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地震学展现出了一个复杂的地球内核内部和表面结构.地球内核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其地震波速度和衰减呈现各向异性,且各种结构(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均呈现东西半球差异,而内核表面的新发现则包括其局部区域存在起伏的地形和固液并存的糊状层.地球内核压缩波速度和衰减均呈现以地球旋转轴为轴的柱对称各向异性,沿地球旋转轴方向传播的压缩波比沿赤道方向传播的压缩波传播更快且衰减更强烈.同时,内核各向异性结构随深度而变化:内核顶部约100~400 km接近各向同性,而在内核最深处300~600 km内则可能存在一个具有不同各向异性特征的内内核.地球内核的东西半球差异表现在多方面:在内核顶部~100 km厚度内,东半球的各向同性速度比西半球快约0.8%,东半球具有较强的衰减(Q=250),而西半球则具有较弱的衰减(Q=600);西半球的顶部各向同性层厚度约为100 km,而东半球顶部各向同性层厚度则约为400 km;在各向同性层底下,西半球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4%),而东半球则具有较弱的各向异性(~0.7%).地球内核边界在菲律宾海、黄海、西太平洋以及中美洲下方存在1~14 km高的地形起伏,在鄂霍次克海西南部下方存在4~8 km厚的糊状层.地球内核的这些新发现引发了对许多可能的新物理机制的探讨,也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我们对外核成分、外核热化学对流、内核凝固过程和地球磁场驱动力的认识.这些结果表明内核凝固过程和地球磁场的热和化学驱动力远比传统观念认为的横向均匀分布复杂得多.内核西半球可能不断凝固并释放潜热和轻元素,而东半球则可能不断熔化并吸收潜热和轻元素,外核对流的驱动力在东西半球可能截然不同,甚至呈现相反方向.这些凝固与熔化交替过程也发生在局部地形起伏区域.在糊状层区域,地球内核凝固释放潜热和化学能,而在大部分无糊状地区,内核凝固只释放潜热.  相似文献   

2.
地震层析技术(Seismic tomography)已有5年的历史,它测量的是穿越熔化及凝固岩石的不同地震渡波速,这就如同医学上的 CAT  相似文献   

3.
高建华 《地球》2011,(2):72-75
庞贝,曾经繁华而喧嚣的古罗马城市,1900多年前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被火山灰深深地掩埋。这座几乎被人遗忘的消失古城,在近20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逐渐重见天日。随着庞贝大型建筑群遗址的发掘,珍宝、绘画和雕塑的发现。被火山灰所凝固的遇难者遗骸的出土.这些掩埋在地下的荣华与瞬间陨落的历史一一重现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4.
3 地幔和地核的流体动力学3 .1 确定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普遍原理和我们的热地球演化模型一致 ,处于“气”态的内核物质变松弛 ,并同时转到液体凝固 (熔化 )状态 ,这个过程在外核界面上伴随有结晶熔化 ,因此形成地幔。在我们的模型中 ,相变过渡峰面 (凝固和结晶 )首先是向地球的中心移动 ,其次是向地表推进 ,其移动和推进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两个峰面与质量 m1 和m2 的转移有关。我们认为地球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应该满足 (很明显 ,的确满足 )脉冲 (移动的数量 )守恒定律 ,即 m1 v1 =m2 v2 (以前在估算Δρ时我们利用过这个定律 )。注意到…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4日,Nature发表了一篇题名为"粘滑运动和岩浆摩擦熔融导致的击鼓式火山地震"(Volcanic drumbeat seismicity caused by stick-slip motion and magmatic frictional melting)的文章。文章指出,火山喷发后,凝固的岩浆会在火山顶部形成圆顶。随着岩浆的积聚上升,就形成了以离散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11)
<正>在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内蒙古正蓝旗,蒙元文明与中原智慧在这里碰撞后孕育出蒙元帝国的元上都,而尘封后的上都废墟在此处凝固了蒙古大漠的雄壮威武,八百年来,铁骑守护和雄鹰翱翔捍卫了北疆的壮美文明和亮丽草原。十八大的五年来,内蒙古正蓝旗国土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服务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北方生态安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梯田之美,很多旅游爱好者都深有感触,或者从风景图片上也能时常看到,山坡上一圈一圈、层层叠叠、大小不一的田地,仿佛漫天卷来的无边波浪,静静地凝固在眼前,多姿多彩,美到让人惊叹。"地球最美曲线"之誉,可谓名不虚传。更可贵的是,梯田是人工修筑的,是祖祖辈辈的农夫们以大地山川为画布、以锄头镰刀为画笔、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大学基础部副教授丸山茂德等人组成的地球史研究小组已找到38亿年前就有板块运动的证据。他们于1990—1991年期间对有着40—35亿年前岩石的加拿大中部和东部、澳大利亚西部以及格陵兰岛进行了实地调查。格陵兰岛西部伊斯亚(译音)地区的岩石虽然受到了热等变质作用,但若仔细调查,则可发现岩石下部是由海底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的  相似文献   

9.
沉积盆地岩浆侵入的热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沉积盆地中岩浆的侵入会导致盆地地温史的变化,影响烃类成熟度,本文对沉积盆地中岩浆侵入过程进行了热模拟,分析了岩浆侵入对沉积盆地温度结构和成油窗的影响,在计算中,既考虑了岩浆凝固过程释放的潜热,又考虑了岩石比热,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对热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计算认识到:沉积盆地中侵入岩浆在垂直方向上的热扩散比水平方向热扩散更快,几公里大小的侵入体其热影响可以在时间上持续数百万年,在空间上扩散至十数公里,  相似文献   

10.
郭盖  温博 《地球》2013,(2):106-111
正几百万年了,几千万年了,几万万年了,它们退臆于地下,凝固于黑暗。绿色褪了,形体枯了,越往深处,深处越是神秘。它们黑的颜色,必将燃起红的火焰。一只老鼠玩转世界,足不出户悉知天下,如今是科技在指尖流动的时代。回眸往昔,我们仍能感受到科学扫荡一切牛鬼蛇神、揭发所有骗局谎言的浩荡雄风,它让诸神黯淡,让圣人绝迹,让偶像坍塌,它使我们这个星球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客观真实,使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懂得如何运用怀疑。怀疑,本是人类该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