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北地区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北地区湿地分布面积约1060.69×104hm2,约占东北地区陆地总面积的8.5%.在分析湿地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水是湿地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首要是加强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完善法规,保护湿地资源;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加强综合研究;科学管理湿地,严把开发利用审批关;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实行退牧还泽还草,退耕还沼还泽等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湿地资源丰富,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海岸、沼泽、河口湾湿地,人工湿地主要为水稻田、水库、池塘湿地等,湿地面积约为1.71万km^2。该文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的湿地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扎龙湿地污染状况,分析了扎龙湿地水质污染原因,提出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5360.26万hm2,位居世界第四,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分析中国湿地资源与开发保护现状及其退化原因是研讨湿地管理对策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国湿地资源特征及其开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的驱动因素,由此提出中国湿地管理建议。【研究结果】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其在发挥水质净化、蓄水防洪、气候调节等功能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并由此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利用模式。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和工程,湿地保护率达52.65%。然而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中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结论】当前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趋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必须强化地球系统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同时需考虑经济可行和社会需求问题的约束,从而制订一个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且生态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湿地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学科和优势领域,它纵横双向发展、学科体系扩大、研究深入、内容增多、领域拓宽。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热点为: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古环境、生态与界面过程、温室气体和全球变化、健康、湿地构建、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模型、制图、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手段应用研究。论述了这些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湿地科学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研力量与经费不足,先进设施与基地缺乏。提出了21世纪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在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分类、形成、发育、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健康及其评价、信息系统、电子地图、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与生态工程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蓄水功能和水文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草甸湿地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作用显著。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加,草甸湿地0~20cm表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持水能力急剧下降,以未受旅游干扰作为参照,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扰下草甸表层土壤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下降了10%、48%和75%,表明土壤蓄水功能在高强度旅游干扰作用下退化显著。未受旅游干扰区草甸湿地土壤有效调蓄水空间、非毛管孔隙度、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为1897g/kg、44%、3.14mm/min和1.92mm/min,在重度干扰作用下分别下降了77%、43%、94%和96%,高强度旅游干扰作用下草甸湿地土壤水文调蓄功能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7.
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剖析了湿地退化的现状及驱动机制,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基于湿地退化的现状和驱动机制,河流湿地退化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显著,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该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研究、湿地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面积动态变化等方面概述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热点,探讨未来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趋势,体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环境变化、湿地水文学研究及湿地数字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 ,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 ,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此,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对于桂林市的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0.
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湿地,不仅可以储存大量淡水资源,且能经济高效地净化处理污水.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排污失控及盲目围垦造田,导致部分湿地已遭较为严重的污染和侵占,造成水资源严重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本文根据较多湿地被破坏衰退和消失原因而提出改进方法与意见,从而让湿地工程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要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超载过牧和对湿地进行开渠排水是其次要因素。由于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呈现明显的萎缩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经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院)周甬涛副院长的邀请与接洽,2011年6月10日,本刊编委、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郁钧,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专程赴北京拜访了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黄小虎研究员,并进行了专题访谈。黄小虎研究员以其广博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国内外现状以及上海特点,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存量土地的合理开发、工业用地及其地租地价、土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及土地确权等问题,发表了富有建设性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对于国土资源科研与管理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黄教授还慷慨惠赐大作,本刊将在"国土资源论坛"专栏陆续刊发,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3.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杨艳  王海刚  田芳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54-57,67
结合北京市房山区发展规划,针对区内土地储备工作及土地开发项目实际,分析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土地储备与城市化进程关系,提出新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的相关建议。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总面积为2019km^2,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常驻人口91.2万人。根据北京2005~2020年总体规划,房山区被赋予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三化两区”的新思路和构建“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1](图1),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推进房山区新型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出现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多。其结果与研究区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相一致。生态承载能力从生态盈余到生态赤字,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土地级别划分及地价水平已有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基准地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地价体系也亟需修正更新。该文结合拜城县的具体情况,并遵循所选因子与土地的相关性,确定拜城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在分析各定级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各因素的分值,划分土地等级。通过对拜城县城区的土地进行定级估价作出修正和更新,将对土地的监督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中低山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高速城镇化进程致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耕地数量安全作为耕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构成,具有可量化与可调控等特点,更具研究价值和实际操作性。以中低山区为研究区,对区域耕地资源数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证方法对耕地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中低山区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补充耕地、有序推进"山地整理"满足城镇化需求、实施中低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等方法,以保障中低山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黄河清 《山东地质》2012,(3):65-67,70
国土资源管理中遭遇的资源供需矛盾、利益协调困难、违法违规反弹、粗放浪费严重等问题,只是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两难"局面的一些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应从体制、机制、法制的缺陷中探寻,最基础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国土资源文化的软实力。新媒体时代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站、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及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平台进行传播,不断为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