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启动的。实际上也是伴随着国家在这个方面法律法规的逐步建设而成长起来的。从无到有的"地质灾害"概念最开始并没有地质灾害这个概念,以前都把地质灾害的现象叫做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一般在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察过程当中加以研究,通常把它作为一种叫做边坡工程地  相似文献   

2.
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平阴县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方法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和预测,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4月25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中标一个"河南省汝州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这是该局范围内承担的第一个此类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该项目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度地勘基金项目,项目周期为一年,项目目标为查明调查区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形成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湖南地质工作承载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新理念的新使命,迫切需要转向"新地质";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巩固传统地质,拓展地质灾害防治、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勘查开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地质大数据建设领域以及"一带一路"新的区域,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  相似文献   

5.
3.重点任务在充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明确了"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做好矿山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领域拓展"七大任务。这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6月17日,禹州市国土资源局举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班,各国土资源所(站)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10余人参加了培训。该局邀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专家库成员,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田东升围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五到位’基本要求"两大主题,向参加培训人员系统讲授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基层国土资源所地  相似文献   

7.
生命至上     
编者按: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保护生命更具价值。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呵护生命、服务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工程"。  相似文献   

8.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2,(4):23-26
国务院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务院日前已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人为扰动、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更加严  相似文献   

9.
一、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内涵 1.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是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地质作用指的是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及二者耦合的地质作用,既涉及内动力地质作用,也涉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两者综合的作用。地质现象及其持续的时间过程都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是指那些对人不利的具有地质学性质的事物,受害对象可以指全球的人类、局域的人群或者个体的人。地质环境问题包含地质灾害和非地质灾害即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其后果往往是累进性的,较轻微的财产或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对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及工程地质学,对该公路沿线地质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对存在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区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对线路的施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国土经略》2006,(4):I0008
青海环境地质勘查院是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所属四大院之一,具体实施局承担的国家及省市水工环项目,同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查、设计、咨询等各项工作。环境地质勘查业是全局的支柱产业,其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该院采取“内培外联”的方式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先后完成了黄南西山滑坡勘查、设计、治理;西宁市瓦窑沟泥石流灾害勘查、治理、可行性研究和部分治理工程;承担并完成了乐都、大通、门源、海晏、玛沁、祁连、德令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以及多项水电站、…  相似文献   

12.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地震、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地面沉降、隧道塌陷、涌水及堤防渗漏等,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危及人员生命,造成财产损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由于地质过程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变化而造成灾害的地质过程,都可称之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江苏城市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1)地面沉降;(2)土体滑塌;(3)地面塌陷。就环境地质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提出积极开展城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工作;建议在城市规划的有关法规中明确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青海国土经略》2019,(1):74-74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以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作为评价关键因素,开展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该中心编制完成了《全国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图》。该图宏观反映了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区域分异特征,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新形势下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 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地质环境监测是为政府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履行行政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是国土资源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在2000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和体制: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湖南省人大颁布的《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把地质环境监测纳入了法制轨道。进入“十一五”以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强化了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这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所有这些地质灾害现象,都成为困扰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杀手。在"4·22"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梳理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环境保护案例中,进行一次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科普之旅——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拥有土地规划、固定矿产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具有区域地质带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测绘、地质灾害治理勘查与设计乙级资质,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土地调查、土地评估、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等资质。有全日制博士生4人,硕士27人,本科生110人,教授级高工16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 ,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 (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高氟水、低碘水、咸水 )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 )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 ;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数据是一种多源异构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地质灾害数据的主流管理方法。在地质灾害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关系模型难以有效地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因而关系型数据库对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弱点,在大数据时代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并对地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大数据时代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模式,从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应用模型和分布式异构系统的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灾害数据的有效管理应该把文件系统、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C模型和中间件结合的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已应用在多个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6):1-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我省地质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国50多年来,我省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地质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地质勘查市场日趋活跃,找矿成果日益显著,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