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前驱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到的2008至2009年3月全球MS≥7.0、中国大陆MS≥6.0地震前前驱波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全球50%的大于7.0级地震震前有前驱波记录,而对于中国大陆大于6.0级地震震前也有前驱波记录;前驱波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几小时到7 d左右,存在有形态和幅度的差异,且对应的地震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 DK- 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 1990年 1月~ 1999年 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 5 44个 ,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 ,对兰州地震台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 (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震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区发生地震的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供在今后的速报工作中参考使用 ,将有助于提高兰州台大震速报的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5.
对2004-2009年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数字观测波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总结震中距30°-50°范围内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在30°-50°范围内,银川地震台对于地震频发的印度尼西亚震区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记录最为清晰,此结论有助于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泉州地震台TJ-ⅡC钻孔应变仪的概况,对观测资料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利用观测资料分钟值,对2002~2010年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与印尼苏门答腊及附近区域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记录地震应变波的震级与震中距、记录到时差、记录振幅等有关问题,通过对记录到的震前应力异常变化的相关分析,寻求其映震能力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7.
尹志文  李英 《高原地震》2000,12(1):63-67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DK-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1990年1月~1999年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544个,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对兰州地震台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城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9年至2012年巴塘台测定的ML≥3.0的近震共540个,计算出了它们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L震级之间的偏差,找出了巴塘台弱S波出现的区域。用相同标准震级,相等震中距的方法,找出了正常波形记录与弱S波波形记录之间的振幅比,计算出了弱S波地震的震级偏差程度,发现该台记录到的弱S波的比例高达46.5%,弱S波的震级偏差达0.7,其结果有利于地震震级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青海海西6.4级地震前临汾台各项前兆资料,发现震前6天石英摆SN向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现象;震前1天大地电场Ew向长、短极距比值出现明显突跳异常,震前2h记录到临震异常扰动信号。  相似文献   

10.
山西朔州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及其讨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省朔州井水位动态观测的原始记录图中,发现很多远强震前的水位慢波动现象,称其为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前驱波记录图象,初步分析了该井水位对前驱波的记录特征,发现38%的远大强震前有这种记录,波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在震前两天内出现;讨论了前驱波的成因与传播及其井水位的响应条件,研究了井水位前驱波的科学意义及在地震预测探索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_S 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2.
整理校正淮北地震台测震编目资料面波震级MS4.5及以上中强震震例,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发布的震级参数作为标准震级,分析CENC震级与淮北地震台单台分析结果中的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级、方位角、震中距等参数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建立CENC震级关于单台分析结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于淮北地震台记录的中强震面波震级偏差修正。检验结果显示,该修正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3.
长周期形变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些大地震前观测到的短临和临震地震前兆异常资料,综述了多年来长周期形变波观测事实和研究状况.利用地震前后记录到的典型震例异常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多层次分析了长周期形变波的异常持续时间,有效监测范围,主震震级范围,异常形态,周期及传播速度特性.结果表明:长周期形变波异常持续时间多为震前几个小时到6.5天,对应地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银川基准台小口子泉的概况以及水氡观测情况。研究了自1990以来银川台小口子泉周边地区300 km范围内ML4.0以上地震与银川台水氡资料的映震情况。通过对典型震例深入研究,总结了小口子泉水氡与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小口子泉水氡对周边地区地震的对应范围和对应的震级范围。小口子泉水氡异常对该泉点西北方向的地震反映灵敏,且都是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9年蓟县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记录的10个地震事件,基于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对比分析2套观测系统的同震响应参数。在分析过程中,以2019年12月15日菲律宾棉兰老岛MS6.8地震为例,进行震相识别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并以2017—2019年日本岛弧地区地震记录为例,对比分析同震形变波振幅与震级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 2套观测系统记录的最大响应幅度、响应延迟时间、响应持续时间具有一定规律和差异性;(2)在频率响应上,VP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波谱信息丰富,可识别P波、S波、面波,而DSQ型水管倾斜仪记录波形频率集中分布在2—32 min;(3)对于日本岛弧地区5—7级地震,VP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的波形振幅A与震级M的指数关系明显,而DSQ型水管倾斜仪对5级地震映震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6.
结合洛阳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2000年1月~2006年10月洛阳地震台记录到的台湾省地震的P波干扰因素及识别方法,影区地震、深源震的S波(或LG波)特征,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与洛阳地震台测定的复核、速报震级相比较,按震级段、年度分别统计分析,查找产生震级误差的原因,计算出台基校正系数,认为排除干扰、提高震相分析能力、用台基校正系数修正Ms计算公式,是减小震级误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银川地震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校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讨论了2002年1月~2005年2月银川台数字地震仪测定的震级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的误差,给出银川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的校正值,以提高银川台地震速报的精度。同时初步探讨分析了银川台数字地震仪震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河津4.8级地震前山西临汾台倾斜前驱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临汾台SSQ-2I型石英摆和VP型宽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运用原始形态曲线方法,对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观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两种观测手段都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其形态特征与岩石力学中的粘滑事件非常相似,应是此次地震前显著的短临异常信息,同时给出了产生慢粘滑现象的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所谓PKP的前驱波,即位于核震相PKIKP之前的一个波列,其振幅较弱,并且在震中距离为125~0~143~0间普遍能观测到.首先观测到这个震相的是B.Gatenberg和C.F.Richter(1934).尔后,随着地震记录技术的改进,许多地震学家对这个震相进行了精确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我国地震台网对于发生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巴拿马一带的大地震,往往能记录到发育较好的PKP的前驱波,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PKP的前驱波作为出现在地震图上的一个震相是勿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一、灵武5.6级地震的基本参数 1984年11月23日,在宁夏灵武县境内的同一地点发生了两次地震。由于宁夏境内绝大部分微震仪记录振幅出格,所以我们采用半几何法求得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并用和达法求得震源深度。用银川基准台的DK—1和513型仪器记录,并参照微振仪记录振幅出格后测定震级的几种方法求得震级M_L。由于两次地震的(?)波到时只差5.6秒,故只能给出第一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各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