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介绍了河北省地震预警站网的运维体系、运维理念和运维机制。体系化、专业化的运维队伍是进行预警站网运维工作的基础,同时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指导运维工作的开展。将运维工作纳入学科管理,通过学科评比提高运维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积极性;通过制定波形大异常处置、波形质量检查等制度,引导运维队伍由传统的“测震运维”理念向“预警运维”理念转变,在“保运行”的基础上,注重数据质量和运维时效性的提升,保障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警系统运维是基层运维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对基层运维人员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技能和经验判断有较高的需求。文章结合天水地震监测中心站全年的现场运维情况,梳理出波形异常、电路故障、通讯故障、设备故障等常见问题,并对各类故障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地震预警系统运维工作积累经验,也为地震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警站点正常运行是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快速高效产出的基础,山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站网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近一年,地震监测中心站在站网运维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通过梳理运城地震监测中心站在预警站网试运行以来遇到的部分典型故障及波形异常现象,总结分析处理应对的方法,为提高预警站网的运行率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
陈美蓉  彭朝勇 《中国地震》2023,39(1):198-212
传统地震预警方法通过在地震频发区域部署高密度地震监测台网,进而构建区域地震预警系统。但此方法所需投资较高,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不同行业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大部分位于地震频发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无力支撑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维。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地震预警技术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利用智能手机开展地震预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研发完成多款诸如MyShake、i-jishin之类的手机端APP地震预警软件。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手机端内嵌MEMS芯片开展地震预警的研究进展,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手机端进行地震预警时所涉及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震预警新的技术系统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据PC-MEMS(使用MMES加速度计进行数据采集并在PC端配置具有数据解析、处理、传输等功能软件的系统设备)地震预警系统技术需求,结合C/S软件架构,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思路,将数据计算移到了客户端,只须将计算结果信息传给预警中心,减少了数据传输的信息量和预警中心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预警系统在大地震时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使用C#编写完成了PC-MEMS地震数据采集预警信息传输软件,实现了PC-MEMS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处理、参数远程配置、自动触发及地震事件自动保存等核心功能以及频谱分析、地震回放、远程下载数据等附属功能,使得软件的应用得以扩展,最后展示了通过人工触发和接收到预警信息时软件的运行示例,检验了软件运行的准确性。统计了边缘计算方式与预警中心计算方式所使用的时间,表明了使用边缘计算方式在地震预警软件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界定了地震预警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出台地震预警政策的目标、指导原则,和研究地震预警政策的思路方法,总结了日本在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政策和做法,根据我国目前预警系统建设的现有条件、目前状况和国外地震预警实践,分析了预警系统建设和运用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初步构建了地震预警系统政策基本分类和框架,提出了在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科技创新、宣传普及、社会应用、信息管理和发布、配套的财政投入等7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和看法,并指出了各类建议政策的出台时间路线图。为地震预警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在系统研发、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推广应用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地震台站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因雷电灾害严重降低。为确保台站仪器稳定运行及数据有效可靠,福建局实施多个措施对地震台站内、外部防雷进行整体改造。新型雷电预警系统设定多级报警阀值,并实时监视台站20km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当系统监测值超阀值时,则发出预警并自动切换电源,为前兆仪器设备的防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取代人工断电模式提供安全保证,有利于地震台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及时预警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建立地震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地震预警基准站是预警系统的基石和数据来源,基于VPDN、NQA等网络技术,设计了双链路热备的云南地震预警基准站链路传输模式,确保基准站数据稳定、快速地传输。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成功应用于云南区域预警基准站建设先行先试,为各省预警基准站通信链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减轻和避免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和各国在高铁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实践,提出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紧急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架构,从业务逻辑、信息发布流程、服务产品、通信网络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为地震预警系统面向行业用户的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警技术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有成功预警且收到减灾实效的先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的方法,包括波前探测、P波应用、现地预警和区域预警;介绍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在墨西哥、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还对地震预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远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是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在目前地震预报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是当前减轻或避免地震对高速铁路危害的重要措施。