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相似文献   

2.
南岭东段岩前矽卡岩型钨矿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畅  赵正  陆丽娜  曾载淋  刘翠辉  许虹 《地质学报》2018,92(12):2485-2507
南岭东段以石英脉型钨矿集中产出而闻名于世,岩前钨矿是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中型矽卡岩型钨矿。本文在详细矿床地质和成矿期次研究基础上,对矽卡岩型矿体各成矿阶段的代表性矿物石榴子石、白钨矿、石英、方解石及矽卡岩附近白钨矿 黑钨矿石英脉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前钨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水溶液I型包裹体和含CO2三相水溶液Ⅳ型包裹体,石榴子石和石英中I型包裹体中偶见子晶。白钨矿 黑钨矿石英脉中的石英相比矽卡岩型矿体中的石英具有更多的Ⅳ型包裹体。早期矽卡岩阶段的流体参数为温度300~510℃、压力32~108 MPa、平均盐度7.64%、平均密度0.69g/cm3,白钨矿主成矿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的流体参数为温度230~300℃、压力21~64 MPa、平均盐度6.99%、平均密度0.87g/cm3,石英 硫化物 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参数为温度100~230℃、压力10~62 MPa、平均盐度5.81%、平均密度0.95g/cm3。白钨矿 黑钨矿石英脉的形成温度集中于110~320℃,其上限高于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温度上限,推断石英脉型黑钨矿形成温度更高。岩前钨矿成矿流体在从高温至低温的演化过程中,盐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压力逐渐降低,整体为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少量大气水的加入。岩前钨矿成矿机制主要包括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与围岩相互反应、流体自然冷却、流体混合和压力下降,其中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为重要的成矿机制。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矽卡岩型矿体及白钨矿 黑钨矿石英脉中石英的包裹体中都含有CO2。I型包裹体与Ⅳ型包裹体共存、高盐度包裹体与低盐度包裹体共存及部分I型包裹体中含子晶证明岩前钨矿成矿过程中存在流体不混溶作用。成矿过程为:成矿初期,岩浆上侵分异出富钨岩浆热液,热液与碳酸盐质围岩发生了剧烈的接触交代作用,引起了围岩中Ca2+的释放以及pH和氧逸度的升高,同时发生了大规模隐爆作用并导致了CO2流体不混溶作用。CO2参与形成了可作为W运移载体的碱金属水溶液,另外其逸失导致pH升高和氧逸度降低。成矿初期的含矿热液为高温、高压、高盐度、富钨、富钙、富挥发份、pH相对较高、偏还原之后偏氧化的流体,在温压下降及氧逸度降低的条件下白钨矿大量沉淀。白钨矿 黑钨矿石英脉由于靠近矽卡岩,所以热液中含Ca2+,但Ca2+的含量还不足以形成单一的白钨矿,所以出现了白钨矿和黑钨矿共存。对岩前钨矿成矿流体的研究进一步厘定了该区矽卡岩型钨矿的成因机制,同时有益于拓展南岭东段钨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流体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是最重要的两类钨矿床,二者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均经历了同源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演化至晚期形成的浆液过渡态流体,进而演化至热液阶段,但二者成矿地质特征不同,成矿流体的差异性明显。通过对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与杮竹园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的对比性研究,发现这种差异性自岩浆晚期阶段就开始了,热液阶段差异性更加显著。脉型钨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较单一岩浆来源,无明显外来流体的加入。与花岗岩相比,云英岩中的熔流包裹体气液部分含量更高,逐渐向流体包裹体演化。钨矿化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350~150℃,盐度2%~8%NaC leqv,变化范围小;流体富CO2,Na+/K+1,成矿环境偏酸性。除岩浆至热液演化过程外,热液阶段的演化进程不明显,没有经历明显的沸腾和系统的降温过程。包括花岗岩、蚀变岩、石英脉等,石英的δ18O值相似,成矿体系的水/岩比值较低。矽卡岩型钨矿的成矿花岗岩浆受碳酸盐岩同化混染的影响,Ca、S含量增高。与多成矿阶段相对应,成矿流体温度、盐度跨度大,均一温度550~100℃,盐度35%~2%NaC leqv。岩浆晚期阶段及矽卡岩阶段,发生于岩浆固结之前大规模隐爆作用,引起成矿流体的沸腾,进而导致流体的高盐度、低CO2、Na+/K+1。CO2的逸失提高了体系的pH值,弱碱性环境下发生广泛钾长石化,流体属岩浆水性质。退变质氧化物阶段,均一温度450~250℃,盐度15%NaC leqv,大气降水参与成矿体系导致温度、盐度迅速降低。流体中高度富含Ca2+,是导致大规模白钨矿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50℃,盐度10%NaC leqv,成矿流体中来自大气降水比例进一步增加,导致温度、盐度进一步降低,成矿环境向弱酸性转变。引起两类钨矿成矿流体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包括:岩浆性质略有不同;沉积岩围岩尤其是碳酸盐岩的影响;隐爆作用的剧烈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市沙东钨矿是中天山地块首次发现的大型钨矿床,通过对沙东钨矿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白钨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初步确定矿床成矿温度为160℃~350℃,成矿压力为54.039~71.946 MPa,成矿深度1.80~2.40 km,成矿流体为富含多种气态组分的中低盐度流体。综合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果认为,沙东钨矿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_2O-CO_2(-CH_4)体系。成矿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主要含矿热液富碱、富硅和富CO_2、富F等挥发份流体。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不混溶,对钨的富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六钨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南缘,粤北曲仁盆地西南缘,是粤北地区近年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成果之一。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矽卡岩以及NWW向钾长石-石英-白钨矿脉和云母石英脉中。通过野外观察和镜下研究,本文将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期(A)和热液期(B),矽卡岩期可以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A1)、晚期矽卡岩阶段(A2)、钾长石英白钨矿阶段(A3),热液期可以分为云母石英脉阶段(B1)和石英碳酸盐阶段(B2)。矿区包含4种类型的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CO_2水溶液三相包裹体(Ⅲ型)、纯CO_2包裹体(Ⅳ型),Ⅰ型包裹体仅见于A3阶段;Ⅱ型、Ⅲ型以及Ⅳ型包裹体在A3和B1阶段石英中均有发育,在A3和B1阶段白钨矿中还发育Ⅱ型包裹体。A3阶段Ⅰ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62~381℃,盐度为30.1%~45.4%(wt%NaClequiv,下同省略),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4~363℃,盐度为1.49%~11.0%,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90~390℃,盐度为2.20%~6.88%;B1阶段Ⅱ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152~381℃,盐度为1.65%~9.32%,Ⅲ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81~378℃,盐度为2.00%~8.82%。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A3阶段和B1阶段流体中存在H_2O、CO_2、CH_4和少量CO_3~(2-),指示流体处于还原的环境。