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肉瘤样癌(SHC)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HC患者的临床、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SHC在CT平扫上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呈低密度,大小范围从4.2 cm×4.7 cm至14.0 cm×11.0 cm不等。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呈环形或早期强化,多见大片坏死区。MRI上T1WI及T2WI病变实质信号不均匀,可见囊性变和坏死区,DWI呈明显的弥散限制性改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边缘及实性成分渐近性强化并可见假包膜出现延迟强化,6例病灶中心出现不同程度坏死;5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SHC细胞呈多角型和梭形,肿瘤组织内可见广泛坏死及出血;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K为阳性。结论:SHC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有助于深入了解SH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益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使用GE Highspeed CT/i,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使用GE signa Twinspeed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观察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幕上及幕下脑室中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对比CT检查的表现与MRI检查的表现。结果:在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1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11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皆有肿瘤,另外6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皆有肿瘤;39例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52 mm;36例呈不规则分叶状,3例肿瘤边界模糊;部分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部位及特征性较为典型,通过CT扫描以及MRI扫描,均能有效地检出中枢神经细胞瘤,而MRI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检查结果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纤维板层型肝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通过RIS/PACS系统获取病理诊断为纤维板层型肝癌的患者7例,对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特异性征象。结果:纤维板层型肝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CT/MRI表现:一般直径>10cm的单体肿瘤,边界清晰。无肝硬化背景。肿瘤实质成分动脉期混杂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肿瘤内部见星状低密度影,增强可能延迟强化。结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1例罕见的发生于鼻咽部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NF)。该患者以顽固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就诊,进行包括CT、MRI及PET/CT在内的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鼻咽癌。最终该患者通过鼻咽肿物活检术确诊为CNF。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总结出CT、MRI、PET/CT在CNF早期诊断中的特征和要点,为其临床精准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评价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信号、形态学特征、毗邻结构改变、增强表现与肿瘤局部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边界大多数清晰。肿瘤密度/信号均匀性差。肿瘤毗邻结构受推挤居多。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形态呈分叶状或椭圆形。结论:CT/MRI影像学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推荐应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d~18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CT/MRI和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影像诊断水平和临床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的临床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非增强检查,检查时间外伤后半小时至3天不等.结果所有病例的胼胝体损伤灶在CT图像上均未见明显密度异常.MRI上表现为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FL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位于胼胝体膝部4例,胼胝体压部2例,胼胝体嘴部1例,胼胝体广泛性损伤1例.8例中都合并有1处以上的胼胝体外其他部位的颅内损伤,包括多发性脑挫伤、脑内血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例有MRI复查资料.结论 MRI是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明显优于CT,不仅对较小和轻微的挫伤敏感,而且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平扫、MRI影像学表现。结果:GCT发生于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近段4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腰椎1例,髂骨1例。术前误诊5例,约占16.7%。结论:X线平片、CT和MRI从不同角度反映GCT的病理特征,合理结合三种检查方法,能更全面显示GCT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腮腺Warthin瘤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Warthin瘤CT、MRI表现。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7~80岁,平均59岁,50岁以上26例(70.2%)。有吸烟史30例(81%)。结果:37例共56个病灶,单侧单发28例(28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2个病灶),双侧多发5例(16个病灶);CT及MRI表现:病灶长径0.5~4.8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CT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呈早期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CT、MRI特点,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可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CTA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结果:10例患者CT平扫发现脑实质密度异常,6例表现为脑梗塞、呈多发、对称性,4例表现为脑出血,其中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基底节出血,2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以额、颞叶为主。CTA均能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呈多支动脉受累,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及侧支代偿血管。结论:CTA图像不仅可以显示脑实质病变如脑出血、脑缺血,而且可以显示血管狭窄及闭塞,可作为筛查烟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分析了120例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伦性脑病(SAE)的CT所见及临床表现。笔者认为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老年性病呆、糖尿病等常为本病的临床所见。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分布呈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一般呈现多发性腔隙性梗塞和脑萎缩为本病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对照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CT表现和分度的关系。方法:对8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IE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颅脑CT显示全部85例均具有脑内异常密度减低区,CT值约6~18Hu(平均11Hu);合并颅内高密出血(52例),CT值约58~85Hu。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及重度21例。48例进行了CT复查。其中19例轻度患儿脑水肿均在11天内消失而恢复正常;12例中度病例中,脑水肿征象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1例出现硬膜下少量积液;17例重度患者,其中出现脑软化6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萎缩3例,脑积水2例,脑内钙化灶2例,脑穿通畸形1例,死亡4例。结论:本组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分度与CT诊断分度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颅脑CT能准确显示HIE患儿脑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CT复查能显示患儿脑内病灶的恢复及遗留病变。颅脑CT表现结合临床分度能对本病的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桥本脑病(HE)是伴有抗甲状腺抗体增高的脑病,它以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滴度增高、神经和精神功能异常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为主要特征。HE仅有20%-50%出现影像学异常。本文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影像与临床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骶髂关节CT及MRI表现特点,根据CT及MRI征象进行分级,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对于I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灶,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HIE合并脑出血23例;HBO及常规辅助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HIE中有9例转阴,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还有11例轻度的和中度的、重度的HIE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相比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CT总转归率为11.12%(9/85);HBO及常规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的20例HIE全部转阴,中度的HIE中有30例转阴,CT总转归率58.82%(50/85),其中中度的12例及重度的23例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HBO及常规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CT,中度的HIE全部转阴,重度的HIE中有12例转阴,CT总转归率87.06%(74/85),其中重度的HIE合并脑内出血的11例患儿,CT示出血全部吸收,留下软化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应用CT显示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侧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其CT平扫、MRI平扫及强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CT表现为右侧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为右侧眼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T1WI等及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实质期有明显强化。结论: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对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