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记事报》1980年第139期报道: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79年12月2日至15日在堪培拉召开的第十七届全体大会期间举行了第20次多学科讨论会,其中包括国际近代地壳运动科学讨论会和地球物理仪器研制新技术科学讨论会。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共召开国内学术会议4次,国际学术会议1次。本文除简要介绍了各次会议的概况、主要内容及学术进展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于1983年7月4日至9日在苏州联合召开了电法仪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系统48个单位的代表共76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代表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共607人。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达231人,占与会代表的38%,给会议增添了活力。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还为会议专门编辑印刷了论文集。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4月)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8月)两个研讨会。会议发表了大量论文,展示了目前我国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成就.承《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支持,决定在2004年第四期和2005年第一期,连续刊载经专家审查和推荐的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方面的部分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1984年学术讨论会于11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举行。全国65个单位的1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来自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年轻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是这次会议的特点之一。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专业组分组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共宣读论文44篇。包括重力、磁法、电法、测井、放射性以及振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们回顾了三年来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进展,广泛交流了情报,研究了国内外动态。一致认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已取得  相似文献   

7.
1986年振动测试仪器与观测处理技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的33个单位58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秦馨菱主持了会议,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2004年第六届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SEG年会是全球地球物理界的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小范围的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大会.会议主要交流、展示各国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新仪器.本次会议共有国内外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代表1200余名参加.会议共设立了5个分会场和软件、仪器展区,同时举办了由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总裁参加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年会于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的607名代表。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昌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在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震源物理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等四个专题中报告了与CT理论和技术有关的内容40余篇论文,涉及广义Radon变换的应用,井间成象问题,跨孔地震层析成象的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9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进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4个单位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地球物理学的成就来自日积月累的精心观测。随着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许多观测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昌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6届年会,在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震源物理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等四个专题中报告了与CT理论和技术有关的内容40余篇,涉及广义Radon变换的应用,非间成象问题,跨孔地震层析成象的反演方法,数据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大量进口对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工作者所进行的不懈努力,提出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今后发展的四点意见:(1) 反复宣传地球物理仪器、观测、实验的重要性;(2) 逐步形成对地球物理仪器评价标准的共识;(3) 关注发展高新领域;(4) 营造国内仪器快速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会于10月13日到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130个单位607人,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主持了会议,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对会议十分关心并到会祝贺。 会上,夏国治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当前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曲克信秘书长作了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上海市地震局和国际地磁学与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联合发起的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4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 目前报名参加国际地磁学学术讨论会的已有美国、玻利维亚、巴西、英国、加拿大、智利、中国、哥斯  相似文献   

16.
1983年9月4日至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及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次微处理机、数据采集、图形显示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61个单位1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月1日以(1990)球会字第05号文予《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傅承义教授提出由于年岁已高,要求辞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职务,并推荐刘光鼎教授继任。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四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同意傅老辞去学报主编的要求,任傅老为名誉主编;聘刘光鼎教授任主编;并授权刘光鼎教授根据学会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和工作需要,遵照会章尽快完成编委会的组建。为此,1990年2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10会议室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编刘光鼎,副主编黄绪德、钱绍新,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仁、牛毓荃、刘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云南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含台湾两名代表)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编入“年刊”的论文345篇。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教授和孙大中、阚荣举等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然后分计算地理物理、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地球内部构造、石油物探方法的进展、金属物理方法的进展、工程物探方法的进展、新技术和仪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地球磁场与古地磁、空间地球物理、重力场与固体潮、地热学理论及其应用、地球物理环境与灾害和“油储”项目1992年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化薄弱的现状,提出一个规范的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流程,并对故障仪器的流通和维修订单的处理动作等信息进行研究,设计了满足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仪器维修管理系统,并在全国地球物理台网业务中部署使用。该系统具有可视化流程操作、维修资源弹性可扩展、维修信息共享和维修资源协同化的特点,满足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化管理需要,并为其它地震仪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1月18—2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和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敬耀主持。学会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秦馨菱致开幕词,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副理事长朱岗昆等出席了会议,顾老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指出观测工作是地球物理学的基础,要尽快改变我国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的落后状态;观测仪器要创新、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他勉励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努力克服困难,知难而进;要选题正确,并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