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盐度关系图表明,数据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a区对应早期出溶成因的高盐度流体,b区反映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区反映早期高盐度流体与低盐度地下水混合特征。各区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期后残余原始流体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通过Ⅰ型包裹体计算得出的成矿压力范围为86.0~415.8MPa,用Ⅱ、Ⅳ型包裹体对成矿压力进行校正得出,A3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86~115MPa,成矿温度为176~279℃;B1阶段成矿压力范围为55~93 MPa,成矿温度为160~228℃,估算成矿深度范围为3.62~4.26km。研究认为,流体在演化早期存在局部高压,流体不混溶作用要比外来流体混入更早发生,而流体混入促进了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外来流体混入以及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引起钨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赣中徐山钨矿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的矿床,即集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花岗岩型钨矿床于一体的矿床类型。其符合赣南-粤北地区的典型的"五层楼+地下室"的成矿模式。通过对该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探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70~210℃)中低盐度(7%~13%)、低密度(0.8~0.95 g/cm3)流体类型。并与赣南、赣北典型的钨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显示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可能是造成赣南伴生锡为主,而赣北伴生铜为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赣南茅坪钨矿床黄玉单晶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赣南茅坪大型钨矿床成矿早阶段形成的黄玉单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显示,茅坪钨矿床黄玉单晶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同时发育有单相包裹体、富二氧化碳的三相包裹体以及含子矿物包裹体。其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发育是本矿床黄玉中包裹体的重要特征,子矿物成分有方解石、石英、石盐等;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00~509℃之间,峰值位于420~500℃之间,盐度w(NaCl_(eq))为4.32%~19.22%,峰值介于17%~19%,较前人获得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温度和盐度均高出许多,其峰值(420~500℃)在一定程度上衔接了石英脉型黑钨矿高温阶段的演化历史;黄玉单晶中包裹体还具有富含CO_2、CH_4、N_2等挥发分的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流体在早阶段具有高温、中高盐度、富挥发分、富含多种离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在赣南地区的钨矿床中尤为著名。本文在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黑钨矿-黄铁矿-石英脉和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中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做了显微测温及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差异较大,反映了复杂的流体特征;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类型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不同分布特征的包裹体组合的均一温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NaCl-H2O气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00~370℃,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温度区间,即270~370℃高温区、230~270℃中温区及100~210℃低温区;盐度均10wB%NaCleq.,主要集中在1wB%NaCleq.和4~6wB%NaCleq.之间。相对而言,含CO2三相(Ⅱ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普遍高于Ⅰ型包裹体,主要集中在220~250℃、260~350℃之间;而盐度相对较低,集中在2~5 wB%NaCleq.之间。所有这些包裹体特征都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性,可能反映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矿化作用。利用含CO2三相包裹体的部分均一温度与最终均一温度计算出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36.3~97.8 Mpa,平均压力72.2 Mpa,按静岩压力换算成最小成矿深度为1.4~3.76 km,平均为2.78 km。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中除水、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各类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特征研究表明,流体的不均一捕获作用可能是盘古山钨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锡矿带是中国北方唯一成型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隶属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蒙造山带。该矿床为一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区内锡矿化主要赋存于石英斑岩体顶部及其上部的石英脉中。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斑岩体内的滴状锡锌矿化阶段、石英斑岩体上部石英脉中的辉钼矿矿化阶段、石英锡石黑钨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尤其是富液相包裹体,其次为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斑岩体内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4~333 ℃,盐度为6.5%~7.5% NaCleqv,密度为0.73~0.74 g/cm3;石英脉型矿化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1~324 ℃,盐度为3.4%~9.9% NaCleqv,密度为0.73~0.92 g/cm3。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低盐度、中密度的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相成分主要有H2O、CO2和CH4。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斑岩体上部石英脉矿化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及流体演化中的降温过程是该矿床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赣南荡坪钨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红外显微镜、冷热台和激光拉曼等测试手段,对黑钨矿和与其共生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黑钨矿形成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_2O流体体系,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相比,黑钨矿中包裹体的总体均一温度及盐度较高,分布范围狭窄,表明黑钨矿与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的p-t-x条件不同。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的冷却作用是本矿床黑钨矿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