文中阐述了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京沪高速铁路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地震预警系统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高速铁路预警系统的报警阈值,监测点的布置,列车控制方式和预警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山西地震前兆技术系统的运维管理方案,保障观测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以C#语言结合SharpSSH组件实现了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计算机语言指令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地震前兆技术系统,为高效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投入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地震预警技术利用最初几秒的地震波信号预测地震动强度为潜在的受影响地区发布警报信息,以达到减灾的目的.传统的地震预警技术依托于实体的地震观测仪器网络,仪器的布设运维、信号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针对预警信息的响应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制约了地震预警的发展. 1868年J.D.Cooper提出了为旧金山建设地震预警系统的设想(Nakamuraetal.,1988;Kanamori,etal.,1997),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国内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列装测试不充分的技术难题,尽可能降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风险,建设了专业化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软件和硬件两大测试系统,明确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评价指标,具备在线功能测试、离线回溯测试、预警信息测试和信息安全测试等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性测试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为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完善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筑牢地震预警系统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预警(EEW)或实时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几秒内检测到临近区域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后,对本地提供预警信息的系统。地震预警的目标是,通过相应决策让人们能够在多种环境中保护自己,并减轻与地震相关的次生灾害。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日本的发展历程,指出预警信息已不再局限于向高级用户和公众用户进行发布,私人定制用户已成为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需求。未来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时断层源成像识别技术,对改善预警系统并快速识别震源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广西区域地震预警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2016年部署了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地震预警系统运行正常,多次实现了针对广西地区的地震预警。针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5.2级地震的预警事件,对预警系统各主要环节进行检验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台网平均台间距25 km左右及波形数据延时约4 s的条件下,与正式报相比,地震预警系统首报发布时间距离首台触发用时10.2 s,其中等待触发时间3.1 s,震后12.0 s,震中距离偏差18.5 km,预警震级偏差0.3;终报震中距离偏差4.4 km,预警震级偏差0.2。结果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预警事件处理上具备较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备了一定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警是快速检测正在发生的地震并向身处潜在危险地区的人群和基础设施发出警报。日本和墨西哥目前正在运行公共地震预警系统,而土耳其、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罗马尼亚和美国仅运行面向特殊用户发布警报的小规模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预报能在强烈地震动到达前数秒至数分间发布,世界地震预警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这段预警时间能够减轻地震对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可以利用预警时间采取蹲下-掩护-抓住的处置策略减少伤亡,甚至在预警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撤离有风险的建筑物。利用警报时间还可以降低列车脱轨风险、限制化学反应、保护医院患者、预防火灾;保护危险环境下的工人,免受坠落物砸伤/被夹伤。本文不能详尽地列出美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实例和减灾收益,但收益明显大于成本。拯救3人生命、2个半导体工厂收到警报、1列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BART)的列车减速、非致命受伤率降低1%和燃气火灾率降低0.25%,上述任一项因减灾避免的损失价值都足够维持整个美国西海岸的预警系统运行一年。地震预警同时能够减少50%以上的在地震中受伤的人数。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数据通信模式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靠、快速的数据传输是建立地震预警系和烈度速报系统的基础.分析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从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抗毁需求出发,通过给出适用于地震预警系统和烈度速报系统的数据通信模式.就预警系统而言,目前正在发展中的SDH光纤通信模式是最佳的方案;烈度速报而言,可以采用3G移动通信并辅以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  相似文献   

19.
现今地震预警技术及其在国内发展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地震预警的概念、系统构成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国际上地震预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继而通过对国内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认为地震预警系统的开展在政府、社会、台网建设和研究基础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结合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地震预警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非技术性挑战进行了估计,并建议加强法律措施、公众教育、震害防御等方面的配套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预警系统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充分调研国外地震预警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研制了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数字化观测技术、GIS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建立了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并将该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应急系统相连,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