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壳形变前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觉民 《中国地震》1990,6(4):74-84
本文分析和综述了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各类地壳形变前兆特征。地震前5年内的2次水准复测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一个幅值约为30毫米的狭长的沉降区内,震中区附近存在多处较强的形变差异运动背景。震中区300公里范围内出现了一批可能显示应力场阶段性变化的定点形变中短期异常。有前兆的形变项目约占形变总观测项数的1/3。上述事实充分表明合理的形变监测方法对6级左右地震是有预报能力的。本文还对现有识别形变异常的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阿.  AY 《内陆地震》1997,11(3):245-248
分析了1990~1995年期间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石英形变仪的形变测量资料和11口井的地下水位、流量之间的关系。观察到在季节变化的背景上形变和水动力变化的同步异常,在个别时期,异常的同步性遭到破坏,这与井孔所处的不同地质构造条件有关。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形变场、水动力学场与试验场100km范围内M>4.0级地震事件密切联系的相关系数,并举例说明了最近5年强地震出现前的形变与流体动力学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华北地震场和源地壳形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世海 《地震》1995,(3):199-207
文中用实测资料和构造物理学观点论证了华北中、强地震前孕震形变场(断层活动系统)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学与力学机制,并用有限元法加以检验;讨论了形变场、源前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前兆特征;给出了可操作的剪切破裂指标S(t),用断层滑动速度和剪切应变速度较好地表达了某地的地震破裂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华北形变场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周期性(约12年)。  相似文献   

5.
6.
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一般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变形及破裂成核的角度来看, 强地震前形变异常理应出现在地震震源附近, 而许多连续形变观测事实与这种认识往往是相矛盾的.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多次形变异常结束后10天内的首发中强地震与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西北地区2000-2005年5.9级以上地震震中(绝大多数作为异常后的首发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本文揭示的事实对于认识形变观测与前兆本质、实验场区连续形变观测台网建设及物理预测方法探索等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地壳形变与地震博克不断发展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台阵正在连续不断地测量南加州的地壳形变。这些测量是试图用数量表示板块边界形变与地震发生之间关系的开端。板块构造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地球表面是由大约10个大的刚性板块组成的。虽然板块内部是刚性的,但沿着它们...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组的地壳形变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北部地区(大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和增量场的概念,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表明,这对于深入探索地震形变前兆,弄清孕震机制并进量化,细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形变速率,静压订正及固体潮渭和分析等方法从多种形主资料提取粤闽交界地区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信息,并据此研究了形变异常的特征。最后,从形变机理,异常信息合成及信息可信度评估等方面讨论了该区地震形变前兆的可信度,认为该区震前形变速率及地壳特性等反常变化可视作地震形变的中期前兆,震兆异常具有准同步群体性,发展阶段性和空间分布密集性等异常时空分布特征,震兆可信度达0.5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川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区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的信息分离与动态特征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了川西地区地壳运动现状及未来地震危险区。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场出现转折,呈逆继承性运动,同时运动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
朱安福 《地震》1998,18(3):303-307
地震过程是应变能积累与释放的结果。如何描述积累的程度并对出现的异常进行检测 ,一直缺少合理的定量化研究。通过对各项观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讨论了地壳形变过程的异常强度指标 ,并进一步构造了异常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图像。与地震活动的联系表明 ,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异常集中出现后的异常平静时 ,且远离异常集中区。并证实了地壳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应变能积累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