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 页 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 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 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 别构成了黑色页岩-磷块岩-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重晶石-石煤-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 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 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 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别构成了黑色页岩 磷块岩 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 重晶石 石煤 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在湘西地区,上震旦统金家洞组第二、四段,留茶坡组中上部和下寒武统小烟溪组下部发育了大量黑色岩系。湘西慈利、大庸、沅陵、溆浦和黔阳等地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生物群分布发育特点与金、银、铀、钒、镍和钼含量关系研究表明,银、钒和钼的局部富集与多细胞植物和文德带藻类的发育有关,铜和镍的富集则分别与菌类和小壳化石的繁盛相连。区内黑色岩系中有机质丰富,其中,硅质板岩的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达4.51%~13.4%。分散有机质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区内黑色岩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中间值)均大于2.65%,指示其有机演化进入了过成熟阶段。有机流体对有机质成熟的强化作用,导致湘西大多数地区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成熟度与地层埋深倒置。银、钒、镍、钼和铀的富集是有机碳吸附作用的结果,而金的  相似文献   

4.
湘西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6  
本文采用GC-MS,ICP-MS,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物相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条件,湘西黑色岩系以富有机物质为特征,其来源为藻,菌类生物,形成于缺氧环境。缺氧标志包括有机碳,黄铁矿含量,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分布,δU,DOP和生物标志物等参数,在黑色页岩中富集V,Ni,Mo等微量元素,并在局部地区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研究认为,生物,有机质对一  相似文献   

5.
湘西地区晚震旦世黑色岩系地层层序、沉积环境与成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对湖南大庸、新晃、沅陵、溆浦和黔阳等地上震旦统—早寒武世初期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湘西地区上震旦统内部存在3个与视海平面变化相对应的超层序,其上限大致可以留茶坡组顶部区域性成磷事件的出现为标志。黑色岩系的形成是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尽管该岩系具有色深、层薄和富含有机质的共同特点,但不同层位黑色岩系的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经研究,晚震旦世金家洞组第二段和寒武纪初期黑色岩系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和深大断裂的热泉喷流作用有关;而金家洞组第四段和留茶坡组下部黑色岩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下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震旦系,通过本次地层清理,新建立大沙江组,朝阳组和外管坑组。本文描述了这三个组的岩性,岩相特征、划分标志及其分布情况,其时代分属于早震旦世,晚震旦世,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8.
黔东震旦-寒武系转换期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注溪地层剖面岩性、含矿性及接触关系进行详细考察,及对其黑色岩系中长石岩屑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84组有效年龄,其中864~742 Ma年龄最集中,表明新元古代黔东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江南造山带为黔东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主要沉积物源区,而钒等成矿元素源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雪峰运动导致这些含矿岩体剥顶,大量金属元素注入海洋.海侵海底缺氧,富含这些成矿元素藻类死亡,钒等金属元素随同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在利于其沉淀富集的留茶坡和九门冲组地层成矿.536 Ma为留茶坡组最后接受沉积时限和九门冲组最大沉积年龄,震旦与寒武系界线位于留茶坡组中上部硅质岩中,清水江组地层岩性的变形、变质和角度不整合于上覆、下伏地层的现象为雪峰运动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9.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增保  金霞 《西北地质》2004,37(1):51-57
位于北祁连山造山带西段的昌马地区,1:5万东湾、三道湾幅区调在中寒武世地层中发现Leiosphaeridia,Lopho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Retisphaeridium,Synsphaeridium,Multiplicisphaeridium,Retinarites等晚震旦世的藻类化石。据此,笔者将本区中寒武世地层解体为3部分:晚震旦世地层、早寒武世地层和中寒武世黑茨沟组。并对锅底坑蛇绿混杂岩带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蕴藏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石煤及非金属矿产。其中,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南秦岭褶皱带下寒武统钒矿资源潜力巨大,笔者以鄂西北为例,探讨该类钒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鄂西北钒矿床产于下寒武统底部富含有机质的炭、硅、泥质黑色岩系中。矿层形态简单,产状稳定,埋藏浅,分布广,储量大。成矿受地层、岩性、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控制。钒矿床初始富集属受制于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矿化分布及富集有一定的影响。认为鄂西北钒矿床具有生物成矿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双重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应归属于生物化学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及其邻区晚震旦世晚期、早寒武世、早奥陶世、早志留世、中泥盆世、早、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主要成礁期,生物礁的分布与沉积相、古构造相关,其主要受成礁期同生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雪峰山区晚震旦世一早寒武世若干地层剖面及铀矿床(点)的研究,以地质、地球化学标志为基础,讨论了晚震旦世一早寒武世地球化学沉积环境及分区,并对该区铀矿及其“主矿层”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元古代末至早寒武世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雪峰山地区刀背溪剖面发育该时期连续完整地层,为探讨该区黑色岩系的发育控制因素,对该剖面下震旦统金家洞组、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3套连续黑色岩系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物源及古气候变迁。结果显示,金家洞组和牛蹄塘组物源为长英质火山岩,而留茶坡组物源为偏铁镁质物源,金家洞组与牛蹄塘组源区的构造背景都具有大陆弧特征,而留茶坡组则具有大洋岛弧特征。基于构造事件与ICV、CIA、δEu等指标分析发现,3组黑色岩系源岩本质上均来自华夏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陆缘弧,但华南裂谷盆地作为Rodinia超大陆解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经历了从板内持续伸展至稳定的构造演化全过程,尤其是留茶坡组沉积期拉伸作用达最大,导致大陆岛弧环境演化成类大洋岛弧环境。马里诺冰期后,震旦纪气候开始转暖,整体上温暖潮湿但不稳定,仍有短暂的寒冷气候,至早寒武世气温进一步升高,稳定温湿的气候为全球生命大爆发提供了必要条件。3个层系均发育黑色岩系,但控制因素不同,下震旦统黑色岩系的发育主要受板内伸展活动控制,晚震旦世区域性升降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海相锰矿地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地区中-晚元古代,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三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海相锰矿成矿作用,与中国南方古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同步发展,并受海积海域的边界条件和盆地性质支配;锰的成矿高峰期发生在早震旦世,晚泥盆世,二叠纪和三叠纪。  相似文献   

