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张公  刘承勇  王帅 《地下水》2022,(5):152-155
基于目前兰考县存在的工程地质突出问题,结合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以兰考县自然因素成因划分了2个工程地质区和2个亚区,依据工程建设层内垂向土体的成因、岩性、物理力学特征,划分了3个地质分段。建立了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了5个一级评价因子,12个二级评价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指数和法,对规划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4个大区,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伟  李玲  杨鹏  杨崇敬  艾洪键 《地球学报》2024,45(1):112-122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区,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 选取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 地形排水条件、地质灾害及其他因素6个一级评价因子, 构造活动、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等13个二级评价因子, 利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进行区内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得到了相应工程建设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 日照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 大部分地区适宜进行高层建筑工程建设, 占84.5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全区多数地区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适宜区, 适宜性差及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付疃河两岸附近和海岸附近、大型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一带区域及城区; 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良好, 小部分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付疃河下游夹仓和小古镇一带及其沿海地区。评价结果可有效地服务于该地区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和工程选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黄山市中心城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并运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区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3个等级;黄山市中心城区地质环境总体较好,工程建设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广且成片分布,与定性认识基本吻合。以上认识可为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及工程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侯香梦  黄昕霞 《地下水》2023,(2):113-114+147
针对安徽亳州市城市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制约地区城市经济长效发展的实际。基于基础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9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单元多指标分级加权指数法,对研究区6 900个单元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和适宜性分区,结果可知:研究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分为适宜好区、较适宜性区和较不适宜区三个级别,无不适宜区。适宜性好级区面积为186.6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60%,该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进行优先考虑和开发,作为首要工程建设用地的考虑范畴;适宜性较好级区面积为1 253.6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23%,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作为次级开发考虑范畴,工程建设前应做好前期勘查等准备;适宜性较差区面积为319.6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16%,该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作为最后的开发考虑范畴,尽量避免重大型建筑设施的布局。评价结果对优化城市工程建设布局,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广西江南片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查明该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最终选取地质灾害、挖填土不均匀沉降、洪水淹没区三个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评价因子,开展基于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先进行单因子评价,再进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按照取"差"原则,并且依照适宜性综合评价判断标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适宜优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差区。评价结果表明:适宜优区面积为3.43 km~2,占总面积的26.92%;适宜区面积为4.41 km~2,占总面积的34.56%;基本适宜区面积为3.41 km~2,占总面积的26.77%;适宜差区面积为1.44 km~2,占总面积的11.29%。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预防和避免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重大工程建设在建中或建后遭受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为政府和粤桂合作先行试验区管理部门的规划建设、灾害防治、工程治理措施等提供决策建议和地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为例,建立了包括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模糊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整体较好,以适宜、较适宜为主,其中适宜区、较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16%、28.81%,此外适宜性差区、不适宜区各占20.96%、8.07%;泸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应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范围内,尽量避免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地区;在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注意不同区段现有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土、坍岸等问题的防治。建立的评价方法在丘陵城市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上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江苏徐州城市地质调查需求分析及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解决城市地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徐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智慧徐州"构建等方面分析徐州城市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5方面部署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出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地下水资源约束与应急供水保障、岩溶区地下工程风险与灾害防控、采空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与风险评价、塌陷地复垦土地质量与生态安全、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智慧徐州"融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河东煤田煤炭、煤层气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及地震烈度的综合研究,分别对河东煤田(聚气盆地)保兴含气区、三交北含气区、三交-柳林含气区、石楼含气区、大宁-吉县含气区煤层封存CO2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该区CO2煤层封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评估结果表明:河东煤田煤层可存储CO2总量为23.93×108t。依据CO2封存区块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公式对含气区块CO2煤层地质封存适宜性进行评价,煤层埋深1 000~1 500m,三交-柳林含气区为适宜区,其余含气区为基本适宜区;煤层埋深1 500~2 000 m,三交-柳林含气区、保兴含气区为适宜区,其余含气区为基本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连云港市区为例说明基于负面清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负面清单包括地质问题防范与平面空间布局约束两类,以这两类负面清单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地质问题防范的负面清单根据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震效应4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