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为研究2022年门源MS6.9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特征,文章先搜集了1月8—30日M≥1.9地震事件的P波初动符号,基于P波初动极性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出6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考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划分原则进行分类,虽然震源机制分布类型较广,但走滑类震源机制超过半数,表明此次地震序列以走滑为主;然后基于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该区构造应力场,得到研究区内呈NEE-SWW向挤压,NNW-SSE向拉张;主震震源机制P和T轴与所处的应力区应力方向相近;最后模拟研究了主震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的关系,得到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最优节面破裂的,可视其为该区域应变能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该研究对后续的发震机制和地球动力学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张萍  谷光峪  高艳玲 《地震》2001,21(1):98-102
应用 P波初动符号资料 ,求解得到了岫岩 -海城 5.4级地震前、主、余震 2 0个 ML ≥ 4.0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 ,该地区的主压应力轴 (P)大多为 NEE- SWW向 ,主张应力轴 (T)大多为 NNW- SSE向 ,P、T轴仰角基本上小于 30°,表明力轴以水平者最多。N轴大多较陡。A、B节面的走向分别为 NWW向和 NNE向。岫岩 -海城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余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与主震相近 ,结果比较稳定 ,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素英  姚殿义 《内陆地震》1992,6(4):351-358
本文收集了1986年11月10日北京顺义M_s4.2级地震(主震)前后河北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小震波谱最大振幅资料,利用P、S最大振幅比及P波初动资料,根据Delta矩阵的分离形式,对波场基本传播项进行重新组合,计算出记录资料较好的小震机制解参数。结果表明,顺义地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小震主压应力(P)轴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在“主震”前小震机制解一致性较好,主震之后较前者有一定的紊乱,这可能是识别主震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性有很大增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坝附近的深水峡谷区,形成一条北西方向的密集带,震源深度极浅,随后,在蓄水后约二年半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6.1级强地震。 根据水准测量与地震波波谱资料的分析确定了主震的断层参数;用P波初动振幅确定了主震前后18个月内150次小地震的断层面解,用平滑P波初动图案求得了2000余次小地震的发震应力方向;计算了水库荷载在库基岩体中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析了主震及其几个大余震前的地震纵波与横波的速度比变化情况。 结合地震活动性和地质背景初步讨论了新丰江水库地震的诱发机制,认为:水的渗透作用是诱发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的记录波形,利用gCAP方法和P波初动符号反演方法求解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与哈佛CMT震源机制解、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震源机制以及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各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还求解了九寨沟地震震中附近2010—2016年间28次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得到的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应力轴与最小应力轴均为水平方向,其中最大应力轴方向为NWW方向,最小应力轴方向为SSW方向。  相似文献   

6.
冉慧敏  张志斌  赵庆 《中国地震》2014,30(3):432-441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Ms6.6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299°,倾角68°,滑动角164°;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35°,倾角75°,滑动角23°;P轴方位角166°,倾角5°,T轴方位角258°,倾角26°;矩震级Mw为6.3;矩心深度为21km.此次地震序列破裂优势方向为NWW,倾角以60°~90°为主,滑动角以±180°±30°为主;P轴方位的优势取向为近NS向,T轴优势取向为近EW向.初步分析表明,主震节面Ⅰ为发震断层,是走向为NWW、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此次6.6级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主压应力方向以及序列P轴优势方位与震源区周围构造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福建街面水库将于2006年底下闸蓄水,通过收集库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和本次工作得到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以及利用中小地震求解的综合震源机制解,本文分析了街面水库库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最大主压应力P轴为NW—SE方向,P轴倾角为23°;主张应力T轴为NE—SW方向,T轴倾角为3°。在这样的应力场中,主要以发生走滑型断裂运动性质的地震为主,同时还具有发生正断层运动性质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2014年8~11月,浙江省地震台网及水库监测台网利用高密度、高分辨率监测台站完整记录到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活动3000多次,最大震级为M4.2。本文从3D震中定位、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库区地质构造特征等对此地震序列进行了探讨。Hypo SAT地震定位法进行的定位结果线性拟合显示,主震发生在NW向断层,地震序列沿着活动断层密集成带,走向305°,倾向SW,倾角85°;采用P波初动符号方法得到了此次地震序列M3.5以上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解,节面B走向308°,倾角84°;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表明,节面B的走向、倾角、倾向与双溪-焦溪断层产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NW向双溪-焦溪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自2009年1月—2013年5月的波形数据,利用CAP方法和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周围(81°~89° E,42°~45° N)共418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其一致性参数Var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中附近一致性参数Var在震前呈低值,震后恢复正常;震前最大主应力P轴方位角与主震基本一致,震后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震中距范围约200 km内的P波初动资料,确定了西宁盆地及邻近区域2008~2011年发生的62个M_L2.3~5级的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并统计了与震源机制解对应的主应力轴的方向性等参数.结果显示,地震性质主要显示为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小震的震源机制解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北部区域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P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47°~52°,仰角为4°~5.5°,T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142°~148°,仰角为43°~45°;南部区域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P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155°~255°,仰角为1°左右,T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0°,仰角为89°~90°.综合数据结果显示,北部区域地震的性质以逆走滑为主,南部区域较为复杂,但显示出地震性质仍以逆断层性质为主.从区域应力场统计特征来看,看似无规律的小震震源机制卖质上主要受北东—西南向压缩应力及北西西—东南东方向上的拉张应力所控制.分析表明,在区域应力场的构造背景下,地震(尤其是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可能存在多样性,但大量样本反映的主应力轴仍然与该区域内的构造背景一致.这一现象可为相关工作,如小区域震源机制解和余震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等方面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小浪底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论证了小浪底水库具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P= 0.499),得出最大诱发震级Ms为5.5级,洛阳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为6.5级。分析了库区周围的历史地震、1970年以来的微震活动和能量释放规律,认为未来2年内,小浪底库区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13.