16.
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及相关金属矿床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诸多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与黑色岩系、特别是有机质岩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为矿床与黑色岩系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包括微生物)在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以及矿石矿物的结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富集过程中金属硫化物可以直接置换有机质,有机质还可以作为还原剂存在于含矿热液。石油固化为沥青过程中,金属元素沉淀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早期以还原作用为主,而晚期则出现氧化过程,沥青在此阶段也由均质体变为各向异性体,内部的化学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黑色岩系矿床勘探中,目标层位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有机质的丰富程度,有用组份的初始富集程度,目标层位内部的岩石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热液通道一构造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湖南早震旦世沉积建造浊流沉积及锰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沉积建造角度讨论了各种不同构造古地理、古生物、古环境、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对早震旦世锰矿成矿的控制。并且把湖南早震旦世地层划分出五个沉积建造系列;恢复了湖南省早震旦世大地构造-沉积建造理想剖面,另一方面,对早震旦世地层的形成,提出了"浊流成因"的新认识,初步阐述了浊流产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提出了"多源、生物-浊流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位于扬子板块和大别变质地体之间的随-应地区,早古生代是一被动大陆边缘扩张盆地。根据沉积盆地基底、地层层序、沉积体系和火山岩亲缘关系,随一应地体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并划分为4个阶段:(1)晚元古代至早震旦世地壳上拱和拉伸阶段;(2)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3)中寒武世至奥陶纪海底扩张阶段;(4)志留纪至泥盆纪盆地充填回返阶段。本区沉积盆地发育模式是由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为前陆盆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黔东北地区优质锰矿找矿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周琦  覃英  张遂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2,19(4):228-230
黔东北地区优质锰矿产于早震旦世大塘坡早期黑色岩系底部,位于普通锰矿-菱锰矿层的下部。作者在论述区内锰矿成矿的岩相古地理、古构造、成锰盆地特征的基础上,对优质锰矿的分布产出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区内优质锰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可望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锰矿勘查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20.
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朝东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99,34(2):213-222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是我国扬子区重要成磷时期,自滇东至湘西分别发育了台地型、过渡型和盆地型磷矿床,其中以盆地型成磷条件研究程度稍差。本文采用GC-MS、ICP-MS、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物相分析等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磷块岩的形成条件。从磷的来源、磷的沉积和富集等方面,探讨了盆地型磷块岩的成因。结论认为湘西磷块岩为生物、有机质聚磷作用的成矿模式。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菌类生物。海底热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磷。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有机质为磷的聚集和转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