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陈果教授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陈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肺脾气虚、痰饮内生、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其主张肺脾同治,确立健脾燥湿、祛风通窍的治法,运用健脾通窍方联合无烟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柏正平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经验。柏教授认为,风邪最易致肺病,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位在于肺与咽喉,风邪侵犯咽喉、肺脏而发为本病。故以宣肺疏风止咳为主要治法,早期宣肺疏风、止咳平喘,中期加以养阴润肺、利喉开音,晚期加用活血祛瘀之法。予咳嗽经验方加减治疗,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朱佳教授运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朱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常因风邪恋肺,肺气不宣而致,以咳嗽、咽痒或咳少量黏痰为主症,其中有部分患者因素体肺气不足,致使风邪留恋不去,或因正气抗邪消耗过多致正虚而复感风邪,邪盛正衰,阴阳失衡,患者多表现为易复外感、咽干疼痛、咳嗽缠绵、疲乏少力等次症,因其反复难愈,将其归为“正虚邪恋证”,并以“平补阴阳,固护正气”为基本原则,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临证加减,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肺主皮毛”理论的实质,结合烫伤的现代病理机制和中医学病因病机,探讨用该理论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认为“肺主皮毛”理论对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十分重要,从肺论治烫伤,在病机上要注重火毒内陷、火毒伤津、气血两虚、阴竭阳脱等变化;在治疗上以清解肺热、凉血通络、补益肺气、滋阴润肺、回阳救逆为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功能,分脏论治,着重于理肺行气,健脾和胃,补肾纳气。将扶正与祛邪有机融合,从而达到邪去正复而病愈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咳嗽主要分新咳与久咳。新咳病在肺卫,病因为风寒燥热诸邪等,尤以风邪为主,治以轻宣肺卫,再辨寒热虚实。久咳病涉肺脾(胃),病因可概之“风、痰、气、虚”,治以行气化痰为主,并重理肺健脾。理肺采用疏理(如宣肺、降气、清肺、温肺、行气、活血等)和调养(如益肺、养肺、温肺、敛肺等)之法;健脾则分健脾益气和益胃养脾。其认为久病复杂之咳嗽常为多因子致病,主张采用以“病证症”为主的多维辨证方法,综合治疗。善于采用药对、药组等,减缓不良药性、增强药物疗效,并附病案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介绍郭俊杰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郭教授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失调是糖尿病胃轻瘫的核心病机,肝、肺两脏在气机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故以运脾、疏肝、宣降肺气为基本原则。治疗上从脾、肝、肺三脏入手,通过辛开苦降、疏肝补脾、宣降肺气等法来恢复人体气机流转,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李晋宏副主任医师从风燥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轻型恢复期咳嗽的经验。李师认为,新冠感染轻型恢复期咳嗽与“风咳”“燥咳”类似,病位在肺,病机为邪去正虚,风燥外袭;余邪留恋,内燥渐生。治疗从风燥入手,采用疏风润燥、化痰止咳之法。用药以桑杏汤为基础方,并基于叶天士养阴透邪的治疗原则加轻清升散之品透邪外出,以达温燥润肺、化痰止咳、宣通肺气、透邪外出之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沈宏春副教授治疗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的临床经验。沈宏春认为,治疗本病应以“肺”“皮”为论治关键点,采用汗法治以宣发肺气、开泄腠理、发汗祛风、燥湿止痒,并制定了治疗该病的协定处方——肤黄止痒汤,临床上用于治疗尿毒症相关的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郭慧如教授从肺胃论治青春期痤疮的经验。郭教授认为,青春期痤疮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肺胃,标实为风、湿、热邪;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宣肺透表、清热祛湿为法;自拟清痘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风痰热毒阻络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风痰上扰和热毒阻络在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感风邪是其致病因素,热毒阻络是其发病关键所在,治疗应以祛风化痰、清热解毒为主,还需适当补益气血,益气固表,以达濡养筋脉、驱邪外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词水道,主治节,朝百脉;肺热叶焦可致五脏津伤成痿,肺气空虚、肺阴耗散、大气下陷、阴血不能营养白骸而致痿;临床可从肺脏论治痿证,予续命汤、生燥救肺汤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介绍柏正平教授论治慢性咽炎的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慢性咽炎的病位在咽,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发病亦有虚实之分,病机以肝郁脾虚、肺胃实热、肺肾阴虚为主,治以疏肝健脾、清泄肺胃、补肺益肾为法,其在临证治疗中以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为原则,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轻重不同,运用自创咽炎经验方清咽汤加减治之,效如桴鼓。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符为民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经验。符教授认为,偏头痛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与风邪密切相关,根据其所夹的其他病邪,临床可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分别治以祛风散寒,和络止痛;祛风清热,和络止痛;祛风胜湿,和络止痛。内伤头痛因于脏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阳亢风动,痰浊上蒙;阳亢风动,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气血亏虚;阳亢风动,肾精不足。分别治以平肝潜阳息风、祛湿化痰息风、行气化瘀息风、补气益血息风、补肾填精息风。临床多从风论治偏头痛,认为外风宜祛、内风宜息,并擅用风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肺气虚弱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痰和瘀既是疾病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肺络痹阻发而为病的关键。虚、痰、瘀相互影响,形成正虚邪恋、迁延难愈之顽疾。临床分痰热壅肺证、气阴亏虚证、肺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治以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生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金水六君子煎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故在治疗上,除补益肺气、扶正祛邪外,适当加用逐瘀化痰之品,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医学虫证与睑缘炎具有相关性,认为睑缘炎可以从虫证论治。睑缘炎的病因为风、湿、热、虫,病机为风邪上扰、湿热壅滞、虫邪内生,治疗以祛风清热、除湿杀虫为主,可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消风散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瘙痒性皮肤病以“风邪致病”为核心病机,常伴有血虚、肝郁、血热、湿盛等。其治疗应以消风散祛风邪为要,辨证施治,注重内外兼治,强调饮食与精神调护,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