珊溪水库M_L4.6震群精确定位与发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福建区域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台网给出的P波走时资料,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重新确定了珊溪水库地震的震源参数。并通过假设发震断层可以用一个平面进行拟合的思路,利用重新确定的震源参数拟合得到了发震断层面参数。收集了2267条P波到时数据,求解了ML4.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结合水库区的断层活动性特征和宏观调查资料,讨论了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地震震源、台阵(网)资料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全球震源谱对比、地震破裂传播方向、遗传算法在震源参数研究中的应用,地震矩、拐角频率、震源尺度、应力降与震源模型的探讨,以及确定初动震源机制的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动态,并对其中的研究结果给予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童琼  童迎世  童敏 《华南地震》2011,31(2):103-109
从高家坝水库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库区和坝址区的地质与构造、ML3.2级地震前后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震时村民的反应和周边台站地震记录波形进行讨论,初步认为ML3.2级地震属水库诱发岩溶塌陷地震.同时根据水库的基本参数对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如果发生构造地震,最大震级为ML4.3.但库区经过多年载荷与排放,地层...  相似文献   

16.
The long-period Rayleigh wav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largest four deep shocks in 1963–1973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 moment by the same technique as used for shallow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could be used for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source parameters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events. Three of the four shocks occurred beneath the South American continent (the Colombia earthquake, 1970; the western Brazil earthquake, 1963; the Peru—Bolivia border earthquake, 1963) and the other beneath the Japan Sea (1973). The focal depths are 653, 576, 593 and 575 km,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value of seismic moment was obtained as 2.1 · 1028 dyncm for the Colombia earthquake. This value is still about forty times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great Alaskan earthquake. A slight inconsistency was found between the first-motion diagram and the Rayleigh wave radiation pattern for the Colombia earthquake and the Peru—Bolivia border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云南红河南沙水库库区主要诱震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相邻地区几个有类似条件的水库,并结合库区的有限元模拟试验和一般的统计结果,分析了该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强度、时间、地点和影响。综合考虑,该水库诱发5.0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危险库段主要是库首和库区中部,推测诱发最大地震的时间在蓄水之后的1~3年内。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16 earthquakes with Mw?=?4.2–5.2 that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Laptev Sea shelf, Lena River Delta, and North Verkhoyanye (Russia) in 1990–2014. Focal mechanisms, scalar seismic moments, moment magnitudes, and hypocentral depths of the seismic events have been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n amplitude spectra of surface waves and P wave first-motion polariti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ufficiently implement the existing dataset on reliable earthquake source parameters for the study region and prove the change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the crust from extension on the Laptev Sea shelf to compression on the continent providing finer spatial details of the deformation field in the transition zones such as Buor-Khaya Bay and the Lena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9.
非构造型水库地震具有震级小、震源浅、烈度高的特点,研究其烈度衰减对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三峡库首区近年地震实地科考原始烈度资料,选择椭圆衰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得到非构造型水库地震的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原有构造型水库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可供库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小区划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大桥水库诱发4.4级水库地震前的地震学异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了ML4.4水库地震,根据大桥台网7年多库区地震观测事件记录,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进行分析,在4.4级水库诱发地震前,库区内有分布密集、频次超高、震级偏低的近地表地震活动,以致库区内地震存在b值与η值等地震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